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从不曾仰望过什么,
只是把自己交给浮云,
急匆匆地让自己成为过眼烟云,
那就和动物无异。
还是得有一种更高的东西,
通过它,
人们可以走向高处……
3月24日,孙频携“小城女性系列”(《白貘夜行》《天空之城》《狮子的恩典》)三部新书抵达珠海,在阅潮书店与读者见面。此次活动是继2024北京订货会首发式后的第二场分享会。活动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授、作家陈继明作为分享嘉宾,与孙频一起聊时代的变迁、女性的命运和读书赋予人们的意义。
活动现场
用小说建立一个文学的故乡
孙频来自山西,陈继明是甘肃人。两位作家都是典型的北方人,而他们笔下的人物往往也带有北方的气息。
孙频
孙频在分享会上提到这三部小说的故事都发生在北方,而写这三本书的时候都是在南方。她说,你在一个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地方去写北方那种荒凉,去写四季的变换,这是一种对故乡的回望,其实就是建立起一个文学上的故乡。它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乡,就是说故乡是必须去回头看, 那才是故乡,你身在其中的时候,其实是有点看不清楚的。像我和陈继明老师的作品中,都一再写到我们自己的故乡,其实也是一个文学化的故乡。回过头去看这三本书的背景就是发生在北方的一个小地方,小缝隙,主人公都是出生、生活或回归在这些地方的女性。
陈继明说,这三本书的主人公都是女性,我觉得对这个小城女性怎么理解,它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是说特指一个地域概念,而是说只要你不是出生在大城市,就是大城市以外出生的这个女性,基本我们就把她划入这个小城,算是一种成长经验。
她们最终都找到了与命运和解的方式
孙频说,这三本书里写到七种类型的女性,我自己归类的话就是非常典型的一类就是小城出生,然后长大读书或工作进入大城市,然后在城市里打拼,若干年之后,最后因为某一个原因或契机又回到出生之地,回到小城。就是这样一种离开又归来的这这种女性,另外一种就是从来没有离开过,出生在这里,也有过不甘心,有过抗争,还是与命运达成和解。
陈继明
陈继明觉得孙频实际上发现了一个新的人物类型,这三本书里面的这些女性形象现实生活中也许有,但是在文学作品中,以前是没有过的。他说,当我们在书里面根据它的故事的发展,来跟踪这些理想主义者,还揣着梦想的人,在这二三十年巨大的时代变迁面前,经历个人的这种曲折,简单地说,也就是梦破碎的过程,梦被自己吃掉,或者被别人吃掉的一个过程,但是孙频在写这一点的时候,我觉得显示出了她大气的一面,那就是不单单地要让这个人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她的梦破掉了,大概也会拒绝使用梦破掉这样的说法,我觉得她这个表述非常文学性,而且显示出了一个小说家把握文体的综合能力。
长篇就像大象一样的存在
陈继明认为虽然这三本书都是中篇小说,但一口气看完会发现像看了一部长篇小说。所以,他自然问到孙频有没有创作长篇的计划。孙频如是回答,我要完成一部多么厚重浩瀚的长篇,这个有一个巨大的体量感就是说,因为在这个写作的这个鄙视链当中,是长篇就像是大象一样,就是最最为尊贵的,但是我觉得我个人不是很追求这个,比如说我喜欢写中篇,是因为我觉得他的体量和他的那种气息就是小说里边是有气的嘛,我觉得小说的中间小说里边的这口气比较适合我,我写的很舒服,觉得有愉悦感,就是说我想表现的表达的东西到一个中间的体量里边也比较合适,所以我认为一个作家还是要写自己比较擅长的和真正适合自己的,而不要去追求庞然大物,我是这样想的。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
读者提问
合影
有读者在提问中说到活动主题——“致身在荒芜又不断向上的女性”,孙频说,在提到书中的七个女主人公,如果你去读的话,你就会发现,每一个主人公都可以用这句话来概括,就是身在荒芜又不断向上的女性,你其实换句说法就是人必须去仰望一点什么,人必须去去看一些高于自己的东西。因为在庸常的、平静的生活中,如果你不去看一些比自己高的东西的话,你很容易陷进去,就是陷进那些具体琐碎的泥淖,陷入那些非常具体的烦恼。如果你不去仰望一些东西的话,就会导致你深陷于那些琐碎庸常,然后你会被慢慢地被拖进去,你就真的变成了一个无比庸常的人。所以无论是看星光,还是喜欢月光,包括看哲学,读文学,本身就是在看一些高处,在庸常生活中能够把我们的精神往上提一点的事物,就是不要深陷泥淖,这也是我们每个人本能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