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周海宁 张艾宁
年度好书代表了出版社最优秀的出版成果,是一张品牌名片、一种市场话语权,更指引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近日,清华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 “清华社”)2024年度好书评选结果正式揭晓。秉持“导向正确、质量为先、双效统一”的原则,经提名、初评、终评三个阶段,并经社内公示,共有教材、学术著作、大众阅读等三类共31种图书荣获清华大学出版社2024年度好书称号。
从2019年清华社首次推出社内“十佳好书”到如今细化分类评选出31种“年度好书”并向外界公布,传递出清华社在内容建设与宣传推广方面所锚定的新目标。清华社总编辑卢先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的‘十佳好书’以内部激励为主,但今年我们希望通过‘年度好书’,让好书走出出版社,走进行业,走进市场,让更多读者了解这些优秀作品,从而凝聚出版社的品牌影响力。”
清华社年度好书评选严格遵循“三位一体”的评选准则,最终入选书目充分展现了其在出版领域的战略导向与专业水准。在教材类评选中,11部获奖作品既涵盖《C语言程序设计》《大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经典教材,亦包含《生成式人工智能素养》《数字经济学》等前沿科技教材。
此次评选通过“经典传承、前沿探索和实践创新”的立体架构,完整呈现了清华社在服务国家战略、引领学术进步、促进教育公平三大维度的出版追求,既彰显了出版机构的学术厚度,又体现了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年度好书代表了出版社最优秀的出版成果,是一张品牌名片、一种市场话语权,更指引着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在各类图书榜单层出不穷的当下,清华社年度好书如何打造兼具内容价值和市场价值的榜单,让榜单反哺编辑、营销、发行等各个环节,从而实现榜单评选发布和出版业务的深度融合,成为激励出版主业发展、打造品牌形象的重要指挥棒?
做教材出版领跑者
清华社历经45年的艰苦奋斗、不懈耕耘,科学定位,统筹规划,用精品构建出完整的教材出版体系。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中,清华社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的称号。《C++语言程序设计(第5版)》等4部教材荣获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一等奖。如今,作为头部大学出版社,清华社每年出版的教材品种数量占新书出版品种数量的50%以上,其中包括高等学校教材、职业教育教材和中小学教材,并在内容构建上达到了行业顶尖水平。
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打造自主教材体系”“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等思路。“清华社自建社以来,就肩负着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使命,始终走在打造自主教材体系的道路上,以适应并满足国内自主人才培养的需要。”卢先和如是说。
在推动中国教育出版成果走向国际市场方面,清华社通过与国际知名出版集团如施普林格·自然、爱思唯尔、世界科技等合作出版英文教材,利用成熟的国际出版发行渠道,扩大中国教育内容的全球影响力,为全球学者和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教育理念的窗口。《统计学习方法(第2版)》和《强化学习的数学原理》等精品教材正是这一努力的代表。此外,清华社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加大了与共建国家的出版合作力度。
近年来,随着国际人才竞争形成新的格局,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人才缺口已接近500万人。2018年,清华社作为理工类教材建设的领跑者,几乎是在教育部将人工智能专业列入新增审批本科专业的同时,就启动了与知名高校合作开展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的工作,前瞻性地布局了系统化人工智能教材建设的工作。
从课程体系研究到教材编写出版,再到基于教材的教学资源推广,清华社已构建起完善的人工智能教材与教学资源体系,为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卢先和表示:“未来,清华社还将进一步聚焦国家战略性新兴专业,打造具有标志性和引领性的高校教材。与此同时,我们也将着重打造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及中小学通识教育相关教材,服务国家教育强国战略的长远规划。”
聚焦前沿研究,传递学术新声
如果说教材出版是大学出版社奠定高度的重要基石,那么学术出版则是“冲”在学术研究前沿的“先锋队”。
2024年清华社出台了重点图书出版项目管理的内部文件,通过适当增加出版项目数量、优化项目作者团队构成等举措,全方位提升学术著作的品质与影响力。此外,清华社也十分注重让学术著作出版与教材出版、期刊建设形成有机互动,依托清华大学学科优势,集聚学术资源,确保学术出版的前沿性。
通过2024年度好书,可窥见清华社在学术出版领域的高度和格局。不仅有反映前沿科技和应用的《光纤干涉仪:原理与应用》《数据要素化治理》;也有在跨学科融合创新领域表现突出的《人智交互——以人为中心人工智能的跨学科融合创新》;更有社科领域备受瞩目的《笃行不怠: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和人文领域的重磅著作“《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研究与英译丛书”……其中,“《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研究与英译丛书”的出版对于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与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引领大众阅读需要
“在教材出版与学术出版之外,启蒙大众,同样是清华社的使命。”卢先和告诉记者。长期以来,清华社在大众阅读领域的图书出版也颇具影响力,每年出版大众图书的数量占全社出版图书数量的35%,其销售收入在新书销售中的占比达到了46%。
“大众读物是大学出版社面向公众进行品牌建设的关键。”为保证大众图书的出版质量,清华社成立了零售图书建设领导小组,以此强化选题论证工作,完善大众图书的营销渠道建设,成功打造了以计算机科技、教育教辅、科普、经管社科和医学为主的优势零售板块。不仅如此,清华社注重学术价值的普适性表达,力求使学术成果能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广大读者。这一理念在年度好书中亦有体现。如《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数学的历程:从泰勒斯到博弈论》《摄影之眼》《编程不难(全彩图解 + 微课 + Python 编程)》等书,均精准切中大众需求,兼具知识性与普及性,赢得了广泛好评。
在销售推广方面,清华社不断拓展零售图书融合推广模式,通过小红书主账号发布优质笔记进行种草推广,有效带动了全域电商销售增长,教育教辅、心理励志等类别图书的销售同比增长态势显著,如2024年出版的《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一书,截至目前已售出7万余册。
锚定未来航向
“出版事业取得成绩的核心还是在于人。”据卢先和介绍,在人才培养方面,清华社秉持多元化战略,重点引进战略“帅才”、事业“英才”和青年“俊才”,并积极吸引海外留学人员,推动业务国际化。
2024年,是清华社的“质量跃升年”——7种SCI期刊影响因子平均增长18.75%;重点项目教材出版取得突破,发货码洋再创新高;海外合作项目增长40%。在学术影响力、教育服务力、文化传播力三个维度均取得了新的突破。
然而,对于此次面向社会公布年度好书,卢先和坦言:“今年具有亮点的学术著作、有影响力且高销量的大众读物在书单中数量偏少,书单评选工作仍须积累更多经验。”然而,这种“自省”恰恰体现了清华社对好书出版的高标准与严要求。“未来我们将从数量、领域、学段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书单,更全面地展现清华社的实力与形象,发挥其‘树标杆、立方向’的战略意义,鼓励编辑出精益求精的书,出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书,出反映国家建设发展需求的书。同时进一步强化‘国家需求+学术卓越+读者价值’的出版逻辑,为2035年建成全球教育出版高地锚定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