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浙宁
芬妮——这个家里的小宝贝,用她的眼睛让我们看到奶奶的变化,让我们了解阿尔茨海默病对家人的影响,让我们知道没有什么比“现在”更重要,让我们相信只要有爱就会有不同。
芬妮,谢谢你——告诉我们以前的奶奶是多么热爱生活,多么有活力又多么爱家人:那一张张错落的明信片,犹如奶奶自由而轻快的脚步,在世界各地留下足迹与快乐;但不管在哪里,奶奶的心里都装着“家人”,于是澳大利亚的袋鼠、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埃及的金字塔、美国的金门大桥,将芬妮的梦带到很远很远;奶奶的菜肴、芬妮的小舌头、全家人的笑,还有那只翘着尾巴的猫,都将幸福锁定得实实在在。
芬妮,谢谢你——告诉我们新奶奶虽然和以前不一样,不能再到处旅行了,有时会突然笑起来,还会做出“吓坏”我们的危险行为,甚至需要“你”的照顾,但你依然那么爱这个新奶奶:会陪她去公园,听她讲故事,和她一起喝热可可,给她读女巫的故事,和她一起努力将勺子送进嘴巴,每个星期天给奶奶设计一个新发型……而且,你发现新奶奶很有趣、很可爱,她竟然会喜欢你的新发型,会和鸭子抢面包屑,会听着故事开心地笑,会像孩子般叉着腿睡在餐桌下,还能开心地尝试任何新发型。
我读了又读,绘本的每一页都有奶奶,每一页都有着装相同、样貌相似,却又分明是不同的奶奶。那些色调相近又叙事细腻的画面,是奶奶的生活故事,也是芬妮一家的生命奇遇,其中有三处情景令我印象尤为深刻。
其一,在全家人快乐的聚餐后就迎来了“新奶奶”,前后画面的突变让我真切感受到阿尔茨海默病的“不知不觉”与影响巨大。“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这句话启蒙了我对心理学的认识,也深知脑对心理世界和情绪行为的基础性作用。《新奶奶》以生活的细节,让我再次看到病症对人脑的损伤,乃至对日常行为和情绪情感的现实影响。这不是一本介绍阿尔茨海默病的专业书籍,但却足以让我们看到这一病症的隐匿性与影响力。
其二,坐在沙发上望着窗外的奶奶,脑海中那些快乐的画面:儿时的小狗、童年的课堂、曾经的家园、爱情与婚礼。怪不得奶奶那么爱芬妮、爱家人,原来她被深深地宠爱过。这幅画面让我想起动画片《欢乐皱纹》(Wrinkles) 里的一个片段——也是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奶奶,她每天都坐在窗前,很安详,很享受,原来对于她而言,她正坐在开往伊斯坦布尔的列车上……如果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必须有所遗忘,但愿留下的都是曾经的幸福与美好,就如这两位奶奶一样。或许我们都该为了不可预期的遗忘,多陪陪家人,多创造些快乐!
其三,前后环衬两幅一样的画,同一个家,同一个时间,同样的家人,同样的装点。犹如每日的生活,如果不留意,谁会知道芬妮有了新奶奶?如果不接纳,新奶奶还会露出相片上的微笑吗?如果不互相帮忙,那些最美好的东西还会存在吗?两幅一样的画,是故事的开始与结束,是芬妮一家通过努力又找到的生活平衡,是虽然不能再回去但已然存在过的那一天。
芬妮,谢谢你——不管以前的奶奶,还是现在的新奶奶,你都那么爱她!你让我们知道,奶奶也是家里的“宝贝”!■
(本文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