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的名字》中40位功勋榜样,才是孩子们真正该追的明星

困扰家长们的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前后,如何找到一个引领他的正面力量。

很多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就会追星,会喜欢各种歌手、影星,甚至萌生了当网红的想法。这些不免引起家长的警觉。

其实,追星本来不是一件坏事儿。向往美好的事物,是人的本能。

为了追逐这种美好,在心中给自己树立一个榜样目标,以偶像的言行为标准,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然而,互联网时代,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由于孩子们心智还不够成熟、判断力也很有限,首先容易陷入对明星虚假的人设的迷恋中,在追逐劣质偶像的歧途上越陷越深

其次因为营销号和职业粉丝的推波助澜,孩子们很容易被卷入“饭圈文化”之中,被抱团、互撕、对立谩骂的不良习气所裹挟。

长此以往,孩子们的心理和精神状态都会受到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价值导向——以成为明星或者网红为荣,为终极梦想。

这其实已经背离了“追星”的初心和本意。

如何引导孩子们重回正确轨道,发挥追星的积极作用,是我们都需要思考的事情。

德国教育学家福禄贝尔曾经说过:“教育之道无他,唯爱与榜样而已。”

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

一个正面的榜样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都有正面的激励意义。孩子们愈早接触正面榜样的故事,愈能在他们的心里投射下美好品质的影像,使他们受益终身。

那么在今天的时代,有哪些“星”是值得孩子来追呢?

当我看到这套《闪亮的名字》的时候,我就知道,该给孩子们看的榜样来了。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才是孩子们真正值得追的明星——他们是时代先锋,是民族脊梁,更是孩子们应该学习的好榜样,他们就是这套书中的40位功勋人物。

这套《闪亮的名字》根据9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和31位“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的生平经历和先进事迹撰写而成,向孩子们讲述这些闪亮的名字背后的动人故事,展现榜样人物真实的生活面貌和赤忱的家国情怀。

这是市面上第一套面向青少年读者群体完整讲述“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故事的丛书。

全套书包括4册,分别是《共和国的建设者》《人民的领航员》《我们的榜样》和《我们的英雄》

那些耳熟能详的功勋榜样的名字,于敏、屠呦呦、袁隆平、钟南山、李延年……在这套书中可以看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最真实、接地气的一面,读到他们的童年趣事、成长经历、奋斗故事,甚至是失败的波折。

“氢弹之父”于敏缘何在少年时代便立下“立志报国、科学救国”的远大志向?

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是在怎样的机缘巧合下走上学医之路?

“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一生为何被称作“赫赫而无名”?

“国士”钟南山为什么放弃了成为职业田径运动员的机会?

被誉为中国“核司令”的程开甲是如何从调皮的翘课少年成长为大科学家?

被称作“高龄少年”的王蒙保持旺盛的创作力的诀窍是什么?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一度想离开敦煌,是什么让她留了下来?

《共和国的建设者》内页

在这套书中,功勋人物不再是远在云端的星辰,而是鲜活地、真实地走到了孩子们的面前。

他们的经历其实离孩子们一点儿也不遥远,原来,他们也是从平凡的少年人成长为家喻户晓的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人民英雄。

在他们的少年时代里,也曾为志愿、职业的选择而思索烦恼、他们的人生里,也留下过不止一次的失败痕迹。

他们也曾是父母长辈眼中需要关爱、约束和引导的孩子,是朋友同辈亲切、有趣、可靠的伙伴。他们和孩子们一样,都是有血有肉的鲜活存在。

这也正是这套书特别的地方——将伟大还原于平凡之中,在平凡的日常中展现人物的成长轨迹

当孩子们打开这套书,阅读起一个个故事,其实就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之旅,回到榜样人物的年少时代,和他们同走成长之路,咀嚼生活中的苦甜,感受他们的生命温度,更清晰地看到他们是如何年少立志,并让理想的种子最终长成枝繁叶茂的苍天大树。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阅读榜样的故事,是获取对世界的认知、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能亲身感受到榜样人物身上的熠熠光辉,明白树立高远志向、为了理想踏实努力的道理。这些都来源于孩子们的亲身感受,比起外界的劝导教育,显得更加具有说服力。

当孩子们从这些成功而丰满的人生故事中拓宽视野与知识层面时,他们的眼界和格局也会得到显著的提升。在“优质偶像”的正向能量的引导之下,孩子们的心便不会再迷失在过眼烟云的虚浮人设里,也不再寄希望于成功的捷径,而是会以更加积极的面貌去面对学习和生活。

这才是诠释了“追星”的真正内涵,将榜样的正向影响最大化。

Read Previous

全球超级畅销书“周四推理俱乐部”系列,新书《消失的子弹》即将上市

Read Next

《康震诗词课(青少版)》新书发布,畅谈“李白的万里长安”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