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突出特性阐释丛书”首发式暨专家座谈会在京举行

 6月21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研究室、浙江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华文明突出特性阐释丛书”首发式暨专家座谈会在京举行。

中宣部出版局原局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志强,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董事、总经理、总编辑、党委副书记芮宏,中宣部出版局古籍处干部边远,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赟,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孙伟,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赵金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杨洪源等专家学者出席。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鲜明提出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深刻阐述“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发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时代强音。一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浙江古籍出版社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共同策划出版“中华文明突出特性阐释丛书”。丛书是我国首套以学理性和体系性方式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五个突出特性”重要讲话进行研究阐释的图书,从基本内涵、历史发展、内在逻辑,以及党对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继承与创新等方面对“五个突出特性”进行了系统考察、全面论述,既注重纵向的勾勒,又注重横向的对比,通过回溯历史场景,深入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和内在机理,充分感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关键意义所在,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丛书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推出,意义重大。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董事、总经理、总编辑、党委副书记芮宏

芮宏代表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在致辞中表示,“中华文明突出特性阐释丛书”既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理论研究出版转化的一次重要实践;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浙江“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这一要求的生动落实。丛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每一分册把一个特性讲透、讲深,很见学术功底。整套书从策划到实施,无论是撰写的作者团队还是出版社的编校团队,配合非常到位,共同为这套书的高质量出版做出了贡献。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于文化传承与发展中汲取自信力量。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方位对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浙江探索“十大行动”,完善“第一选题”机制,实施精品出版战略,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积极打造浙江出版标志性成果,为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国展现浙江出版作为。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志强

张志强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致辞。他表示,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紧紧抓住这一重要契机,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指导下成立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室,组织专门科研力量做了大量研究阐释性工作,“中华文明突出特性阐释丛书”就是哲学研究所推出的重要成果,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创新项目“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哲学研究”、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历史发展和内在机理研究”阶段性成果,具有纪念性价值。在当前对“五个突出特性”研究阐释单篇文章多、深入专著少的情况下,这套丛书的推出,可以说抢占了一个制高点。丛书在编写过程中9次集中统稿,团队成员利用各自研究专长,短时期激发研究潜能,不仅增进了感情,战斗力也得到了焕发,深刻体会到个人创造性研究和有组织科研间的有机关系。通过本套丛书的编写,哲学研究所不仅在有组织科研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更带出了一支学术素养好、学术积累强,有担当有闯劲有战斗力的科研队伍。后续哲学研究所还将对“五个突出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加深入的原理性研究,也将继续深化和浙江古籍出版社的合作,推出更多面向大众的高质量理论读物。

中宣部出版局原局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

郭义强表示他第一时间就关注到了这套书的出版。这套书定位清晰、研究深入,有系统但不长篇大论,既是一套体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水准的优秀学术通俗化读物,也是一套体现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责任和担当的精品力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中华文明突出特性阐释丛书”就很好地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这个思想,面向大众,论述全面,文字质朴,制作精良。学术通俗化,就是要做到专业而不枯燥,学术而不艰涩,权威而不居高临下,生动而不随意。他希望学界和出版界继续加强沟通,进一步把最新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的研究成果,宣传好、阐释好、出版好。

与会专家学者先后发言,对“中华文明突出特性阐释丛书”的出版均给予高度评价。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赟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赟认为,这套丛书最大的特点是理论性、学术性、思想性做到了有机统一。在“第二个结合”的语境下,丛书以非常学术性、非常富有思想启发性的方式,从对中国与世界再理解的高度,对长期困扰中国道路、中国方向或者“何以中国”的时代之问、世界之问,给出了具有深度的解答,也是在百年变局背景之下对中华之道、世界之道的重新理解。整套丛书在现代中国自我理解上具有承上启下的突破性意义,其深入阐释具有世界意义,以理论话语向人们展现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孙伟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孙伟认为,丛书具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将思想性和历史性完美结合。不仅通过历史性的回溯寻找中华文明的独特性,还通过思想性的挖掘、哲学角度的分析对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进行深入阐释。二是采取世界的视野和中西比较的方式,凸显中华文明特性和其他文明的共同价值。丛书不仅发掘了中国和西方存在的共同问题,还在共同问题上以条分缕析的形式给出了中国独特的答案,并为世界问题的解决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杨洪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杨洪源认为,“中华文明突出特性阐释丛书”最突出的一个标志是,以学理性和体系性方式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进行阐发。“第二个结合”的正式提出,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成熟的标识。思想的诞生一定要有经典文本和著作作为依托,这套丛书就是对习近平文化思想诞生的文本结晶进行解读的标志性成果。同时这套丛书的出版,也是有组织科研的有益尝试,是对新的科研生产方式的开拓。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赵金刚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赵金刚认为,这套丛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丛书内容立足于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立足于中华文明对于中国人心灵时间秩序的塑造而展开。其次,丛书注重“五个突出特性”的内在逻辑顺序,对中华文明深层次特质进行细致勾勒,从原理性高度进行诠释。第三,丛书将“五个突出特性”的具体原理不仅落实到中华文明过去的历史中,更在今天以一种新的形式落实到中华文明当下原理的创生、创造和实践过程中。他认为,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话题的探讨要以这套丛书为基底,在这套丛书的奠基性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理论创造、理论研究,丰富对于中国的理解,也丰富对于中国未来的再建构、再思想、再想象。

 

Read Previous

“老街的童话”系列图书越南文版签约仪式在京举行

Read Next

《时尚视觉盛宴:iPad婚纱礼服插画》新书分享会在京举办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