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精品出版和优质服务赋能青少年的阅读成长,是每位出版人都在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文|黄 强
阅读使人求真、向善、尚美,阅读照亮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搭建了社会进步的阶梯。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人类文明的王冠之上,最为娇嫩也最为美丽的那颗珍珠,就是他们的精神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阅读特别是青少年阅读的重要性,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向全社会发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号召,提出“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2023年5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决定开展青少年读书行动,引导青少年“积极融入全民阅读”。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再次强调要“深入实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
出版社作为阅读内容的重要供给者、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智慧的传播者,肩负着传承人类先进文明成果的历史使命,对推进青少年阅读向纵深发展,培育时代新人,建成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发挥着关键作用。如何以精品出版和优质服务赋能青少年的阅读成长,是每位出版人都在思考和实践的问题。我将结合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近年来的探索,谈几点看法。

一是丰富优质内容供给,以精品出版涵养青少年的阅读品位。有真正的好书可读,是青少年读好书的前提。精品出版物承载着人类知识和文明的精华,可以使青少年在增长见识、修养心性的同时,涵养他们的阅读品位,定好未来阅读的基调。近年来,人教社聚焦青少年成长所需,为他们提供了更多、更优的阅读选择。《青少年四史教育系列读本》《课本中的红色印记》和“学党史、树理想”学生丛书等少儿主题出版物,不仅注重思想品德教育、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弘扬主流价值观,还能够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树立崇高理想。“快乐读书吧”“名著阅读课程化”“课文作家作品”丛书等经典阅读资源,借鉴分级阅读成果,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精选适合的阅读篇目,引导青少年积淀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走进科学大门”“科学家带我去探索”“逐梦”等系列科普图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前沿科技、大国重器、科学家精神、古代科技成就,引导青少年探索科学奥秘、提升科学素养。入选2024年度中国好书的《中华民族一家亲 童谣绘本》则对孩童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较高价值。
二是积极开展阅读推广,以多样化活动增进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出版社出好书只是第一步,引导、推动阅读,发挥阅读的作用更为重要。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要“把发行工作的重心放在读书运动上,想尽种种办法让不读书的读书,少读书的多读书,读了书的善于读书”。为了将优质好书送到青少年面前,让他们充分感受读书的乐趣,产生自主阅读的愿望,人教社组织开展了多元化、立体化的阅读指导和推广服务,形成了一批高辨识度、知名度、美誉度的品牌活动。我们举办阅读教育论坛,让名家、作家走进校园;推进主题阅读进校园,让红色经典深入人心;开展“典耀中华——‘人教杯’诵读活动”,让青少年在抑扬顿挫的诵读声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开启“人教好书·寻找‘悦’读者”活动,深化与读者互动交流;建设“人教阅读专区”,为更多青少年创造更好的阅读体验。2023年,“三沙人教阅读专区”在我国最南端的新华书店——三沙凤凰新华永兴书屋设立,点亮了海岛居民的“精神家园”。新疆海拔最高的国门小学——达布达尔乡小学也建有人教阅读专区,琅琅书声在帕米尔高原上回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更多青少年与好书相遇,与好书同行。
三是营造良好阅读氛围,以家校社共读培育青少年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的养成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段长期浸润的旅程。家庭、学校和社会作为青少年成长的三大空间,在青少年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各有侧重,且不可或缺。出版社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以精品阅读资源和活动为媒介,推动形成学校、家庭、社区协同阅读的良好生态,使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掌握科学阅读方法,为培养终身阅读者奠基。在推动家校社共读的过程中,人教社充分关注到了亲子阅读的价值,配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推出了亲子读物《和大人一起读》系列图书,旨在引领家长与孩子分享阅读的快乐,在阅读中传递爱与陪伴的温暖力量。同时,携手各地中小学、新华书店、明星书城等开展主题阅读活动,点燃阅读的“星星之火”,助力书香校园、书香社会建设。去年,人教社以“书韵”为主线组织了40余场全民阅读活动。在与天津海光寺书店、东北角书店联合举办的读书分享活动中,邀请了书店附近社区的孩子和家长共同参与,孩子们手捧《神笔马良》《小英雄雨来》等人教图书,声情并茂地朗诵自己喜爱的段落,争先恐后地畅谈所思所悟,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青少年阅读呈现新变化,面临新问题,出版社要积极应对时代之变,让阅读在新时代点亮每一个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一是推动教育出版融合发展,构建线上线下协同阅读的新样态。技术变革催生了学习和阅读方式的转变,电子书、有声书、广播剧等新型阅读方式已深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纸质阅读与新媒介阅读的融合格局逐渐形成。在“一屏万卷”的数字阅读时代,借助新型技术服务青少年阅读已成为必然趋势。数字阅读能够融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呈现方式,给予阅读者丰富的感官体验,并提供海量的阅读资源,但碎片化、浅表化、娱乐化的指尖阅读,占据了孩子们宝贵的时间,孩子们读后所得寥寥,收获并不理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阅读要和传统阅读结合起来,守住我们的内核和素养”。精品力作承载着民族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记忆,在传统阅读中,触摸纸张的纹理、轻嗅淡淡的墨香,能使我们更好地感受文字的温度、语言的韵律和思想的厚重,获得精神的滋养,这是阅读魅力的集中展现。这就要求出版社一方面要拥抱并引领数字阅读变革,探索精品数字出版的标准与规律,出版更多优质数字出版物,提升数字阅读体验,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学生数字阅读的资源与情境;另一方面要清醒地看到,数字阅读目前无法替代传统阅读,我们还要持续推广传统阅读,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精品纸质图书,强化传统阅读在青少年阅读中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内心宁静而充实,在深度阅读中收获知识与成长。要坚持以数字技术为舟、以经典阅读为舵,构建虚实融合、线上线下协同阅读的健康新生态。
二是关注特殊群体的阅读权益,让更多青少年感受到书香魅力。青少年在阅读上的差距,将会决定其视野和趣味,影响他们未来的成长乃至道路的选择。要特别关注农村地区、民族地区青少年及特殊儿童的阅读权益。中国出版协会联合多家出版社、学校开展的“百社千校万里行”公益阅读活动,就十分注重优质阅读资源的共享,通过开设线上“百社好书漂流站”电子书专区,开展“我与作家隔空对话”等活动,借助AI技术实现城乡学生跨时空共读,使更多青少年从阅读中受益。未来,还可以针对特殊青少年群体不同的阅读需求,为他们量身打造更多优质阅读资源、组织更为丰富的公益阅读活动。人教社将与大家一起,让书香跨越山海,填满每个青少年最为珍贵的时光。
三是加强青少年出版和阅读研究,科学引导青少年阅读纵深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做好青少年读物的出版,同样需要研究的支撑。在青少年阅读研究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加强从教育出版的视角,审视青少年的阅读问题,研究哪些选题是有趣的、独特的,且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如何贴近他们的知识结构、情感需求、审美倾向,将抽象主题具象化,将宏大叙事融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做到思想性、科学性、适宜性相统一。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式,不断挖掘青少年出版和阅读的内在规律,探索青少年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
推动青少年阅读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发力,也需要出版社不断优化内容生产、宣传推广、阅读指导全流程,做到出版经典、传播经典,引领青少年爱读经典、会读经典。让我们共同努力,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提升出版水平,讲好中国故事,体现中国精神,打造更多面向青少年的优秀出版物,引导他们在阅读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修养心性和品格,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本文作者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