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出版业视频编辑应当如何做

文|侯岳森

视频编辑只有储备丰富的内容资源,才能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视频制作。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的新时代,沟通融合、创新求变成大势所趋。视频编辑作为内容创作与知识传播的关键一环,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自媒体高速发展,新技术不断应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对数字出版中的视频编辑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出版业视频编辑面临怎样的新形势,在全流程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又应当如何应对呢?

新形势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以推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强调大力发展数字出版新业态,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出版全产业链条,补足补强出版业数字化薄弱环节,进一步催生传统出版与数字业务相融合的新型出版业态。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在政策支持下,出版业纷纷进行数字化转型,将视频内容建设作为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这对视频编辑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时,随着信息产业迅速发展,数字资源更加丰富。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信息消费发展态势报告(2022年)》,2021年中国信息消费规模为6.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信息产业的发展为视频编辑提供了视频生产、内容处理、视觉CG、后期包装等丰富的数字资源,助力视频内容数字化重构,推动视频编辑不断创新,为出版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动力。

而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视频分割技术、镜头检测技术、语义分析技术、音频指纹技术、NLP算法、视频分类算法等新型视频制作技术不断涌现,也助力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焕发新的活力,给数字出版中的视频内容创作带来新的机遇。

三个挑战

从出版业整体来看,视频编辑在数字出版全流程工作中主要面临以下三方面挑战。

一是视频内容建设受限。首先,视频文案、脚本等的内容不贴切,展现形式不灵活,无法满足新时代受众的需求。视频文案不仅可起到解释作用,还可直接表达内容创作者的构思和想法,增强受众对数字内容的互动和体验感,而当下很多视频文案铺设了较多无关内容,无法准确直接地切入重点,且展现方式老套。例如,部分图书介绍类视频文案对图书重量、创作背景等进行了大量详细介绍,而未能充分展现图书主要内容,且大多采用类似PPT翻页方式逐页播放,视频展现形式不够灵活,无法为受众带来沉浸式的观看体验。

其次,视频内容不够丰富,垂直化、体系化内容较少。不同视频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容易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而同一组视频内容又缺乏关联性,视频整体内容针对性较弱,无法形成完整的内容体系。例如,部分视频作品对所要展现的内容没有进行深入挖掘,播放时仅迅速闪过,前后关联性、逻辑性不强,对受众的吸引力不足。

最后,视频素材整体信息化水平不高。目前,素材内容以文字和图片为主,且多数内容的载体仍为纸质出版物,与相关产业融合不深。同时,素材的提供者对视频制作的线性思维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大多数素材内容在视频制作环节须做临时转化,增加了视频创意的局限性。

二是视频制作质效不高。受限于传统视角,目前视频内容生产存在照片素材占比过高、过程性数据资源较少等问题,后期制作缺乏数据处理和利用能力;素材命名混乱,对素材的分析和整理缺乏高效统筹。

视频在镜头语言方面缺乏艺术性。部分视频编辑在进行视频内容创作时,未全面考虑前后画面故事性衔接和视角代入问题,仅讲述视频本身的内容,导致镜头语言艺术性不足,整体呈现的效果不佳。这与思维创意不足有较大关系。有些视频编辑在长期工作中形成了固化思维,一味照搬以往经验,而忽略了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和借鉴,审美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导致视频创作容易走入同质化误区。与此同时,与传统编辑沟通协调不充分也会影响制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是相关工作机制不够完善。在一般的视频制作结束后,都缺乏相应的回访机制。目前,虽然视频平台为发布者和受众搭建了交流平台,但视频页面的互动频率较低,且缺乏相应的回访机制,视频制作者无法确认后续环节是否有播放问题、声学效果是否符合需求等。

数字内容长效备份整合机制同样缺乏。日常工作中,相关视频素材分类机制、文件备份机制等不够完善,导致视频编辑在面临突发紧急视频创作任务时,无法精准高效把握素材内容,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流程的优化措施

数字出版过程中,视频编辑不仅要保证视频制作内容的准确度,还要确保视频画面具备一定的艺术观赏性,符合受众的美学认知。因此,出版业视频编辑可从以下三方面优化工作流程,以提升视频质效和工作效率。

首先,整合内容资源,加强素材储备。视频编辑只有储备丰富的内容资源,才能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视频制作。因此,视频编辑应在获得数字内容版权的基础上,借助网络平台、媒体人等渠道,通过购买授权、协商、确认知识共享协议等方式,获取更多相关素材,同时利用视频制作技术自创一些无法从实际生活中获取的素材,并将其有机地融入视频制作中。

此外,视频编辑应主动推进内容资源的数字转化,建立中央素材库,做好素材储备、标记、分类等工作,确保各类数字内容能够明确区分、定点调用,保障视频制作的效率和素材数据的存储安全。

在整合已有资源的基础上,视频编辑还应不断强化内容分析能力,定期了解时事热点,不断完善视频制作方案,对当下各类时事和高频热点做素材储备和资源归纳。

其次,建立视频制作流程体系,完善相关工作机制。相对于纸质载体,视频形态较为复杂,相关部门须不断探索建立完善的流程体系,同时设置标准化技术参数、命名规则、存储规则等,并参考行业规范与技术标准(如H264编码方式等),整合一套通用的、能够对接行业的制作标准。例如,拍摄内容拷卡时,进行层级分类及MD5/HASH校验;素材内容备份时,采用“三备二介”(三个存储设备、两种存储介质)模式。视频制作时,采用固定文件夹分类方式,如将文件夹命名为“工程”“原始素材”“视觉效果”“成品”等;素材用命名方式实现标签化,并统一制作软件的版本,同时采用网络附属存储(NAS)方式或借助云端生产协作平台实现不同人员间的高效协同。视频制作项目完成后,执行质检、归档、入库等相关流程。

在实际视频制作过程中,视频编辑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沟通与互动意识,全面了解受众的审美标准及纸媒编辑的内容要求,确认主题、风格、节奏、使用场合,并综合相关各方的意见与建议,对视频内容及编辑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优化。此外,在创作优秀视频的基础上,还应建立回访沟通机制,征询播放效果,关注了解受众体验,提升受众黏性,并据此分析下一步制作方向,对日后视频制作产生导向性影响。

最后,要加强自身学习,提升创作水平。在新时代,各类载体有不同表现特征,出版业视频编辑应真正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加强自身学习,在意识、内容及流程等方面积极革新,不断增强创新实践能力。

在实际视频工作中,视频编辑应不断丰富健全信息资源搜集路径、视频素材组织体系等,以小见大,挖掘价值较高的新闻信息,配合多样性的呈现方式,以此提升视频作品制作水准;同时,应积极开展新媒体、影视技术、互联网、美术设计等不同领域知识的学习,深入发掘行业新亮点,主动借鉴新理念,将创新贯彻到各个方面。此外,视频编辑应立足于广大受众需求进行深入思考,更新视频字体、视频内容布局,选择合适的视频背景音乐,尽可能把握受众的审美诉求,接触最新视频编辑理念与技巧,丰富视频知识系统,提高自身综合专业素养,提升视频制作质效。■

(本文作者单位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Read Previous

青岛出版社联合四川电视台IPTV出品《给孩子讲讲三星堆》动画节目

Read Next

一套音乐图书长销30年畅销百万册的秘诀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