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 皓
1926年的某天下午,开明书店老板章锡琛请沈雁冰(茅盾)、郑振铎、夏丐尊等人吃饭。酒过三巡,章锡琛步入正题,他请茅盾当众背诵一段由郑振铎指定的《红楼梦》章回,茅盾放下酒杯,信手拈来。一口气竟背了半个多小时,一字不差。这让在座的大佬们无不叹服,众人被其惊人记忆力所折服,也皆感慨其古典文学造诣之深。
这个看似偶然的酒局故事可见《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地位,以及它给作家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对《红楼梦》情有独钟的茅盾先生在其诸多文学作品中那独有的宏大叙事结构或多或少都与其精研红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上世纪30年代,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与朋友讨论到几部古典长篇小说都是青少年喜欢读并且应该读的,但受制于篇幅过长以及部分少儿不宜的内容,于是请茅盾先生担任《红楼梦》的节编者。茅盾先生节编版的《红楼梦》也成为了时至今日最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一个版本。
为了秉承茅盾先生的初衷──为青少年节编一个精粹、适读的经典普及本,2019年安徽教育出版社新出了茅盾先生的节选版《红楼梦》。此版本按照目前的语言文字规范要求,对通假字、异体字进行了必要的改订,如将“的”和“他”根据语境分别替换为“的、地、得”和“他、她、它”,“嗳哟”改为“哎哟”,“原故”改为“缘故”,“伏侍”改为“服侍”等。
此外,为了让青少年也能够充分领略它的魅力,茅盾节选版《红楼梦》秉持了“去伪存真、去诗存文、去色存情,去粗取精”的原则,以文学大家的独到眼光,留主线、削枝蔓,精当地删削了书中琐屑与青少年不宜阅读的内容,使《红楼梦》在适于青少年阅读的同时,仍保留了原版本的精华。
在《红楼梦》的原著中,有很多关于情色方面的描绘,都被茅盾先生“洁”去。关于神话、鬼怪和宿命论的描绘,比如第一回关于“通灵宝玉”“木石前盟”,第五回关于“金玉良缘”“太虚幻境”等“神话”,被茅盾先生删去,保留了文中精彩的写实部分。原著中有一些“文字其实平平”,删去不影响故事发展的篇目段落,也“尽量删削”。比如贾政放外任、门子舞弊、茗烟闹书房、蒋玉菡的故事等等横生的枝节,删去于读者阅读并无影响。但像“元妃省亲”“除夕祭宗祠”“贾母的丧事”等描写当时贵族排场和生活场景的篇目,可开拓青少年的认知和视野,因此保留了下来。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林黛玉、薛宝钗与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以广阔的视野包罗万象、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中国封建末期的社会生活,是一部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与深远文化影响的伟大作品。《红楼梦》不仅思想深刻,意蕴丰厚,而且艺术精湛,技巧娴熟。从结构布局上看,《红楼梦》采用的是网状结构,具有多层次、多侧面、多线索的特点,错综复杂,针线细密,变化多端,真正达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神奇境界。《红楼梦》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突出表现在善于刻画人物,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多达480多个,其中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至少也有几十个。
正因为《红楼梦》所蕴含的巨大文化价值,它必然在当代中国的文化教育资源中占有一席之地。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从普及传统文化到阅读能力提升再到写作手法学习,《红楼梦》对于青少年群体而言都是一座学习的宝矿。
安徽教育出版社的茅盾节选版《红楼梦》还选配了曹雪芹同时代画家孙温的200余幅重彩工笔图,真实、直观地展示了故事中的人情风物,既贴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也营造了更具沉浸感的阅读氛围。此外,该版本联合喜马拉雅策划录制了有声书,丰富了读者的阅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