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斯洛文尼亚“一带一路”文化印记

文 | 马艳红

当今时代,全球化的浪潮奔涌向前,催生出绚烂多元的文化交流盛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精心策划的《“一带一路”国家当代文学精品译库》持续发力,为广大读者呈上一部部展现异域风情与人文底蕴的佳作。而新近推出的斯洛文尼亚文学作品《面朝大海的伊万娜》,犹如一颗夺目星辰,熠熠生辉,值得我们深入品鉴。

《面朝大海的伊万娜》是斯洛文尼亚作家维罗尼卡·西蒙尼迪倾心创作的长篇佳作,整部小说独具巧思,情节架构层层铺展。

故事伊始,叙述者怀着复杂且略带怅惘的心情,从浪漫繁华的巴黎启程,回到斯洛文尼亚的海滨小城,身负一项特殊使命——为买家清理已故母亲的旧公寓。

在那间弥漫着岁月厚重气息的屋子里,她于尘封的旧物间细细翻检,不经意间,在一摞已然泛黄、边角微微卷曲的照片里,发现了一张极具冲击力的影像。照片中,外祖母神色温柔而坚毅,一手牵着年仅五岁的母亲,另一只手放在了隆起的大肚子上,那一瞬间被永恒定格在1943年——那个饱经战火洗礼、命运飘摇不定、时局动荡不安的特殊年份。望着照片,叙述者心底涌起无尽疑惑:外祖母腹中的孩子是谁?为什么从未有人提及?他/她来到过世间吗?他/她有过怎样的命运轨迹?这一悬念如同投入心湖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也由此巧妙地牵出了对一段尘封往事的探寻之旅。

主人公伊万娜跌宕起伏的生平,透过其孙女之口,如潺潺溪流般娓娓道来。小说巧妙地将家族三代人的故事脉络如细线般严丝合缝地缠绕、勾连起来,宛如一幅在岁月长河与广袤天地间徐徐铺展的斑斓织锦。

斯洛文尼亚海滨风光

在泛黄信纸与行行墨痕间,伊万娜隐忍且坚韧的一生徐徐铺陈开来。她生性独立自强,无论命运如何跌宕,都坚守傲然姿态,绝不向困苦与他人乞怜。往昔岁月满是波折,丈夫被流放至塞尔维亚,她的世界瞬间崩塌一角。起初,思念与担忧如潮水般将她淹没,每日都在煎熬中翘首以盼远方来信。可时光无情日子渐长,往来信件时有时无,丈夫的身影于记忆深处也慢慢模糊不清。同时,战火纷飞、家园易主,搬迁的动荡与德国占领的重压接踵而至,即便如此,伊万娜心中求生意志的火苗却始终未被扑灭,她紧紧依偎着妹妹柳芭和女儿皮娜,从亲情中汲取力量。乱世之中,男友维塔利恰似一抹别样色彩,闯入她灰暗的生活,带她暂别现实泥沼,奔赴那能畅快拥抱生活、给予她片刻喘息与欢娱的天地。然而,时过境迁,当她重返卢布尔雅那,期待重温旧梦时,却惊觉维塔利已变,往昔情谊被流言击碎,只剩怅惘。即便如此,她还是默默咽下苦涩,继续在风雨中笃定前行。

从写作风格来看,西蒙尼迪无疑展现了炉火纯青的技艺。不同时空的故事在其笔下精妙交织,编织出一张引人入胜的叙事大网。她深谙“浓缩艺术”之道,将宏大复杂的故事巧妙凝练于一部作品里,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紧紧扣住读者的心弦,在制造紧张刺激的阅读体验之余,还能给予读者极致的审美享受。

在小说里,伊万娜与库姆的故事宛如一条坚韧且隐秘的丝线贯穿全书,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堪称小说的“灵魂骨架”。库姆被嫉妒心与权力欲扭曲心智,行径劣迹斑斑。从言语暗示、办公室冒犯伊万娜,到滥用职权私自扣留伊万娜与亚德里安的信件,妄图斩断二人情感纽带,再到变本加厉地阻挠婚事、在工作调动一事上百般刁难,尽显其虚伪猥琐、不择手段的丑恶本质,是典型的反面角色。而伊万娜身处这般恶意围剿之下,恰似困兽犹斗却又充满智慧,申请赴奥地利之行被拒后仍执着寻机捍卫自身权益,婚事遭遇阻挠亦决不轻言放弃,在反抗与周旋间,她坚韧勇敢的品性熠熠生辉,机智聪慧展露无遗,人物形象借此得以雕琢得越发立体、丰满且鲜活。他们之间剑拔弩张的矛盾冲突,宛如汹涌澎湃的暗流,持续激荡着故事发展走向。库姆蓄意制造的重重麻烦,像横亘在伊万娜生活路上的巨石,使情节跌宕起伏,紧紧扣住读者心弦。直至库姆的“盖世太保”(德国秘密警察)身份陡然曝光,恰似一枚重磅炸弹,瞬间让伊万娜处境危如累卵,却也成为其成长的“催化剂”,推动情节急转直下。更关键的是,这段纠葛深刻映照出人性的复杂,库姆的丑恶映衬伊万娜的美好,赋予作品深邃内涵与强劲张力,引人深思人性与社会问题。

这部小说凭借其深邃的内涵与精妙的叙事,问世之后便在斯洛文尼亚掀起阅读热潮,深深俘获了当地读者的心,广受赞誉与追捧。它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斯洛文尼亚社会在战争与和平时期的宏大画卷,让我们在伊万娜的故事中,深切感受到生命的坚韧与无奈,以及历史洪流对个体命运的深刻影响。

《面朝大海的伊万娜》中文版的问世,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文明互鉴进程中,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

于文化传播而言,它承载着斯洛文尼亚独特的人文底蕴与历史记忆。书中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斯洛文尼亚海滨生活的闲适悠然,也展现出战时岁月的波澜起伏。当地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民俗传统等都透过文字一一呈现,有效拓宽了我国读者对斯洛文尼亚文化风貌的认知边界,打破因陌生而产生的文化隔阂,助力小众地域文化融入全球文化交流格局,使读者能够品鉴斯洛文尼亚文化的独特韵味。

在情感共鸣方面,作品围绕爱情、亲情以及个体于困境中的拼搏等普世主题深入挖掘。伊万娜坚韧不拔、直面生活磨难的姿态,及其处理亲情纠葛时的复杂心路,恰似触动各国读者内心共通琴弦的妙手,悄然拉近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民众的心理距离,彰显人性无国界之分的本质,也为文明互鉴筑牢了深厚的情感基石。无论地域相隔多远,人们都能在伊万娜对爱情的坚守、对家人的守护中,找到相似的情感体验,体会到人类情感的共通性与关联性。

谈及历史价值,小说以二战等史实为叙事背景,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提供了别样视角审视往昔。在全球共历动荡的二战岁月里,斯洛文尼亚亦深陷战火,伊万娜一家的遭遇是千万家庭的缩影。从书中我们能看到战争阴霾下人们的流离失所、社会的动荡不安,也能见证个体在绝境中的挣扎求生。这补全了多元历史拼图,助“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深刻理解那段历史,以史为鉴,更好地面向未来。

总之,《面朝大海的伊万娜》凭借其精彩的故事、深刻的内涵与独特的艺术价值,不仅是斯洛文尼亚文学的经典之作,更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文明互鉴进程中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反复研读、珍视。它打开了一扇瞭望斯洛文尼亚过往与当下的窗,也搭建起各国文化交流的通途,在世界文学的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期待更多读者能走进这个充满魅力的文学世界,感受其蕴含的无尽力量。■

 

Read Previous

百年伽利玛:法国文学出版的一座丰碑

Read Next

感受中医五运六气的博大精深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