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口述史》:一个剧种100年来的集体记忆

6月28日上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安徽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梅兰芳纪念馆协办的“《昆曲口述史》新书发布会暨昆曲传承座谈会”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隆重举行。《昆曲口述史》共10卷,300余万字,通过对140多位有影响的昆曲相关人士的系统、深入采访,反映了当代昆曲发展的整体面貌和历程,是迄今规模最大的昆曲口述作品。该书由安徽文艺出版社2023年12月出版。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敬泽;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中宣部原副秘书长、出版局原局长郭义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喻静;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梁燕;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吴新苗;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谷曙光;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赵娟;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李志远;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处处长陈曦;梅兰芳纪念馆馆长李立中;梅兰芳纪念馆副馆长张俊苹以及《昆曲口述史》编撰者代表——中国戏曲学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所原所长王安奎;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梅兰芳纪念馆研究员,南昌大学特聘教授刘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陈均;梅兰芳纪念馆信息研究处处长毛忠;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江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詹怡萍等参加本次活动。出版方领导安徽出版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编辑朱寒冬;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兼副总编辑张堃;安徽省委宣传部出版管理处(传媒监管处)副处长张晓云;安徽文艺出版社社长姚巍等也出席了该活动。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敬泽在讲话中表示,昆曲是中华美学精神一个非常集中的精华所在,很大程度上,学习昆曲也是领悟我们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过程。《昆曲口述史》是一项特别有意义的重大文化工程,它不仅仅采访了名角,也不仅仅是大咖,它是将在整个昆曲发展史中各个环节上的当事人均有所涉及,这些设计充分体现编撰者、出版者的学术眼光。昆曲的历史不是封闭的,它应该是面向当代敞开的历史,所以,《昆曲口述史》的出版为我们展开昆曲当代史的叙述,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中宣部原副秘书长、出版局原局长郭义强在讲话中表示,从《昆曲艺术大典》到《昆曲口述史》,安徽文艺出版社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携手合作非常值得称赞,双方这种持续多年的深入合作是符合出版规律的,它从一个点进去,不断地深入开掘,就像一棵大树能够长出很多枝丫、结出很多硕果。《昆曲口述史》比较系统、细致,且有代表性地从整个昆曲发展的艺术分类进行深入采访,保留了很多非常鲜活的内容,最重要的是,它也是一项抢救性的重大文化工程,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喻静在致辞中表示,《昆曲口述史》是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申报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由王安奎研究员、刘祯研究员主持,历经八年的采访与整理工作,于2017年申请结项。《昆曲口述史》研究团队用14年的坚持来推动当代昆曲从艺者完成自我展示,让这门最具古典品格的传统戏曲形式得到了当代延续。在14年的记录采访、编撰研究工作中,《昆曲口述史》将2010年前后活跃在大陆地区的七个昆曲院团为主的昆曲从业者,以及相关地域的昆曲艺术和理论工作者进行了录音、录像,以此作为口述记录的重要形式。煌煌300万字的文字资料,足以见证前辈们为昆曲传承所付出的心血、所留下的重托。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兼副总编辑张堃在致辞中表示,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第一家实现出版业务整体上市的大型国有文化企业。自2008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为人民出好书理念,坚持精品出版战略,积极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安徽文艺出版社继出版《昆曲艺术大典》之后,又推出了《昆曲口述史》这一重要作品,搭建了昆曲艺术资源数据库,延伸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携手合作。这些巨著的出版,离不开中国艺术研究院各位专家学者的辛勤研究和卓越奉献,他们以深厚的学术底蕴,严谨的治学精神还原历史细节,构建昆曲这个艺术门类一个世纪的集体记忆。

安徽省委宣传部出版管理处(传媒监管处)副处长张晓云则表示,安徽是戏曲大省,不仅有被称为“戏曲活化石”的贵池傩戏、古老的皖南目连戏,还有对全国多数剧种产生重要影响的青阳腔、徽调,黄梅戏更是一枝独秀,享誉海内外,成为中国的五大剧种之一,深受观众喜爱。多年来,安徽文艺出版社致力于戏曲艺术的传承和普及,深耕戏曲艺术出版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昆曲口述史》立足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抢救与发掘,通过对近150位有影响的昆曲界人士的采访,记录下珍贵的史料,是昆曲史的填补空白之作,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与安徽文艺出版社为戏曲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的又一重要贡献。

会上,梁燕、谷曙光、吴新苗、赵娟、李志远、陈曦、王安奎、刘祯、陈均、毛忠、江棘、詹怡萍等专家、学者围绕“《昆曲口述史》暨昆曲传承”展开深入座谈,共同畅聊这套书的重要价值及其中的故事。

梁燕表示,这套书读来颇为震撼,首先,体现在其表现出的系统性,20世纪创作昆曲的艺术家、曲家、理论家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其次,做昆曲的口述是功在千秋的大事,这种记录体现了历史的整体面貌,是一段文化史、社会史、生活史、风俗史,引人入胜;此外,该书的内容对昆曲的保护和传承有重大的意义,为其他剧种的口述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谷曙光提到,《昆曲口述史》有方法论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了可以传世的标杆。而且,该套书从小切口进入,以故事细节取胜,十本当中,任一本都值得反复推敲。100多个曲家、艺人包括研究者,个体的生命通过十卷本整体呈现,组成一个剧种100多年来的集体记忆。

王安奎认为,这部书的出版非常重要,2001年,由中国申办的昆曲艺术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对中国戏曲界乃至整个文化界都是一个鼓舞和激励。编撰《昆曲口述史》,体现了出版机构的责任和担当。

刘祯谈到,《昆曲口述史》的完成,对昆曲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大意义。他提到,这套书做了140多位艺术家、学者的采访,在2024年1月出版之后,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30多位接受采访的老艺术家离开了,因此该书是重要的对中国老艺术家的记录。《昆曲口述史》借鉴了国外的口述理论,但没有照搬照抄,而是在尊重传统、尊重历史、尊重昆曲的基础上,体现被采访人的主体性和主观性。

梅兰芳纪念馆馆长李立中和梅兰芳纪念馆副馆长张俊苹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京昆不分家”,对由梅兰芳纪念馆牵头编撰,即将由安徽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新编《梅兰芳全集》充满期待。

Read Previous

百岁漫画家李滨声《跟自己玩儿》新书首发式暨百幅漫画作品展开展仪式在京举办

Read Next

第二届番茄小说网络作家高级研修班在浙江正式开班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