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 天
“惊悚片大师”温子仁与DC碰撞出了意想不到的惊喜火花,也让沉寂多年的DC扬眉吐气了一回。
可能连DC(Detective Comics,美国著名漫画公司,下称DC)自己也没想到,初出茅庐的《海王》会收获如此巨大的成功。
2018年12月7日,《海王》正式在国内上映,24小时票房破两亿,48小时票房达4.26亿,首周末三天共斩获票房6.5亿,打破中国影史12月单片首周末票房纪录,同时也打破了DC超级英雄电影首周末票房纪录。截至2018年12月25日,该片在国内的票房已达16.2亿,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刷新。
作为享誉全球的两大美漫巨头,DC与漫威多年来编织的超级英雄“宇宙”让无数观众过足了眼瘾。但眼看着漫威电影化的道路走得顺风顺水,《超人大战蝙蝠侠》等好几部DC作品却接连“哑炮”。此次DC邀请到好莱坞“惊悚片大师”温子仁为新作操刀,竟碰撞出了意想不到的惊喜火花,不少网友纷纷感慨,“DC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
视觉的盛宴
作为全球第一批观众,中国观众对《海王》还是相当满意,截至目前,该片在网上口碑高达8分。
其中大多数赞扬集中在影片的特效画面。作为首部讲述水下超级英雄的电影,《海王》的一大挑战就是如何展现瑰丽的海底世界。从成片来看,亚特兰蒂斯海底宫殿、竞技场、军舰对战等大场景,《海王》展现得十分华丽。此外,王龙、战鲨、战海马、运输鲸鱼、巨大海怪、章鱼鼓手、水母灯等海洋生物的轮番“轰炸”,更让观众惊叹声一片。有网友将影片称为“海底《阿凡达》”。尽管这样的比喻稍显夸张,但《海王》在场景、特效上的发挥的确淋漓尽致,而且想象力天马行空。
事实上,《海王》赢下好口碑,导演温子仁功不可没。温子仁是时下好莱坞最为炙手可热的华裔导演之一,曾一手打造《电锯惊魂》系列、《招魂》系列、《修女》等风靡全球的恐怖佳作。但他的才华却远远不限于此,进军商业巨制他同样游刃有余:执导的《速度与激情7》席卷全球,在中国内地拿下24亿元票房。在他看来,超级英雄片除了能带来乐趣,带领观众踏上奇幻旅程,还能让人从角色身上学到一些东西:“你甚至不需要任何装备,也能成为自己的英雄。”
影片一开始,妮可·基德曼饰演的亚特兰蒂斯女王就因为抗拒家族安排的婚姻逃到陆地上,与守灯塔的人类暗生真爱,并生下了小男孩亚瑟,没想到却遭来海底族人的追杀。干净利索的动作设计,颇有几分中式武侠的味道,娴熟的运镜,明快的节奏,让整场戏稳稳当当却又毫不拖沓。随后,一场千军万马海底大战的重头戏上演,各式各样的海洋生物兵戎相见,连鲨鱼和螃蟹的对战都拍出了磅礴气势,体现出温子仁对大场面调度驾轻就熟的能力。
温子仁在惊悚片领域累积的经验,让他把《海王》拍出了与传统超级英雄片完全不同的风格,一种惊悚片的氛围与节奏贯穿全片,达到了点石成金的效果。首先是节奏。长镜头的娴熟运用,推拉镜头和升降镜头的来回切换,似乎让观众看到了《速度与激情》系列的影子。143分钟的故事,温子仁讲得干净利落、逻辑清晰。与很多超级英雄片沉迷于“打打打”不同,温子仁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导演。他懂得在什么时候安排主角做什么,能够获得观众喜欢。影片从后半段开始打戏接连登场,但温子仁却有意识地控制节奏,利用想象力与特效画面的结合,成功调动观众的肾上腺素。
而在惊悚氛围的营造上,从一开始海王插手海盗劫持潜水艇的戏份就可见一斑。为了拯救人于危难之中,亚瑟与一对海盗父子展开激烈战斗,在狭窄的船舱里大战一触即发,让人看得心惊肉跳。随后,海沟王国里长相怪异的怪兽在深不见底的海底里神出鬼没,同样给观众带来一种令人窒息的幽闭感。
接地气的超级英雄
海王这个角色于1941年首次在漫画中登场,主要讲述了海王如何寻找自己的血脉来源并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成长的故事。与很多超级英雄不同,海王被视为超级英雄里的“混血儿”,因此,身份认同的迷茫也让他时常需要用强势的一面来保护自己。
在人物塑造方面,温子仁弱化了漫画中“海王”残忍的一面,而且为人物加入了一些幽默、搞笑的元素,甚至有点傻、有点蠢。一开始,海王对与同母异父的兄弟奥姆争夺王位毫无兴趣,到了海底,他在好几次大战中败下阵来,甚至临阵逃脱。这些情节都反映出这个“超级英雄”有缺陷的那一面,反映出了他内心的自卑。
杰森·莫玛饰演的“海王”亚瑟,获得了不少观众的肯定。从外表上看,这是一个十分娱乐化的角色,一头棕色长发、强壮的肌肉和密布的纹身,身穿大皮裤,一副朋克摇滚范,完全颠覆了观众的想象。杰森·莫玛认为,电影版的“海王”很接地气,既有弱势的一面,也有坚韧不拔的精神:“编剧写出了一个很好的角色,一个小男孩获得超能力,最终踏上了他的成长之路,他为生存而战,并加入了一场史诗级的水下银河战争,这个人物自始至终都有他的闪光点。”
DC的反击
《海王》的成功可谓给DC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在这之前长达数年的时间中,DC出品的多部作品在票房和口碑上的成绩并不能叫人满意,尤其在老对手漫威的对比之下,这种差距就显得更为明显。
2009年,由于前一年上映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凭借阴暗风格及充满人性的思考方式大受好评,尝到了甜头的DC便决定故技重施,将阴暗画风、直击人性的风格一试到底。但DC没想到的是,驾驭这一类的风格极度考验导演的功力,诺兰之后再无《黑暗骑士》。
三年间,《守望者》(Watchmen)、《西部英雄约拿•哈克斯》(Jonah Hex)、《绿灯侠》(Green Lantern)接连问世。不成熟的阴暗风格,难以理解的反英雄思路,又在低龄向和成人向之间摇摆,使这三部影片兵败如山倒,最终分别以1.85亿美元(约合12.74亿元人民币)、1100万美元、2.2亿美元的票房将DC拉入深渊,此前DC积累的优势荡然无存。
2012年,DC请诺兰重新出山,亲手执导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下称《黑暗骑士崛起》)也于下半年上映,题中的“Rising”一词深显DC想要复仇漫威的野心。尽管也拿到10亿美元(约合68.88亿元人民币)的票房,不过相比《复仇者联盟》的15亿美元,仍是少了不少。
2013年,思忖着转变的DC意识到,作品之间的联动或是打造电影IP的绝佳途径。DC拓展宇宙(DC Extended Universe,下称“DCEU”)尽管存在“以漫威的方式做电影”之嫌,但箭在弦上,不得不改变。当年6月,贯穿DCEU的首部电影《超人:钢铁之躯》上映。
随着战略的确认,DC也进入调整与思考期。在随后的2014年及2015年中,DC没有推出任何电影。沉寂两年之后,DC在2016年及2017年开始发力,并试图借此接近甚至超越漫威。2016年上半年,《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收获6.19亿美元(约合42.64亿元人民币)票房,2017年的《神奇女侠》获得了6.1亿的票房,几乎与漫威《银河护卫队2》打平;当年末,被DC寄予厚望的《正义联盟》强势上映,票房6.58亿美元差强人意,但其在2016年及2017年的强势归来,让众DC粉看到了希望。直至2018年底,《海王》横空出世。
事实上,DC是矛盾的。《海王》和《神奇女侠》的成功,让DC认识到“漫威的路”走得通,但“仅仅让观众看的爽”是否是DCEU的终局,DC自己也并不清楚。按照DC的预期,《沙赞》《神奇女侠2》将于2019年上映,《自杀小队2》《钢骨》《绿灯军团》接于2020年,《正义联盟2》也会在不久之后与粉丝见面。届时,DC用什么样的口吻来讲述这些故事,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