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苗德岁
20世纪80年代,我在美国怀俄明大学研究生院读博时,为了提升我的英语写作能力,导师让我到英语系选了好几门课。对于一个外国学生来说,在英语系选课的好处是:由于我是班里唯一母语非英语的学生,授课老师通常都对我另眼相看,关切有加,因而,我与这些英语系教授建立了很深的友谊。其中英语写作课的蛋(英文Eggs,他确实姓蛋)教授,对我的帮助最大。记得有一次课余闲聊,我请他推荐一些文学以外的现代非虚构类写作名家。他说,美国散文大家除了E.B.怀特、H.L.孟肯之外,约翰·麦克菲是当红的非虚构类作家。然后,他冒出一句话来,让我印象极深:“其实,在美国最好的非虚构类作家还是一些旅行作家和体育记者——因为干他们那行有钱赚!”自那时起,我除了读麦克菲的作品之外(有十余本),也迷上了美国旅行文学作家保罗·索鲁(又是十几本,其中包括他的两本精妙的中国游记)。到了20世纪90年代,我工作之后突然发现了一位当时定居在英国的美国旅行作家比尔·布莱森。他出生和成长的地方离我的住地只有几个小时的车程。他的成名作《失落的大陆——美国小城之旅》令我读来既熟悉又惊讶:熟悉的是他所描述的美国中西部小城风情(毕竟我就生活在中西部的一个大学城里);惊讶的是他极为独特的视角,以及幽默风趣的文笔。自那时起,他的每一本新书问世,我都迫不及待地买来一读为快。他成了继索鲁之后,我喜欢上的第二位旅行文学作家。
及至后来,他的书由旅行文学扩展到语言和文学史方面,尽管这些并非他的专长,但书一出版,不仅普通读者大呼过瘾,连专家们也刮目相看。比如讲英语语言发展史的《母语》,以及讲英国文学史的《莎士比亚》,都曾荣登各大畅销书榜。尤其令我再度吃惊的是,莎士比亚(一如中国的李白和苏东坡)是个几乎已被前人写烂了的题材,而新史料又极少,但布莱森再次以他的新颖视角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勾人文笔,赢得了专家与大众的一致认可。正如不止一位评论家所指出的那样:布莱森极其擅长给老故事注入新活力——他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断无他人能及……
真正让我对他佩服至极的,是他初次尝试科普写作,就大获成功。2003年布莱森出版的《万物简史》,以624页的篇幅讲述了从宇宙大爆炸开始,直到人类文明兴起世间所发生的一切: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考古学、人类学等无所不包。该书是21世纪超级畅销的科普著作之一,无论是在科普领域还是在出版界,都堪称现象级的神作。我当时颇为好奇的是,作为一个科学的门外汉,布莱森是如何取得这一成就的呢?所幸他在《万物简史》的“引言”里披露了一些信息:比如他在读小学时曾被一本地质学方面的科普书深深吸引;科学幽默大师费曼对他来说是“神一样的存在”;他为写《万物简史》,花了3年多的时间埋头阅读有关书刊资料,满世界地寻访各方面的专家……正如他自己所言:“我倒想要看看,能否从非专业的角度,用有限的知识储备,尽量深入地去理解、领会,甚至赞叹、欣赏科学的奇迹和成就。”
结果表明,由于他童稚般的好奇心,以及非凡的讲故事能力,他不仅做到了,而且干得非常漂亮!
在《人体简史》(少儿彩绘版)中,他的上述努力与才华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请看开头一段:
我们常常把自己的身体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东西。我敢肯定,只有当身体告诉你它需要吃点零食,或需要一个创可贴,或需要去趟厕所的时候,你才会注意到它。在其余的时间里,你尽管把注意力集中在真正想做的事情上,比如下面该玩哪一个电子游戏,或该看哪一档电视节目,你的身体会继续做它自己的事……是啊,无论它在干着什么。
接着,他就告诉读者,你的身体究竟在干些什么神奇的事,比如连想都不需要想,你一直在眨巴着眼睛。你知道你每天要眨巴多少次眼睛吗?500次?1000次?14000次?每天在你醒着的时候,你的眼睛总共有23分钟是闭着的——我敢担保你压根儿就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你骨骼中那些海绵状的东西不断地在制造红细胞。猜一猜在你读这句话的当儿,你体内骨骼已经制造了多少个红细胞?100万!
这只是前言,贯穿全书有无数类似的可笑但又让你止不住好奇(却又完全不知道答案是什么)的问题。你想过下面这个问题没有:我们终其一生都是靠着身体这一副“臭皮囊”而生存着,然而我们究竟对它了解多少呢?比如:
你的身体是由多少个细胞、多少个原子组成的?里面又生活着多少微生物?你的肺每分钟要呼吸多少个氧气分子?这些都是大得惊人的数字,甚至是天文数字!再想一想:如果把你身上的DNA连成一条线,它可以长达100亿英里(约161亿千米);倘若穿越太阳系,可以从地球延伸到冥王星,甚至更远。想想看,你足以走出太阳系。从字面的意义上来说,你是宇宙级的!即便如此,你别忘了这一事实:你若是把2万股DNA并排在一起,只能达到人最细的头发丝的宽度!还有,在所有的人里,我们的DNA有99.9%是相同的。这使我们所有的人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但我的DNA跟你的DNA之间,依然有300万~400万个不同之处。也就是说,你的DNA是你独有的(假如你不是同卵双胞胎,或不是被邪恶的操纵者克隆出来)。
上面这些无一不是“硬核”的科学知识和概念,但又是如此有趣和令人闻之震撼——这就是布莱森讲故事的出类拔萃的本领!此外,贯穿全书的还有许多引人入胜的逸闻趣事,比如青霉素是如何被发现的?一个科研团队为什么称其研究课题为“肚脐眼生物多样性课题”?(答案:他们随机选择了60个美国人,检查了他们肚脐眼上的细菌。结果发现了2368种细菌,其中1458种是过去未曾发现过的。)此外,还有收集了各种体内异物的医生,为了医学实验甘当“实验小鼠”的医生,人类历史上的巨人、最长寿的人、在阿尔卑斯山的岩洞底部生活了好几个月的探险家(他的经历促使了人体生物钟的发现)。还有一些闻所未闻的各种灾难的幸存者的故事。读到这些故事时,你可能会完全忘记这是一本科普书,它简直比侦探小说还刺激!
布莱森不光讲述了我们身体的构造、各个部位的作用及其特殊性,还介绍它们的生理功能、可能患的疾病、人的寿命、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从胚胎期、婴幼期、青春期、更年期、老年期直到死亡),其中又包括许多或令人捧腹大笑,或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读这本书,像观看一台被精密调节的神奇爆米花机的工作过程。
它时而爆出些令人笑喷的幽默描述,比如:
细菌并不是生活在你皮肤上的唯一生物。现在正在你头上(以及你身上其他油腻腻的地方,但主要是在你的头上)寄生的,便是一些很小的螨虫。谢天谢地,它们通常并没有什么害处,并且肉眼也看不见。然而,它们吞噬了你死去的皮肤。对于它们来说,那些鳞片状的皮肤脱屑,就像一大碗脆玉米片。如果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几乎能听到它们的咀嚼声……
时而又爆出些让人惊掉下巴的奇闻轶事,比如:
1978年,法国的外科医生把一根电热丝夹到一位69岁男子的直肠上。这是正常的医疗操作,通常是为了烧掉肠壁上生长的息肉,如果不将息肉及时清除掉的话,它可能会发生癌变。但是当电热丝插入时,它点燃了这位男子直肠里面的胃肠气(屁)。这些气体爆炸了,这位男子的身体瞬间被炸裂。
《万物简史》及其他一系列著作,不仅使布莱森拿奖拿到手软(包括英国女王颁发的英国官佐勋章),还使布莱森被任命为英国久负盛名的杜伦大学的校长,并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荣誉院士。不少人相信,《人体简史》可以媲美《万物简史》,作为21世纪卓越的科普著作而载入史册。我想,布莱森的成就显示了:偶尔(或许只是偶尔),业余爱好者的痴迷能够战胜科学家的学术专长。倘若科普大神费曼先生依然健在,也一定会向布莱森先生竖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