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 静
在图画书《我们要去钓恐龙》中,作者以一种充满想象力的方式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奇妙的“钓恐龙”之旅。书中指出,若想在24小时内实现钓到恐龙这一看似不可能的目标,须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要准备防水的抓恐龙帽、抓恐龙靴,以及最先进和炫酷的恐龙哨——观察者9000。其次,要确保你家后面有一条河流,再有一艘船。接着,让家长挥动钓竿,装上鱼饵,耐心等待鱼儿上钩。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千万不能将钓到的鱼吃掉!要让小鱼做鱼饵去钓中鱼,再让中鱼钓大鱼……如此这般,是否真的就能钓到恐龙呢?
亲爱的读者,您对此有何看法呢?到底钓到的迷人大宝贝真的是恐龙吗?如果不是恐龙,是什么奇怪的远古生物?是濒临灭绝的物种,还是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如果抓到的是恐龙,后环衬和恐龙有关的玩具又意味着什么呢?院子里巨大的恐龙房是谁的窝呢?窝下的小骨头是谁吃的呢?这些小问题,仿佛是作者精心设置的一个个充满趣味的小谜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解答。
一个关于童心与梦想的暖心故事
孩子的回答常常令人惊叹。有一位小朋友注意到书中的后环衬上画着一根骨头时,向家长提出问题:“是不是恐龙最后把爷孙俩吃了?”而另一位小朋友则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读,他认为是爷孙俩把恐龙吃了,因为环衬上的骨头特别大,看起来就像是恐龙的骨头。
这样的解读让文字作者康纳忍俊不禁。这是他送给爷爷的一个故事。故事充满了对爷爷的怀念和对童年的回忆,以及对nice爷爷经典作品《我们要捉狗熊》的致敬。如果读了康纳的导读文字,我们会发现“钓恐龙”的想法源于康纳的爷爷!或许正是爷爷永葆的童心,坚信后院池塘里有恐龙,只是这个狡猾的家伙还没有上钩而已,才给康纳的心中种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他怀揣这个想要成为作家的梦想来到中国,想不到20多年后,能把自己内心深藏的童年梦想分享给中国的孩子们。在中国生活15年、定居上海的康纳,是创意写作课程的外教,也是热爱创作搞怪视频的博主,是创意无限的童书作家,也是热爱朗诵的配音小王子。这个阳光开朗又细腻柔情的美国大男孩,很想把自己的童年梦想分享给全世界的孩子。而图画书是最能跨越文化和地域界限的一种书,因为它拥有全世界孩子共通的情感体验。
康纳所著的《麦奇历险记》和“然后呢”系列上市后获美国出版媒体好评,之后他就马不停蹄地给孩子们创作了“爱心桥”系列图画书。这本《我们要去钓恐龙》是六本中的第一本。后续作品中,他联合英籍华裔、荷兰和斯洛文尼亚作者,以及国内青年插画师一起,共同书写跨越世界不同文化和地域的“桥”。

时隔三年,康纳再次踏上美国堪萨斯的土地,回到了他熟悉的家乡。当他将一本名为《我们要去钓恐龙》的图画书送到奶奶手中时,奶奶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奶奶找到了他三岁时创作的涂鸦,画面是两个蚂蚁小人拍手雀跃的样子。这跨越时空的重逢,也一定会让在天堂的爷爷为之骄傲。
用细节和巧思,打造充满生命力的童话世界
画什么都可爱的插画师罗青晋升为妈妈后,她的作品更加放松轻盈和收放自如。她笔下的故事在现实里和女儿的故事相遇,是来自女儿安安的恐龙玩具掉落到池塘里,央求家人对恐龙玩具的一场大救援,并成功地把“恐龙钓了上来”的经历。作品延续了她擅长的甜美画风——简洁干净的线条,结合了拼贴的表现形式和多种肌理的质感,让画面丰富、有层次。
故事的背景设定特意选择在春夏交接之际,这时气温回升,正是“钓恐龙”的好时候。夏日的微风拂过,画面和文字都染上了慵懒而治愈的色彩。爷爷和莉莉的小船停在湖中央,他们张开双臂,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这一幕,仿佛将我们带回了童年:蝉鸣、绿荫、清澈的河水、欢快的鱼儿,还有孩子们红扑扑的脸蛋,这一切都构成了我们心中最美好的夏日印象。这美好的画面,也充分表现了康纳的童年回忆:黄昏和爷爷一起钓鱼,一起拥抱大自然的美好,让堪萨斯闷热的天气有了几分凉爽和宁静。
书中从点滴之处传达了祖孙俩的温情细节,比如爷爷特制的抓恐龙早餐,不仅有恐龙造型的蛋包饭,还有恐龙造型的小饼干。有的孩子读到这里,也会学着抓饼干放到嘴里,问道:“恐龙饼干”是什么味道?
插画师充分把握了画面的节奏感,不暴露恐龙的全身,不打破故事的节奏和神秘感,而是给小读者一些好玩的暗示。仅就大宝贝这一形象,插画师就修改了八次,最后终于找到又萌又神秘又远古的感觉。第一次钓小鱼、第二次钓大鱼、第三次钓恐龙的画面节奏,每一次人物在画面中的比例也有从小到大的递进,暗示后面“大宝贝”的到来。第三次上钩这一页,角色身后的水花造型特意设计成像恐龙背上的骨板以呼应后面的情节。
插画师还利用“帽子”这一细节,将故事巧妙地串联起来:起初,读者可能会以为这顶帽子具有某种魔法,但作者却和大家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帽子最终成为收服“大宝贝”的道具之一。故事的开端,莉莉并不愿意戴帽子,爷爷则嘱咐她戴好。第三次上钩时,莉莉在惊慌中不小心丢失了帽子,随后“大宝贝”又帮她从水里捡回了帽子,最终莉莉跑过去拥抱“大宝贝”,并重新戴回了帽子。“丢失—捡回”的设计灵感源于生活:罗青联想到夏天时,狗狗和主人经常在河边玩你丢我捡的游戏。她将恐龙想象成爷爷饲养的、像狗狗一样通人性的宠物,因此设计了第三次上钩时,莉莉的帽子在惊慌中不小心掉入水中,随后“大宝贝”帮忙捡回的情节。
这个设计引导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找帽子,也是插画师对文字作者的一次呼应。有趣的她还把康纳的童年简笔画藏到了小船后面的引擎旁边插的“抓恐龙”旗子里。
关于前后环衬的设计也暗藏了匠心。前环衬中是为“钓恐龙”准备的事物,后环衬中是为“养恐龙”准备的事物。故事开始之前,爷爷已经为第二天钓恐龙准备好了一切,前环衬上有鱼饵、鱼钩、鱼漂、鱼线、渔竿……其中左上角的这个鱼钩的设计,来自绘本大师宫西达也原著的《你看起来好好吃》中一个名叫“好好吃”的小恐龙形象。插画师认为这么可爱的形象,用它作为鱼钩一定会有大恐龙上钩!后环衬上有恐龙罐头、刷子、沐浴露、饭盆、飞盘、药水……故事结束之后,家长可以引导小孩继续幻想:有了恐龙作为宠物,可以和它做的一切事情。读完故事意犹未尽后,还可以跟着插画师一起做她亲手设计的艺术导读活动。
童心是故事的起点,也是重点。康纳和罗青,用爱与巧思,共同编织了一个关于爷爷、关于恐龙、关于童年的梦境。这个梦境像一颗小小的鹅卵石,投入孩子们的心湖。他们或许会追逐着恐龙玩具吓唬人,或者在小水塘边假装垂钓。甚至会想象“尼斯湖水怪”的真相,是不是也藏着一只恐龙呢?
这个梦境充满了奇思妙想和纯真美好,跨越文化,连接你我,而这便是图画书,也是《我们要去钓恐龙》的魔法。■
(本文作者单位为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