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叙事与生命价值的追寻

文|周长超

常笑予最新创作的儿童文学长篇小说《追松塔的爸爸》,通过东北林场一次意外事故,把生命体验悬置于广袤的原始森林中,构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进而思辨自然生态与生命成长的内在联系。《追松塔的爸爸》呈现出深邃的审美意蕴、清晰的人文思考景深,是近年来儿童文学生态书写中富有哲理和精神探索的重要成果。

《追松塔的爸爸》书名呈现出多层的情感和寓意。这里用了“追松塔”而不是“打松塔”,更不是“飘走的爸爸”,似乎打松塔用的氢气球脱离控制蓦然升空不是偶发事故,更像是一种对命运的自觉选择。“追松塔”,是小森爸爸日常劳作、沉重生活的展示,也带有荡漾在林海之中又绕行在红松塔周围的氢气球的轻盈飘逸。“追”字不仅代表了小森一行人组织搜救的冒险历程,也反映了对父子隔阂的反思、对残酷生活的理解,以及对个人精神成长的理解。书名用松塔而不是更惹人关注的氢气球,更多考虑的是用松塔来指代以东北林区自然生态为核心意象的精神原乡。

作品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了鲜活的诗意维度的美学展示,构建了多姿多彩的边地原生态文化景观。随着营救活动的展开和侯小森记忆的闪回,小说构建了一个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浩瀚的天空,高峻的山峰,森林中狍子、黑熊、松鼠、平贝、刺五加、蕨菜等鸟兽花草纷纷登台亮相,共同奏响了错落有致、旋律跳跃的森林交响曲。无根浮萍一样的氢气球,正如沧海一粟,昭示着人类的个体命运在历史长河和广袤自然之中的渺小羸弱与无足轻重。常笑予巧妙地使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视角:一是介绍人们营救行动的地面视角,二是氢气球上河悦叔叔和小森爸爸自救的天空视角。地面视角通过捕捉家人的表情、动作等细节,营造紧张的期待、焦虑及对未知命运的恐惧。而天空视角则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视野,俯瞰苍凉雄壮的背景,增加画面的律动和层次,让读者鲜明地感受到人类在自然面前的微小和顽强。两种视角切换自然流畅、不着痕迹,产生了强烈的叙事张力。

氢气球还是东北地区普通劳动者家庭生活、精神世界的镜像与缩影,它承载着家庭的希望和梦想,同时也潜藏着生活的艰辛和风险。小森爸爸为孩子进城上学攒钱,选择用氢气球打松塔。小森想带同学乘坐氢气球,但遭到爸爸的坚决反对,二人发生了激烈冲突。当时的小森哪里明白光彩亮丽的氢气球所潜藏的巨大危机。也只有在灾难发生之后,小森才体察到了爸爸的良苦用心。为了生计,当地打塔人必须深入森林深处,生命仅靠一根绳索维系,无视或者直面无时不在的死亡威胁。在生活的艰辛和风险面前,人们的内心依然鼓荡着热爱和希望。从这个角度再去审视文本中的打松塔、拜山神等,才会发现萦绕其上的那层苦难母题的诗意光晕。

正如同海德格尔说的那样:“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小森最后一次遇到“老神仙”,新的松塔从多年前被火烧过的红松树中孕育出来,这种梦境叙事再一次强化了生命在逆境中顽强生长的象征意义。小森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精神的生长,对未来有了明晰的憧憬。

《追松塔的爸爸》是一部多维度、多层次的文学作品,以原生态的东北方言和独特的故事脉络,营造具有东北地方美学特征的自然生态图景,展示了“天人合一”生态理念和东北劳动者善良、朴实、顽强的精神力量。小说通过丰盈的细节、跌宕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主题,构筑了一个感受自然、理解生命、具有生态关怀和人文观照的精神家园,是一部充满生命活力、情感张力和艺术创造力的优秀儿童长篇小说。■

(本文作者为鲁迅文学院副院长)

Read Previous

诗从潇湘起,回首满天星

Read Next

用一本书了解吴清玉的“心外人生”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