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70”致敬新中国教育70年

记者 | 张竞艳

《教育奠基未来——新中国教育70年丛书》的出版不仅是把握历史节点为新中国教育70年献礼的人文诉求,也是教育研究领域总结前人经验,加强学科建设、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需要。

从战火中走出的教育改革者邓旭初,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数学家丁石孙,民办教育“西译模式”的缔造者丁祖诒……他们伴随着新中国教育风雨兼程,一路同行。时值新中国成立70年,站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节点,湖北教育出版社携手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教育研究院,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担任总主编,策划出版了《教育奠基未来——新中国教育70年丛书》。“教育理论和教育学科的发展突破,需要极大的勇气、毅力与智慧。”出版方表示,谨以此书献给为祖国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所有教育学人,也谨以此书向新中国成立70年献礼。该丛书的出版不仅是把握历史节点为新中国教育70年献礼的人文诉求,也是教育研究领域总结前人经验,加强学科建设、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需要。

10月21日,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和《教育家》杂志共同主办的丛书首发暨出版座谈会在光明日报社举行。丛书总主编周洪宇,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陆先高、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义国共同为新书揭幕。

丛书共3册,编选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教育研究领域产生过重要影响与杰出贡献的70位代表性人物、70篇优秀文章和70部代表性著作。《70位教育人物》选取70位心系民族命运,教育思想丰富,理论建树丰硕,创新意识强,对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教育人物进行介绍,对其教育理想、教育理念、教育贡献等进行详细评价,以鲜活的个体形象来呈现70年中国教育发展的整体图景;《70篇教育文章》选取70篇对中国教育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文章进行呈现,展示了教育学科建设的整体发展脉络,为深化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历史范本,也为推动当前教育改革、解决教育现实问题提供了具体的经验借鉴;《70部教育著作》选取70部对中国教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著作,围绕这些著作的主题、观点、主要思想和影响进行阐述,有利于读者系统把握新中国教育理论体系与教育学科体系的发展脉络与发展规律,更有利于探寻新时代的教育理论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据周洪宇介绍,丛书的编写目的一是落实十九大全教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讲话的精神;二是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三是梳理研究脉络,为加强学科建设总结经验;四是回顾精辟要点,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借鉴。在编写原则和过程上,主要考虑了导向性、专业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从人物、文章、著作三方面切入,考虑到“70年”和“70”之间的对应来遴选70年间的名单、篇目、书目,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历史重要节点推出,担起教育工作者的一份责任。受“70”所限以及编者主观判断、时间精力等局限,想要更全面更系统地梳理总结尚有较大困难,许多优秀名家及作品未能选入,编写工作始终是遗憾的艺术。他希望这套丛书能出现在热心于教育的读者、学者和图书馆的书架上,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学人的成长提供基本参考,并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等与会专家对新书的出版发行表示祝贺,并分别从丛书的主题特色、编写价值、对深化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启示等方面进行了研讨。他们认为,从去年纪念改革开放40年,到今年庆祝新中国70年,无论在经济领域还是教育领域,回顾历史时对于成就的赞扬和歌颂有很多,但对成就背后历史细节的关注、具有研究性价值的经验总结相对较少,还不够突出醒目。区别于从时间维度主观概括教育学科70年来的发展状况,丛书主题鲜明,主线突出,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的优秀教育文章、代表性教育人物和代表性教育著作,总结教育理论建设的成功经验,分析各历史阶段教育发展问题的解决途径,具有经典性、总结性、工具性、资料性和实用性等特点。

Read Previous

作家的故乡是开放的——莫言X勒·克莱齐奥两位诺奖作家的碰撞

Read Next

《少年的你》破15亿,“好故事”如何赚钱?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