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伯龙根的绝唱与回响

文|曹乃云

自从中世纪以来,英雄史诗(亦称德国民间史诗)《尼伯龙根之歌》在德语国家中广泛流传,是一部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伟大的文学作品。今天,散见于德国、奥地利等各地图书馆的大约有十部全版或者接近全版的书籍,另外还有近二十部残缺不全的抄本,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抄本有荷恩埃姆斯-慕尼黑版、圣伽伦版和荷恩埃姆斯-拉斯贝尔克版(学术界习惯称之为C版,该版现收藏在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多瑙厄申根)。本部《尼伯龙根之歌》译本主要依据C版。

人们推测《尼伯龙根之歌》成书于公元1200年前后,作者或编汇者姓名不详。从内容上看,它也许属于唱本或脚本,而听众则显然是一群出身高贵而又有教养的人士。

在十六世纪时,《尼伯龙根之歌》在德语国家地区一度被遗忘,直到十八世纪中期才有人重新把它挖掘出来。1782年C.H.米勒印刷了该诗的第一个版本。可是世人对书的反应却截然不同,比较典型的有德国弗里特利希一世的一通评论。1784年2月22日收到《尼伯龙根之歌》赠书后,他在给出版者的回信中说道:“对这些诗,你们过分地看好……认为它对于丰富德语语言如此重要。我的意见却是这些东西其实还不值一桶炸药钱……估计这样的东西是不会有多少人过问的……”看来,喜欢评论书籍的大人物还不止一两家,然而幸运的是国王所作的预言并不灵验。

当时连歌德对《尼伯龙根之歌》的反应也十分冷淡。歌德把米勒先生寄给他的赠书一连搁置了几年,未曾阅读。直到1806年,他才开始注意这部诗歌,甚至还从中翻译了一段。可是,德国浪漫主义的前驱和后来许多的浪漫主义人物对《尼伯龙根之歌》却十分赞赏和推崇。1812年,《尼伯龙根之歌》以大学教科书的面貌登上了神圣的学术殿堂。不久,它便占领了广大的中学领地,直到今天。当然,《尼伯龙根之歌》的广泛传播还得力于它被多次译成现代德语,而其中由卡尔·西门洛克(Karl Simorock)于1827年发表的译作最为杰出。迄今为止,它仍然被视为该部作品的经典译作。

《尼伯龙根之歌》虽然托名于“歌”,实际上却是一部叙事诗,是一部英雄传说。从内容上看,《尼伯龙根之歌》是由两部原本并不相连的传说,即所谓《西格弗里特传奇》和《布尔恭腾王朝覆灭记》重新组合而成的。全书的第一部分包括一至十九章,涉及四位王家男女,恭特尔、勃吕恩希尔特、西格弗里特、克里姆希尔特的婚姻记。这里包括求婚和结婚的盛大场面和精彩故事,涉及两位王家姑嫂的不睦和纷争,另外还有英雄骑士西格弗里特之死,包括密谋、残杀以及在莱茵河沉降尼伯龙根宝藏。第二部分包括二十至三十八章,涉及许特格为匈奴人国王埃策尔提亲,克里姆希尔特的第二次婚姻以及在维也纳隆重举办的婚礼。克里姆希尔特不忘旧恨,婚后邀请众位兄弟前往匈奴人王国,然后便是布尔恭腾人的多瑙河之旅,克里姆希尔特为丈夫西格弗里特之死以及为尼伯龙根宝藏所策划的复仇之战,等等。

《尼伯龙根之歌》两大部分的精彩内容源于欧洲历史上的许多材料和典故。据推测,大约在1190~1205年间有人把它们综合整理成统一的情节。毫无疑问,这样的融合肯定难以让故事的发展天衣无缝。因此,细心的读者无论在书中人物或者在故事内容方面都能发现一些细小的矛盾之处。而且,《尼伯龙根之歌》的故事脉络纵横欧洲大地,从故事的北欧起源到欧洲中部的莱茵河地区,然后人物几近颠沛流离,命运的舞台重新搬到欧洲东部的多瑙河流域,于是帕骚、贝希拉恩、梅尔克、图尔恩、维也纳、格朗、布达佩斯等一系列流经今天德国、奥地利和匈牙利境内多瑙河沿岸的名城如同星光闪烁在故事的夜空,令人目不暇接。读罢全诗,让人不得不感慨万千地掩卷沉思,脑海中回荡着叩人心扉的刀光剑影和可歌可泣的儿女情长。

Read Previous

生命很美,你要幸福

Read Next

设计将走向何方?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