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规划不应是流于纸面上的例行战略,而是从内部形成新模式、新结构,在外部建立新连接、新关系,为企业提供更本质的、更具广泛性的指导,实现战实一体增长。
战略管理理论面临“范式转移”,企业需要重塑增长法则,需要战略规划的深层变革。如何破除繁缛体例,制定直指核心的穿透式战略?
破圈战略,就是基于对企业的战略本质洞察,实现从企业结构突破、产业链式突破直至组织愿景突破的战略增长新范式。
破圈战略是一套更新的战略管理框架。
它是战实一体的敏捷战略;
它是人企合一的战略;
它是在增长主题下,建立新的连接和可能性的战略。
和君集团董事长、和君商学院院长 王明夫曾说破圈的实质是变革。企业战略规划的体例结构,基本沿袭“内部环境分析、外部环境分析、战略定位、发展模式、实施策略、实施路径”的编制步骤,《破圈战略》揭开了这些词汇的表层,由外向内、从战略到执行做了一次“穿刺”,不是表面性的例行战略,而是试图扼住穿透式的战略灵魂。
如果你是不甘平庸、重视独创性的工作、寻找既要扼守能力圈又要拓展事业边界的机会的企业或个体,这本《破圈战略》可作良师益友。
《破圈战略:重塑企业增长法则》
作者:李国华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4月
随书附赠精美思维导图
作者简介:
李国华,和君咨询资深战略营销专家、合伙人,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和君集团15周年“荷花勋章”获得者。
有近20年管理咨询专业经验,企业实战经验丰富,以效果说话,擅长以敏捷战略指导企业深度营销、组织变革及战略落地,牵引企业实现系统性增长。有上市公司一线市场实操经验,曾任某集团副总裁,美的集团、顾家家居、山河药辅等行业领先品牌特聘顾问,帮助多家企业成为各自领域内的领导品牌。出版著作《科龙变局》《深度营销战法》(合著)。
内容提要:
本书基于对企业的战略本质洞察,提出实现从企业结构突破、产业链式突破直至组织愿景突破的战略增长新范式。体系结构上,直指战略核心,从“守住内核——突破外核——多维定位、战略发力点 ——多维策略——多维竞争力——产业链式突破、企业家精神复制——愿景引领型组织”形成企业顶层战实一体化增长体系,破除了多数企业战略规划内容浪费大量的解释现象、分析过去,反而忽视了需一以贯之的战略洞察及导向结构增长的命题。
前言:
一、两种时间
那年夏天,当我带着小朋友两次进入中国地质博物馆参观的时候,墙上一幅幅的展板、冰冷貌似无生命的石块,似乎带着时空的密码,一下子洞穿了我的心扉,清空了职业生涯中所见、所闻、所感的意识阻塞,让我很不适。我却又清楚那才是真实的,是对探近时空本质的反应。
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是“小白兔式的教育”,看上去我们被保护得很好;我们走出高校的围墙,进入职场,在真实的工作节奏、人际关系中,不停地调适自己,很多人顺从于现实,很多人终其一生需要不停地心灵按摩;我们成家立业,每一件人生大事都是在突破过往的边界;我们老去,回归宇宙的尘埃,参与自然生态的建设。
我们做企业管理咨询,讲究“产业为本”,实质是拉伸到更大的产业时空维度,去俯瞰企业个体的变迁;百年未有之变局下,很多企业不景气,很多人开始关注宏观经济周期:康波周期、库兹涅茨周期、朱格拉周期……人生不止,学习不止,一个疑惑背后往往潜藏着更大的疑惑。直至伫立中国地质博物馆内,我猛醒到,那些周期都属于商业时间。
我清楚了,有两种时间,一种是商业时间,还有一种是地质时间。商业时间以分秒为单位,地质时间以百万年为单位。商业时间内,我们经历的很多场景、累积的经验及智慧,可能速朽,很难经受时间的洗刷,却被视为处世的底层逻辑,流行于世。
现在,商业时间统统被屏蔽在门外了。什么是真正的长期主义?怎样直指事情的本质,拆解、重组商业中既往的理论、经验以及实践,走出一条无限逼近地质时间本色的“直道”?
我真实地触摸到了数十亿年星球的进化脉络。一词以概之,叫“破圈进化史”。地球 46 亿年来最根本的运动,就是岩石自我加压下地核、地幔到地壳的圈层分化运动。以一句话囊括我们所处星球的地质演化过程,就是从低级的、原始的地质圈层,向生命所处的高级圈层的不断演进。
我真实地触摸到了圈层分化直至生命进化的核心关键词。我们居住的这颗星球的进化演变,是在向心力、离心力两种力的反复厮杀下,以能量、碰撞、侵蚀、绝灭等为关键词,跃升至“临界点”—高等智慧生命的出现。
我真实地感受到了地质时间与商业时间的同一性。星球演进的轨迹是赤裸裸的,撇去了虚乔和浮华。现实中,一旦剥尽商业企业的层层包装和华丽装饰,它们的演进轨迹与星球的演进轨迹如出一辙。只有当你置身地质时间内,直观览视这一极其复杂漫长的演进过程,遮蔽会从内向外消融,过往根深蒂固的某些东西才会得到重新审视。
二、一次战略规划历程
时至今日,我还会感念2021年某能源央企的战略规划咨询项目。
该央企领导富有魄力,打破常规,项目内容是战略规划,却明确不让咨询项目组编制规划报告,而是领导亲自动手,带领各部门以周推进会的方式一轮轮打磨、完善。项目组做什么?随时答疑解惑,指导赋能。做了多年的战略咨询,那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遭。
那种合作方式逼迫着咨询顾问真正走到企业背后,思考客户企业战略的本质命题。项目推进节奏非常快。我们每天和客户碰撞研讨,沟通前构建思路,在高密度沟通中验证假设、探讨出可行路径,会后还未来得及复盘,另一部门已如约而至。极致的熵增,会走向极致的熵减。直至有一天,客户突然提出希望咨询项目组独立提出一套规划思路时,项目组经受住了考验。得益于每天的巨量信息积淀,剔除赘肉、滋长新肌,我们紧张思考并劳作了 4 天,就完成了一份 20 余页的规划报告,称之为“小规划”。
“小规划”直指战略核心。适应国家“3060”能源革命、企业战略要求,无论内容上有多少铺垫、多少举措,洞察客户企业战略转型升级的本质,就是要突破其所处圈层,内涵式与外延式增长并行,再造发展动能。以此为发端展开,我们通过一张示意图,高度概括了客户企业战略“从规划到实施”的战略逻辑、战略层次、引擎业务、增长结构、盈利模式、实施路径(见图 1)。
好的战略源于洞察,一幅超拔的企业战略图景徐徐展开。很多话语、叙述方式,之前按部就班做战略规划时不会去想,这次顺理成章地喷涌而出,变得大有不同。
例如,我们识别了企业的战略“引擎”。何谓“引擎”?就是任何企业必定有突出的一两项业务,轻轻一牵,就能扯动全局。并不是当下贡献利润及现金流最高的业务,也不是“十四五”时期将要培育做大的明星业务,而是业务体量非常小、目前不挣钱的智库。
我们也由此细化了客户“十四五”的核心就是突破内、中、外三核,以及这三核中要突破的核心点,即战略发力点;由点及面,解决了内核、中核和外核的不同盈利模式问题,它们分别需要不同的组织管控方式;而后进入实施策略层面。
优质的客户和咨询顾问是互相成就的。一次穿透式的项目实践,指导并审视客户战略规划方案,就如同在审视咨询顾问过往各种战略规划项目、所触及企业战略的经验得失。我作为项目总监,一名从业 10 余年的管理咨询“老炮”,受益良多,也由此触发了对战略规划体例、战略理论范式工具存在问题的思考,彻底冲破了我过往积聚的一些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