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绿孔雀——我的家在哪里
作者:徐美玲/著,杨思晴/绘
开本:12开
定价:59.8元
页码:52页
装帧形式:精装
年龄段:3-8岁
亲爱的读者朋友,很高兴《绿孔雀——我的家在哪里》终于和大家见面了。这本精美的图画书从一个小小的想法到出版上市,经历了将近2年的创作时间。而在它的背后,其实还有一个真实感人的保护绿孔雀的故事……
2017年3月,一位年轻的生态保护工作者顾伯健在野外科考时听到了绿孔雀的呼救:它们最后一片完整的栖息地正面临威胁,一座水电站的建设会淹没它们最后的家园。绿孔雀是中国的本土孔雀、世界濒危物种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得知讯息后,自然之友、野性中国、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多家环保组织迅速行动起来,建了一支联合科考队奔赴云南。这个队伍中有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植物学专家、动物学专家、环境律师、户外漂流专家……这样背景多元的志愿者们集结在一起,只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守住绿孔雀最后的家园。
我们需要实地地了解绿孔雀栖息地的生物多样性、它们的濒危程度和面临的威胁因素,评估工程建设对栖息地可能造成的影响。在专业户外漂流人士的带领下,我们乘坐皮艇,以野外漂流探险的方式进入到人迹罕至的野生绿孔雀的活动区域。
绿孔雀的栖息地隐秘难寻。自然之友和志愿者们只能通过漂流进入
在调研现场,动植物学专家积极采集和收集科研数据;野生动物摄影师不辞辛苦架设红外相机,蹲守野外拍摄和捕捉绿孔雀影像;户外漂流专家一次次冒险护送专家团队往返于绿孔雀的栖息地。在这片连手机信号都没有的荒野无人区,我们风餐露宿很多天,有了很多惊人的发现。
在考察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证据和事实证明:绿孔雀的这片栖息地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如果不做拯救,在绿孔雀生活的一些地带的上方未来将成为一个巨大水库的水面。绿孔雀的栖息地将会沉入水下,不复存在。然而,保护绿孔雀栖息地不仅仅在于保护绿孔雀,还有完整珍贵的河谷季雨林生态系统,因为在同一片栖息地还有褐渔鸮、绿喉蜂虎、陈氏苏铁、小蓝万代兰等非常多的珍稀动植物。这一切如果消失,几乎不可能再被修复。
这些珍稀动植物,你们能在书中找到它们吗
绿孔雀不会说话,植物不会说话,但我们会。
2017年7月,作为原告,自然之友终于将这些从一线获得的宝贵资料和科学数据作为证据提交给法院,正式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判令可能淹没和破坏绿孔雀栖息地的水电站工程停止建设……这起“绿孔雀保护案”也成为中国首例野生动物保护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
自然之友的工作者在庭审现场
在“绿孔雀保护案”的审理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媒体、科普工作者、艺术工作者和美育工作者等也加入到“守护绿孔雀”的队伍中,普及绿孔雀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知识,让这种美丽神秘却被忽视的珍稀生物重回大众的视野。
多种多样的绿孔雀科普活动
我们一直相信阅读的力量,于是还和接力出版社一起策划了《绿孔雀:我的家在哪里》这本书,期望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孩子们了解、关注、保护绿孔雀,并在他们幼小的心中播下一颗敬畏自然、爱护地球的种子。
“守护绿孔雀”行动中出现的身影越来越多,从一个人,到一些人,再到一群人。前方法庭审理的越来越激烈。可有了后方这些越来越坚定的身影们,这场守护行动变得值得期待。
从中级法院到高级法院,历经了数场法庭审理,1200多个日日夜夜,2020年年底,“绿孔雀保护案”终于等来了判决——水电站暂时停工,绿孔雀的家园暂时守住了!
今天,经过将近两年的艰辛打磨和锤炼,《绿孔雀:我的家在哪里》这本书也终于面世了。在这本色彩明快的图画书,你不仅可以了解到绿孔雀的“国籍”、“家庭住址”、日常“菜单”、最喜欢的活动等关于绿孔雀的知识,还可以从美轮美奂、细腻入微的手绘图中领略到热带季雨林的生物多样之美,阅读到发生在绿孔雀身上曲折动人的故事……
绿孔雀的守护,靠的不仅仅是法院的一纸判决,还靠一个又一个人心中对自然的热爱,对其他物种和生命的尊重与平等对待。只有越来越多的人真正认识到保护其他动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才能最终守住绿孔雀的家园,守护住我们共同的家园。
刘金梅(北京自然之友公益基金会 秘书长)
张伯驹(自然之友理事、银杏基金会秘书长)
自然之友“自然说”读书会
天猫销售链接:https://m.tb.cn/h.ftHrlnb?tk=75mE2OcKLqG
One Comment
“绿孔雀的守护,靠的不仅仅是法院的一纸判决,还靠一个又一个人心中对自然的热爱,对其他物种和生命的尊重与平等对待。只有越来越多的人真正认识到保护其他动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才能最终守住绿孔雀的家园,守护住我们共同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