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玛出版社见证了法国乃至世界文学出版业的辉煌历程,它不仅是一家出版机构,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文|刘珍妮
一个多世纪以来,坐落于巴黎第七区左岸的伽利玛出版社(Éditions Gallimard)见证了无数文学经典的诞生,也见证了法国乃至世界文学出版业的辉煌历程。在过去的100多年里,伽利玛出版社出版了大部分法国重要的文学作家的作品,其中7位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此外,伽利玛出版的作品还获得了 27次龚古尔奖、18次法兰西学院奖等,俨然成为法国文学的代名词。
种下一颗理想主义的种子
在诺曼底的家族宅邸附近,年轻的加斯东·伽利玛(Gaston Gallimard)与安德烈·纪德(André Gide)相识。加斯东出身优渥,父亲是一位富有的艺术品收藏家,他本可以安逸地在某个政府部门任职,但命运让他与纪德相识。1908年,纪德和让·施伦贝格尔(Jean Schlumberger)等人共同创办了此后影响了整个法国文学界的刊物《新法兰西评论》(La Nouvelle Revue Fran aise, NRF)。这份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文学杂志以“勇敢表达对时代的思考”为创办宗旨,为日后伽利玛出版社的诞生播下了一颗珍贵的种子。出版两年后,《新法兰西评论》已经有了稳定的作者群及一定的影响力。为了杂志能够继续良性发展下去,年轻的加斯东·伽利玛以“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加入进来,打造了伽利玛出版社的前身,以此实现出版和评论相辅相成的良性发展策略。
伽利玛本人曾坦言,他从未有过成为出版人的野心或使命感。但正是这位看似漫不经心的年轻人,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和慧眼,吸引了一批风格迥异、政治立场各异的作家。伽利玛甚至从竞争对手那里前后挖走了普鲁斯特、夏尔·佩吉、雅克·德拉雷泰尔等重量级的作家。由于当时纪德对普鲁斯特作品判断的失误,伽利玛决定成立审读委员会,他邀请了雅克·里维耶(Jacques Rivière)、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和雷蒙·格诺(Raymond Queneau)等文学界重量级人物加入出版社的审读委员会。后来,小组审读也成为伽利玛出版社的传统。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法国文学的黄金时期,也是伽利玛出版社崭露头角的重要阶段,一批杰出的作家相继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安德烈·马尔罗给伽利玛出版社带来了《人的境况》(La Condition humaine),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提交了《恶心》(La Nausée)的手稿,阿尔贝·加缪的《异乡人》(L’Étranger)也首次与读者见面,而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的《小王子》(Le Petit Prince)更是成为传世经典。
伽利玛出版社珍贵的档案中保存着许多文学史上的瑰宝。1941年11月,加缪的《异乡人》手稿被送到出版社时,让·波朗在审读报告中写道:“一部小说讲述‘某人因为在母亲去世第二天去看电影而被处决’这样的故事,能让人信服并且引人入胜,这已经很了不起了。这是一部一流的小说。”这部作品后来成为出版社历史上最畅销的作品之一,仅次于《小王子》。
宝藏文库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伽利玛出版社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型阶段。在战后的文化背景下,法国的知识分子和作家群体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新的文学潮流和思想在战后世界的废墟中迅速崛起。伽利玛出版社不仅继续推出经典文学作品,还大力拓展出版领域,开始接触更加多元化的学科,尤其是在社会科学、哲学及心理学等方面。20世纪50年代,伽利玛出版社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英语世界中的影响力逐步增大。许多曾经被忽视或被误解的法国文学作品,借由伽利玛出版社的推广,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读者的青睐,并且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
伽利玛出版社标志性的几个产品系列,一直是整个出版社的核心和风向标。自1911年出版社创立之初,著名的“白色系列”产品线(Collection Blanche)就确立了伽利玛出版社在法国文学出版界的重要地位。“白色系列”主要出版当代作家的原创作品,至今已出版了6500种图书,它见证并推动了整个20世纪法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系列的作品,封面上通常只印有作者姓名、作品标题和出版社标志,其简约的奶油色封面设计成为现代法语文学的重要象征。许多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作品,如加缪的《局外人》、萨特的《恶心》、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等,都是首次通过这个系列与读者见面的。而1931年被誉为“纸上卢浮宫”的“七星文库”(Bibliothèque de la Pléiade)的推出,则将伽利玛出版社推向了成立以来的巅峰。这个以古希腊亚历山大里亚“七星诗人”群体命名的文库,采用极薄的印度纸印刷,搭配真皮装帧,在保持典雅外观的同时确保了便携性。它收录了从古希腊到现代的世界文学经典,如作为“七星文库”首部作品的波德莱尔全集、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等法语文学经典,以及荷马史诗、但丁《神曲》、莎士比亚全集等世界文学瑰宝。每部作品都配有详尽的学术注释、导读和索引,由该领域权威的学者主持编纂,构成了这些作品非常权威的法语版本,已然成为全球文学爱好者梦寐以求的藏品。
此外,于1986年创立的知识普及系列“发现文库”(Découvertes Gallimard)是伽利玛出版社的另一知名系列,以其创新的编排和丰富的图文内容著称。该系列通过精选图片和档案文献配合简明文字,为读者呈现了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百年传奇,未完待续
伽利玛出版社的商业版图十分广阔。作为法国第三大出版集团,通过其母公司Madrigall,伽利玛出版社控股了多家重要出版品牌,包括德诺埃尔(Denoël)、水星法兰西(Mercure de France)、伽利玛休闲(Gallimard Loisirs)、伽利玛青少年读物(Gallimard Jeunesse)等,每年推出约1500种新书,图书品类超过20000种。伽利玛出版社还拥有6家书店,包括巴黎的Le Divan和Librairie Gallimard,以及斯特拉斯堡的Librairie Kléber。在国际市场上,该社在蒙特利尔设有加拿大子公司Gallimard Limitée。2012年,伽利玛出版社通过收购Flammarion出版集团,进一步扩大了其市场影响力。
发展初期,团队就敏锐地意识到版权的重要性。他们不仅获得了普鲁斯特、加缪等作家的专有出版权,还成功地从其他出版社手中争取到了一些重要作品的版权。除了严肃文学作品外,伽利玛出版社还推出了极具影响力的“黑色系列”(Série noire)犯罪小说丛书。这个以其标志性黑黄配色封面设计闻名的系列,不仅为出版社带来了可观的商业收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犯罪小说的文学地位的认知。此外,出版社还拥有众多重要现当代作家的版权,比如2023年去世的米兰·昆德拉。
在数字化浪潮中,伽利玛出版社同样展现出了创新精神和行业引领者的担当。2010年,出版社与La Martinière和Flammarion共同创建了电子书发行平台Eden Livres,开启了数字化转型的新篇章。伽利玛出版社还积极支持将法国固定图书价格制度扩展到电子书领域,为数字出版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1年,为庆祝出版社成立100周年,法国国家图书馆举办了一场大型展览,展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档案,包括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的手稿、圣·埃克苏佩里为《小王子》创作的原始水彩画等。
2015年,第三代掌门人安东尼·伽利玛(Antoine Gallimard)接任出版社总裁职务。在他的带领下,出版社在保持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2019年收购集团拉马蒂尼耶(Groupe La Martinière)、2020年扩大对儿童文学的投资、2022年加强有声书市场布局等都显示出伽利玛在新时代的进取精神。
一个世纪过去了,伽利玛出版社依然以其独特的气质与品位,在世界出版界独树一帜。它不仅是一家出版机构,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