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王开岭在中国医科大学开讲,与 500师生共话“读书、审美和精神成长”​

​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当天,著名作家王开岭携新书《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走进中国医科大学,举办主题为“精神明亮的人——关于读书、审美和精神成长”的讲座。作为国内人文思想领域的重要写作者,王开岭以其深邃的文化洞察力,为现场500余名师生带来一场关于阅读、人格构建与时代精神的深度对话。

本次活动由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共青团中国医科大学委员会联合主办,万卷出版有限责任公司、红医书店协办。中国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冯玉竑,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凤弢,中国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洋,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罗祥东,中国医科大学团委副书记韦旭楠,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万卷出版有限责任公司社长兼总编辑王维良,万卷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副社长韩师征,辽宁辽版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大勇等领导出席活动。

以阅读树立精神坐标​

讲座伊始,王开岭从梭罗的《瓦尔登湖》切入,指出“阅读是构建精神的骨骼、灵魂的血肉”这一重要意义。他援引福楼拜“理想的生命类型”的概念,强调阅读不仅是知识积累,更是构建独立人格的“精神捷径”。针对医学生群体,他特别指出:“医学的本质中包含着人文关怀,而阅读能让我们在手术刀与听诊器之外,感受生命的诗意维度。”这番论述引发在场听众的强烈共鸣。

理想的生命类型:理性·审美·实践​

随后,王开岭对“理想的生命类型”进行系统阐释。他指出,真正的阅读可以用于塑造理想的生命类型:其一是培育“头脑合格者”,强调通过阅读形成独立思想与科学精神,保持思想弹性,建立多元价值观认知系统;其二要培养“性情温美者”,他提出教育应该注重构建自然、人格、艺术的三维审美系统,从而提升感知幸福的能力;其三要锻造“有行动品质的理想主义者”,王开岭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与改革开放建设者用信仰照亮前路的故事为例,阐述理想主义对人生的意义。他强调,人民警察守护社会正义、教师培育精神火种、医生守护生命尊严,这些职业的本质都是理想主义的实践。真正的读书人应该在时代洪流中坚守人性的温度,让每个当下都成为精神明亮的注脚。在之后的互动交流环节,多名听众分享了感受,并向王开岭请教了读书、成长中的诸多困惑,王开岭一一耐心解答。

此次讲座以人文之光,为医学教育注入深层的价值张力。作为全民阅读的积极参与者,万卷出版公司将继续推进经典阅读进校园活动,助力青年构建丰盈的精神世界。

Read Previous

“甲骨文解密之旅”第一站:山东友谊出版社汉字公益讲座走进日照市岚山区实验中学(小学部)

Read Next

《非遗少年行》进校园活动在杭州举行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