明治:这不是一颗糖果

[日]茂吕美耶 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2018年2月
定价:58.00元
文|吴  科

适逢“戊戌变法”120周年和“明治维新”150周年,各方面掀起关于现代化道路的讨论。事实上,这两个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于当下的大多数人来说,更多是单纯的常识,或者说历史教科书的叙述。

我们对“戊戌变法”的印象可能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那两句名留青史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而多数人对“明治维新”的基本认知可能是:“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在我们日常的阅读经验中,很少能接触到专题讨论这些事件的著作,但并不意味这些历史事件就是如此扁平、如此寡淡,“戊戌变法”“明治维新”所命名的绝不仅仅是如上所述的三两句话,那种风起云涌,一旦我们去追问就会发现“事件”的丰富性远远大于常识。

海德格尔在其著述中严格区分“历史学”和“历史”。他指出,我们通常接触的“历史”更多是“历史学”层面的历史,典型的如历史教科书一类(这里并不是要否认教科书的意义,而是强调“历史”不止于教科书),这种“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影响”的结构并不能满足人们对历史的探究。但是,通常情况下,人们无法处理浩如烟海的史料,不可能完成从兴趣爱好,到新手入门,进而登堂入室的专业化道路。那么,我们是不是和“活生生的历史”擦肩而过?要回答这个问题,最终涉及时间的复杂讨论。在此不妨先留意“活生生”这个词语的指引,它说的并非要占有多少资料,并非要网罗多少稗官野史,而是说始终对“历史”保持一种开放,那么,任何一个命名都会敞开一片广阔的境域。

比如,当我们离开百科常识,“明治维新”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阿汤哥的《最后的武士》里,人们能直观“维新”所谓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绝不仅是干瘪瘪的一句话。其中的血与火、破与立,其中的刀光剑影、命运浮沉,是整个“事件”的丰富所指。

同样,通过阅读《明治:含苞待放的新时代、新女性》,人们能够初步经验所谓“历史事件”的丰富性,了解“维新”所谓“自上而下”的运动:一方面,其中涉及当时日本社会各个层面现代性转变的具体表征,有着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勾勒出那个时代的日常情状。在这一部分,人们能够了解东京的诞生,天皇制度的重新确立等,对今后的近现代史具有深刻影响的诸多事件的来龙去脉,能够从日本社会的婚恋传统、家庭结构、女性的职业化转变等方面感受变革时代制度层面的各种矛盾冲突,以及个体在其中的挣扎和困惑。同时,人们也能看到在当下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物,在当时以怎样的方式进入大众的生活。这其中充满新事物带来的新鲜感和趣味,比如西式餐饮的兴起,那时候的“网红”食物可是普普通通的豆沙面包和字母饼干,而葡萄酒因其性状,竟然被妖魔化为让人变为吸血鬼的饮品;服装和头饰、住宅、照明、交通等方面西式的东西逐步兴起;摄影的传入,以及最早的写真集的出版过程,也让人们捕捉到今天大行其道的日系写真的源头。

另一方面,该书还选定独特的视域,着重刻画这场运动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人物,试图展示出女性在这一变革时代的成长史。比如日本福利事业的奠基人瓜生岩子,日本女性解放运动的开拓者矢岛楫子,日本最早的女医师荻野吟子……这些名字可能陌生,但她们和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比如“维新十杰”,著名文学家德富芦花等知名人物都有复杂的交集,共同见证着这场影响深远的变革。犹如一朵朵娇艳的花朵,这些女性步履维艰,留下属于自己的绚烂色彩,孕育出当代日本社会的众多领域,正如她们的自白:

“为了能长出新芽,必须让一粒种子破碎。”■

Read Previous

她用诗把爱酿成了蜜

Read Next

值得教师拥有的手边书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