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里一场无法复制的爱恋

文|徐晓雨

青春爱恋的余味很长,但人生更长。

读完《夏日终曲》这个故事,难掩以上的感叹。

小说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在意大利小城B城,十七岁的少年埃利奥在夏日邂逅了24岁的青年学者奥利弗,并在此后的六个星期里,发展了令他在之后的几十年魂牵梦萦的爱恋。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但胜在以第一人称写就,因而有极为细腻的心理描写,虽非意识流,但胜似意识流。那些描写人物心理的字句,灵动流淌,可能是甘露,也可能是苦酒,流进人心的缝隙里。似曾相识——只要你爱过或是憧憬过。

比如暗恋时的猜心:“我为什么不愿意让他知道我有多容易融化?因为害怕后果?怕他笑我?怕他到处说?怕他拿我太年轻、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当借口,因而置之不理?或者如果他有那么点起了疑心,他或许会像所有起疑心的人那样,想要采取行动?我希望他行动吗?或者我宁可一辈子渴望,只要双方继续这种你来我往的猜谜游戏:不知道,知道,不知道?”

比如彼此“确认”后的巅峰体验:“所有的门都咔嗒咔嗒一扇接一扇打开了,生命不可能更灿烂了:生命直接照耀着我,我的单车左转右转,或想要避开生命之光,可它却像聚光灯追随台上的演员一样追着我跑。”

又或者这只属于年少初恋时的情愫:“如果他坐轮椅,我将随时知道他的行踪,也很容易找到他。我对他会有优越感;既然他瘸了,我便是他的主人。”

这段描写令人想起从前一位女演员在五十岁时怀念已故初恋时的话:“十九岁那年,天天盼着他残废,哪怕骨折也行,这样就可以整日守着他,并向他证明自己多爱他。”这种“反常心态”在不小心打碎一只碗都会默念“碎碎平安”的中年人身上,再不会有了。

《夏日终曲》诚然不是一个纯精神恋爱故事,但精神,或者说灵魂在整个故事中仍是极为重要的。“或许我们首先是朋友,然后才是恋人。但话说回来,或许恋人就是如此。”

他们在莫奈曾经作画的地方互通心意:“我完全没想过,自己带他到这儿来,不仅是为了向他展示我的小世界,也是为了请求我的小世界接受他,好让我的夏日午后独处小天地也能认识他,评判他,看他适不适合这里,再接纳他,好让我能再回到这里来追忆。我到这儿来,是为了逃离已知世界,虚构另一个属于我的世界。我是在向他介绍我的出发地。而我要做的就是,跟他列举我在这里读过的作品,他就会知道我曾游历过的地方。”

埃利奥说,“我很乐意变成他”,还引用了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心声:“他比我更像我自己”。

在奥利弗返回美国前,他们独自到罗马共度了一段美好时光。看过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人,一定会记得他们在寂静无人的山间大声呼喊自己(对方)名字的情景,仿佛世间只有苍穹、群山和这段珍贵的情谊,十分感人。但在原著小说中,“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情景从未以直接描写的形式出现,它只是间接地通过埃里奥转述,存在于回忆和愿景中。事实上,在奥利弗多年后与埃里奥通话时——此时奥利弗已是两个男孩的父亲——那一句“我是奥利弗”已令人心碎地“确认”了他忘记了两人之间的暗号。

多年之后,埃里奥与奥利弗曾在美国有过一次重逢。奥利弗邀请埃里奥回家吃晚饭,埃里奥的婉拒辞很有意思——“就当我去过了吧。”他并不是想拒绝奥利弗,但极力想回避“儿女忽成行”的苦涩。

如果说“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指的是埃里奥和奥利弗的恋情,那么“夏日终曲”则是他们的全部人生。故事的最新中文版以“夏日终曲”为名,这其中是恋情,是余味,是意大利七八月的阳光,是水果与鲜花的芬芳。它并不悲伤,因为“夏日”真正来过,夏日里埃里奥家的老宅,将永远是魂牵梦萦之地。■

 

 

Read Previous

以最恰当的方式让孩子读懂妈妈的爱

Read Next

小火苗人赵小姐,去了哪儿呢?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