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书,为什么只有得到做得出来?

文 | 李 晶

他们正试图用一套书,希望为几代人的职业规划提供坚实的基石。

人究竟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青年作家陈春成在他的短篇小说《裁云记》中这样描述一个人在面临人生的职业选择时的不知所措:

我站在分岔处,前方有许多通道,每一条都深不见底。随手扔进一颗石子,数十年后仍传来回声。我知道随便选一条洞口进去,沿途都有奇妙的钟乳和璀璨的结晶,每一条通道都无穷无尽,引人着魔。但我就是下不了决心去选择。

职业如何选择,前途在何处,似乎是人类永恒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呼应着一个哲学的终极问题——人要到哪里去?正因如此,当一个所谓的过来人面对着迷途者的提问时,他总是只能给出抽象而又玄虚的解答,比如“听从你内心的声音”“选择不重要,努力更重要”“当你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自然知道人的天命所在”。这些悬在半空的回答,往往只能让人更加摸不着头脑。

职业选择教育在当代教育体系中的缺位,更加剧了这层迷茫,也成为了一个难解的社会议题:十年寒窗苦读之后,即将步入专业教育的学子对于将要面对的一切往往一无所知;不仅如此,就连许多走出象牙塔的毕业生,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迷茫……斜杠时代带来了无数选择,择一事很多时候并不意味着终一生,但在众多的选择面前,个体又是如此的无助。前途漫漫,难道真的只能交由命运的手来掷下骰子?

得到给出的答案是:前途也好,命运也罢,都是可以被每个人掌握在手中的。他们正试图用一套书,希望为几代人的职业规划提供坚实的基石。

这就是前途丛书。

入行第二年,得到图书的大动作

得到是去年才正式踏入出版行业的“新兵”,但他们一直有一颗做出版的心。

这个以知识服务闻名的终身教育企业把自己的办公区分割成了不同区块,每个区块皆以一位知识领袖的名字命名,比如艾萨克·牛顿和冯·诺依曼,在这些人名中,出版家张元济先生显得尤为突出——当得到以这位前清翰林院庶吉士、商务印书馆董事长、中国现代出版业的缔造者之一的名字命名自己最大的会议室时,他们打通线上线下、连接知识服务与传统图书业务的规划已经显而易见。

2019年底2020年初,得到全新升级图书业务——得到图书。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得到图书业务从无声处起步,惊艳了整个行业。团队做出的第一本书《了不起的我》就成为了当年的爆款,后来的《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沟通的方法》《详谈:左晖》《变量》更是成为了排行榜上的常客。见证了这一过程的得到图书业务负责人白丽丽在欣喜之余,也在思考:得到既然要做一个出版品牌,除了爆品,还得有那种有长期影响力的产品;公司丰富的课程储备自然可以转化为热销图书,那么出版业务能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出独一无二的产品,进而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占住一个生态位呢?

起点越高,眼光越远,价值才能越大。在得到,占位是一个编辑必须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每一代出版人都应该对自己所处的时代的知识环境做出基本的判断——在传统时代,过去圣贤的经典就是最重要的知识;在文明大碰撞的时代,那海外的名著就是最重要的知识;在知识大普及的时代,那字典、教科书就是最重要的知识。那么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新时代,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知识?

“这个时代的特点是,知识已经不再只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白丽丽说。当掌握知识话语权的群体不再那么重要,知识的聚集就不存在一个中心,而会分散到每个人的手中。而每个个体所掌握的核心知识,应该是他们从事的职业中专业性的知识。身处于不同社会分工中的人,相互服务,彼此支撑,所依赖的正是对彼此职业中知识的相互渗透、学习。

知识去中心化给出版者也带来全新的挑战,过往的出版只要聚焦在知识密集的地方就足够了,但如今做出版,必须把触角伸向各行各业,把社会分工里的奋斗者、躬身入局解决问题的人聚拢在一起,让他们的价值彼此放大。这既是挑战,也是全新的机遇,得到做出版的立足点也正在于此。

“所以我们就在想,可不可以把得到做知识产品的手艺拿来做这样一套书:选取社会上各个热门的行业,将个中高手脑子里的经验和认知进行整理,做成这个时代非常独特的一套百科全书。”白丽丽说。

为了印证这样一个基本判断,也是为了给这个社会留下更具有深层次影响力的图书,白丽丽带领着她的团队,开始策划这样一套名为“前途”的丛书。

在今年春天,得到图书做出了前途丛书第一辑三本书,分别是《这就是投资人》《这就是软件工程师》《这就是保险代理人》。在这个夏天发布了第二辑新的三本书,分别是《这就是电竞选手》《这就是会计师》《这就是建筑师》。随着丛书的不断更新,得到试图将这个时代的职业全景真实地呈现给读者,让读者看到“深不见底的通道”后面的路究竟是何种形状,并以此作为参考,在如今这个时代无穷无尽的社会分工之间自由来去。“无论是面临高考选专业的高中生,纠结于选职业的大学生,第一步不知道该迈左腿还是右腿的职场新人,想体验另外一种人生的转行者或者斜杠青年,给他人做职业规划的人生导师还是单纯对其他行业充满好奇的好学者,都能从前途丛书中寻找到想要的答案。”白丽丽说。

拆掉专业的墙

在拿到这套书的瞬间,读者可能充满了疑问。知识更新迭代如此之快的当下社会,一套百科全书式介绍各种职业的图书,到底有没有存在的意义呢?如果我想了解一个职业的情况,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上的所有信息集合起来难道不足以拼凑出一个完整的职业图景?

而在白丽丽看来,正是因为信息的过载、暴走,才让一套精准聚焦的图书变得不可替代。

“和任何获取职业知识的渠道相比,前途丛书内容的系统性和易读性都具有极大的优势,这是图书自身的优势,也是得到图书做书团队对这套书的内容的悉心把控所决定的。”

白丽丽划定了一个数字:30。 因为了解之后,她发现大多数人在说起他们所知道的职业名称时,往往说到第30个就说不下去了。因此她和团队为前途丛书的出版周期做了一个完整的规划:三年时间内出30本介绍不同职业知识的图书,并以3年为一个周期对已经出版的图书进行修订,以确保每本书都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为读者提供有效的职业知识。30个有代表性的职业,足以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社会分工网络,覆盖大众对职业知识的认知需求;而这30本书的内容在时间上的流动性,使得内容的系统性将更为立体地展现。30本之后再写更细分领域的职业图书。

三年30本书,又要面面俱到、又要确保权威,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任务,但得到却有自己的底气。“这套书的内容创作,我们在执行的层面进行了很多创新,充分整合了得到的内外部资源。”白丽丽告诉记者。内部资源指的是得到特有的专职作者写作模式以及得到公司内部行业专家和用户群体对内容的把关,外部资源包括得到多年深耕知识服务所积累的,各个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关键人物,在前途丛书里,他们最终化作了讲师,把各行各业的秘辛娓娓道来。

当一套书把对细节的把控做到了极致,专业性似乎理所当然地成为它的最大卖点。但白丽丽的思路截然相反:“我们这套书,实际上是为了拆掉专业的墙。”

白丽丽说这句话时语调突然加重,似乎想要强调一个贯穿得到所有业务的理念——“还原”。在她看来,那些专业的、抽象的词汇,原本只是一个容器,用来放入我们的观点,但是经过这么多年专业化的教育,这个社会正在渐渐忘记事情本来的面目,忘了用事物本身的名字来称呼它。在出版行业普遍把专业化视为行业壁垒的同时,作为一家致力提供知识服务的公司,得到要做的自然就是推倒这个壁垒:通过强调用自然语言的写法的方式。

“食物摄取方式与身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用自然语言怎么说?“吃得越多,长得越胖”——就是这么回事儿。

看起来容易,但要脱离讲述、写作长久以来的抽象惯性,对于讲述者和记叙者而言都是一件艰巨的任务。对于受访者,前途丛书的要求很明确:他们除了必须具有顶级的专业水准之外,还必须能准确地表达想要输出的信息,能翻译专业性的知识让大众能普遍接受与理解。

这样跨领域、高强度的采访要由谁担纲?得到把目光投向了内部,并组建了行业独有的专职作者团队。过往,出版行业找行业高手约稿,然后等上个几年再来出书的操作模式显然跟不上得到对时效的高要求,所以在前途丛书身上,得到采用了全新的模式:出版团队内部的专职作者约采访,行业高手提供认知,“我们的同事自己来写作”。

“前途丛书团队对每一个参与内容创作的专职作者都有多方面的考量。”白丽丽说,“我们每一位作者都有很强的信息输出和信息解码能力。他们有的曾经是纪录片脚本创作者,有的曾经是主笔,拥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同时还对各行各业保持着敏锐的观察——在每一次采访前,负责写作的同时都需要进行长期、集中的调研,阅读、观看大量的资料,确保足量的知识储备。”

而为了实现知识彻底的还原,得到也在前途丛书出版的流程中加入了前所未有的环节:百人审稿。参与丛书定稿前的审读工作的,不仅有对应领域的专家,还有得到从用户中挑选的100位大众读者,他们一周之内审读全书,并撰写报告:书中的内容是否读得懂,哪些想知道的内容尚未提及,哪些地方比较精彩,哪些地方稍显累赘……对于提出实质性建议的审读报告,得到图书团队会认真采纳意见,对内容做出相应的修改与调整。比如前途丛书中的《这就是电竞选手》,初稿中有很多电竞行业中的专业名词,一般读者往往并不了解,根据大众读者反馈的审读报告,前途丛书团队就在内容中对这些专业名词逐一做了注释。还有的人对于从这一行业中退役之后的经历非常关注,修改时采访补充了相应的内容。

对于传统的纸质书制作流程,这一环节显得似乎多此一举了,不仅会加大图书审读的经济成本,还很有可能延长图书的出版周期,但是得到图书确实这样做了。也正是这个看似繁琐的流程,让图书在上市之前先获得小范围的市场检验,也让前途丛书的文本更加容易进入,在通向“百科全书”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全新的一步。

回到故事的开头,把张元济先生“请”进公司的得到究竟对出版有怎样的“野心”?或许相较攫取,他们更看重的是分享:当得到的理念、方法在一套丛书身上得以具象化,这个知识服务出身的企业能给出版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Read Previous

码洋超2亿的“这里是中国”系列为什么这么火?

Read Next

理想在潮头:出版人如何与时代同行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