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找回父亲

文|谭钟

全民热词“丧偶式育儿”反映了一个广泛存在的社会问题,父亲在孩子的养育和陪伴中常常缺位。曾经的“父爱如山”,被网友调侃为“爸爸回家就爱坐沙发上看手机、打游戏,像大山一样岿然不动,任凭孩子在一旁无助哭闹”。意大利人类心理学家鲁格·肇嘉在《父性》一书中指出,随着社会文明的演进,父性正日渐枯竭,爸爸们已逐渐蜕化为养家糊口的男人,而不再是给予孩子人生教育和内心力量的父亲,父亲正在成为奢侈品。知乎上有许多贴,网友们剖析自己童年缺少父爱导致各种人格缺陷,对成年后的生活、工作、婚姻产生的深远影响,被称为“父爱缺失综合症”,跟帖无数。高晓松也曾在《奇葩说》里自曝父爱缺失对自己内心的折磨,直到40多岁以后才逐渐走出来,令人感慨。

父爱没有替代品。所以,能够彰显深沉父爱的作品往往可以直抵人心。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近期出版的原创绘本“爸爸的爱很大”系列,聚焦深沉父爱,彰显了独特价值。在《蝉之翼》中,眼镜猴爸爸给儿子讲述自己人生旅程的故事。在古老的森林里,“快乐”是一个美丽传说,为了找到“快乐”这件宝贝,眼镜猴爸爸翻山越岭,开启人生的探寻之旅。他先找到了一对晶莹的蝉翼,有了翅膀,他就能飞到任何地方。在一次又一次的找寻和追问“快乐”的旅程中,爸爸遇到了爱情,有了儿子,悟到了儿子就是自己人生的快乐之源。儿子长大,爸爸将那对陪伴自己一生的翅膀赠与儿子,挥手相送,让儿子去寻找自己人生的“快乐”。

每次读到《蝉之翼》,我都会想起电影《阿甘正传》里面那句经典台词,“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我们永远也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滋味”。人生就是一场旅行,充满了未知和冒险。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翅膀,然后,去飞翔。在旅程中,爱可以给我们勇气和力量,有了爱,我们就可以去任何地方。

在《不痛》中,小眼镜猴在成长中不断受伤,爸爸总是陪伴左右,说“不痛”。爱可以治愈伤口,给内心注入力量。儿子慢慢长大,从被呵护对象变成有生存能力的照顾者。爸爸逐渐老去,一天受伤了。儿子问“痛吗”,爸爸笑着说,“没关系,你陪着我,不痛”。这是一个经典的父性意向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说,成长的过程就是经历各种伤痛的过程。父亲给予力量,儿子逐渐坚强,也会成长为充满力量的父亲。

“爸爸的爱很大”系列由《蝉之翼》《不痛》《为什么一切都在动》《存钱罐》四册绘本组成。作者李茂渊将自己对父爱的理解融入四个温情满满的暖心故事,情节巧妙,充满了孩童式的想象力,寓意深刻,蕴含了生命层面的哲思。四册绘本用四个简单故事,触及了人生的探寻和快乐的意义、成长的伤痛和坚强、生命的力量和万物相联、生活的小希望和大梦想等意义深远的主题,爸爸的爱和陪伴作为四个故事的温暖底色,若隐若现,力透纸背,贯穿整个系列,完整支撑起了“爸爸的爱很大”这个宏大而深沉的父性命题。

爸爸的爱和妈妈的爱常常发挥不同的作用。妈妈们感性、细腻、温柔、多情,孕育生命,提供滋养,爸爸们理性、有力、深沉、高远,引领道路,助力远方。按照鲁格·肇嘉在《父性》中的观点,父亲的原始意象就是给后代传授生存技能,带领孩子涉过险滩,走的更远的人。但这种原始的父性意象很难在寥寥十几页的绘本故事中表现出来。在琳琅满目的绘本市场,表现父爱的亲子绘本相对较少,较知名的是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赫尔噶•班石的《我亲爱的爸爸》等,前者通过爸爸有哪些本领来体现爸爸的爱,后者表现爸爸不在身边时,孩子对爸爸的无尽想象。大部分表现父爱主题的绘本,多是展现爸爸的陪伴和玩耍。很难得,我们在“爸爸的爱很大”系列中,看到了作者对经典父性的探索和尝试,用更纯粹的父性视角,彰显更宏大悠远的命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爸爸的爱很大”系列是国内原创绘本中表现父爱的扛鼎力作。

Read Previous

总把新桃换旧符

Read Next

跟小朋友谈我自己写诗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