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2日,智绘未来 聚力同行——出版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研讨会在外研社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出版协会外语出版工作委员会主办,旨在聚合创新实践与经验,推动行业间深度互学互鉴。外语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外研集团(外研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外研社社长王芳,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党委书记、系主任,出版研究院院长张久珍,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谦,外语出版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外研社副总编辑彭冬林,外语出版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文化发展中心主任杨屹立以及来自全国41家出版社的社领导、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等60余人参加了会议。
王芳在致辞中表示,在出版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外语出版工委举办系列专业管理能力研讨会,旨在聚合创新实践与经验,推动行业间深度互学互鉴。当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出版业持续发展的“必答题”,人力资源管理对转型的落地与实施发挥着关键性支撑作用,组织架构、考核评价体系、人才选拔机制和企业文化支撑是转型发展的关键要素。外语出版工委坚持以行业交流为中心,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持续服务出版融合高质量发展。
张久珍提出,面对数智融合加速发展的趋势,出版业应构建融合型、复合型、贯通型的人才结构,提升学术图书“产品经理”型编辑的全流程统筹能力与市场转化能力。同时,应完善中国特色学术书评机制,健全书评人才培养与激励体系,增强出版内容质量与知识传播效能,为出版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刘谦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视角重新审视了技术变革与出版业的发展。她指出,科技浪潮重塑人类社会,出版人面临身份转型与能力重构的双重挑战。出版社应构建兼具开放性、合作性和整合性的人才培养机制,注重提升文化感知力、系统思维能力和情感支持能力,激发出版人对职业价值的认同感与文化使命的自觉担当。
人民教育出版社人力资源部主任郝建苹结合人教社实践,强调应贯通岗位晋升、实践锻炼与正向激励,构建“成长—激励—再成长”的闭环机制,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编辑队伍,为教材出版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力资源部主任王治围绕融合出版人才建设,提出应通过转变架构、意识、机制和导向,构建适应数字出版发展的人才体系,培育支撑内容、技术与运营协同发展的融合型编辑队伍,助力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转型。
清华大学出版社人力资源部主任赵欣分享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绩效管理方面的经验。她提出,通过“PBC+分层授权”、双维评估和岗位激励联动,构建科学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强化人才激励与战略协同,助力融合出版高质量发展。
人民邮电出版社人力资源部主任任忠鹏从绩效考核的逻辑、原则和趋势三方面分享了人邮社的实践经验与深度思考。他表示,应坚持系统观念,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分类分阶段做好绩效分配。
彭冬林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外语出版工作委员会将持续优化交流平台功能,推动行业在理念共识、制度共建、资源共享等方面深化合作。
研讨会由杨屹立主持,主题分享环节由外研社人力资源部主任李理主持。
本次会议聚焦出版业在数智转型过程中的组织重塑与人才体系升级,深入探讨了复合型、融合型、贯通型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机制设计,重点覆盖青年人才梯队建设、绩效评价体系优化及组织效能提升等核心议题,展现了行业在机制创新与实践应用中的多元探索与深度共识。外语出版工作委员会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力出版单位提升管理效能,持续服务出版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