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次文学策展

这是我真正的文学出版起点。

文|蔡  欣

“出版是一种文学体裁”,我一直以罗伯特·卡拉索(Roberto Calasso)的名句作为我做出版的理念指导。

卡拉索被誉为独一无二的“文学出版规范”,他在意大利阿德尔菲出版社(Adelphi)工作了60年,参与并主导了“传世之藏”书系,是一位出版人文主义者。在他看来,出版在于赋予形式,这不仅在于单本图书产品的形式,更在于“出版社”这个词本身就是一部自成一体的文学作品,一种拥有自己经典作品的文学体裁。“出版的艺术”,即给一批书/作家赋予同一种形式的能力,就好像他们是同一本书的不同章节一样。

万玛才旦

而我真正的文学出版起点,则是从我策划出版万玛才旦文集,以及策划“亲爱的万玛才旦纪念展”——以作家为主题的文学展览开始的。

 

从出版遗作到编制创作生平年表

初遇万玛才旦是2018年,我们与万玛才旦一起编选了他的小说精选集《乌金的牙齿》并于2019年出版。2023年春天,万玛才旦给我发消息,他说,新短篇集到年底应该差不多了,2022年几乎没写什么。但在5月,他就溘然长往。为了完成他的遗愿和我们的约定,我决定出版他的遗作小说集。但在其离世的时候,他只留下了一篇公开发表的短篇小说《松木的清香》。按照时间倒叙的顺序,我和他的儿子久美成列又整理和梳理了他之前未被收入大方出版的前两本《乌金的牙齿》和《故事只讲了一半》的小说,包含他筹备了十几年、一生中最想拍的电影《永恒的一天》其中的一部分《一块红布》,电影代表作《寻找智美更登》同名小说,直到最后一篇,他的处女作,写作和发表于大学时代的《人与狗》。

在万玛才旦遗作出版过程中,我萌生了编制他的创作生平年表的想法。他从青海贵德县一个藏族小乡村,来到北京学习电影,成为中国培养的第一位藏族导演,拍摄了中国百年电影史上第一部藏族母语电影《静静的嘛呢石》,这是第一部用胶片拍摄也是最后一部用胶片拍摄的“藏语母语电影”,影片公映于2005年,正好是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

在万玛才旦一路的成长中,文学和电影始终是他生命里的双线。我从电影和文学双线创作的角度对他求学、工作与生活,以及文学和电影作品的发表、出版、首映和公映等重要时刻做了标记,以此展现万玛才旦创作生平的全貌。

其子久美成列提供了家人珍藏的各个阶段的照片,还有与他一起共事多年的制片人、诗人王磊一同参加国际影展的珍贵图片,以及电影创作的重要信息和时刻。其间,我还与他的同学龙仁青老师、在北京电影学院时的同学刘智海老师,以及在北京电影学院时的班主任苏牧老师核对求学、实习、毕业等信息。

除了创作生平年表之外,我和编辑谢林军整理出来所有他出版的各个语种的图书信息及书影,再加上万玛才旦已经上映的八部电影作品的信息、海报、导演阐释等,以及其在新书出版时接受的采访、对谈及文学创作、具体篇目内容,编集成“万玛才旦文学创作自述”专题,构成了纪念别册的主体。

 

用展览回溯他创作的一生

年表文字和图片准备齐全后,我想这份创作生平年表如果能以视觉图方式呈现,成为一个文学文献展览,在更多的读者和观众面前直观地呈现,该是一个很好的纪念方式。我想到了跟万玛才旦合作多年的电影海报设计艺术家、其好友设计师杜峰松先生。听过我的想法后,杜先生一口就答应了设计工作。

设计方案取用了万玛才旦导演电影遗作《雪豹》的拍摄地青海冬格措纳湖(意为“一千座山围绕的湖”)照片素材,四张照片合成了一幅长卷,从年表起始年份1969年——万玛才旦出生的那年,太阳升起于湖面,经过座座高山,最后抵达2023—2024年的余晖,一天二十四小时轮回。我最终把创作年表命名为“永恒的一天”——这正是万玛才旦导演筹备了十多年,此生最想要拍摄的电影的片名。

以创作生平年表视觉图为起点,我策划了首个以作家为主题的文学展览:“亲爱的万玛才旦纪念展”,包含“永恒的一天——万玛才旦创作生平展”“代代相传的藏地民间故事——《如意故事集》插画展”“故事的另一半,生命的诗与歌——万玛才旦电影海报展”及摄影特展“导演在纽约”。这样可以比较全面地展示作为“作家”身份的他留给我们的艺术遗产。

这个展览中一部分的插画内容也有一段有趣的缘分。2023年,我跟万玛才旦老师讨论了他之前一本文学译作:关于西藏民间故事集“如意宝尸故事集”的再版。当时已经在沟通授权签约及新版本做法,直到遗作小说集开始出版策划,我决定再版这本藏地故事集。作为“文学译者”的他,尚未被更多读者知晓,既然要做文集,应该收录他翻译的这本民间故事集。

在出版编辑过程中,我找到了之前一个版本的插画作者吾要,当年正是万玛才旦亲自邀请他为这本书配了插图,他的插画很有现代感,又极具藏地特色。吾要老师听说要再版这本故事集,非常高兴,很快就发来为再版特别挑选的插画作品。当看到这些插画作品之后,我们又决定,在遗作小说集《松木的清香》和译作集《如意故事集》封面设计上,也用吾要老师的插画作为设计素材,吾要老师为此还专门创作了“松木的清香”插画。后来得知,万玛才旦的日文版、英文版图书的封面也用了吾要老师的插画,而藏地故事集的插画展也选取了万玛才旦的故事译文和吾要的插画,文图组合成了可以视觉呈现的展览形式。这也是一本书的文字作者和插画作者内容结合在文学策展中的一次应用。

 

书影联动,让读者看见更立体的万玛才旦

创作生平视觉图是这次文学策展的主体,加上电影海报、译作插画,基本上可以在书店里做一个小规模的展览了。去年12月开始,我编辑了遗作集,编制创作生平年表,还编选了纪念别册。那些在万玛导演生命中出现过的人在纽约、在片场、在文学里、在电影中,都一一出场来与我们这次文学策展偶遇。

“导演在纽约”的摄影特展就是这样一种缘分。自2019年我们宣发万玛才旦新书的时候,就一直使用万玛老师给我们的一张身着藏族服装的照片,这张照片也成为我们图书宣发作者的官方配图。今年3月,照片的拍摄者旅居纽约的导演、摄影师刘大雁老师参加了大方在上海图书馆主办的一场活动。因为这张照片,澎湃新闻采访了她关于这组照片的故事。借此我们第一次看到了这组万玛才旦在纽约街头、在地铁、在西村、在电影院的照片。当我看到这组照片时,脑袋里就蹦出了“导演在纽约”这个标题,我们马上联系上刘大雁老师,邀请授权并来挑选照片作为纪念展的特展部分。

从5月中旬开始,配合5月6日新书首场发布活动和5月8日遗作集《松木的清香》及译作集《如意故事集》全面上市,大方联合全国10家书店、18家门店陆续开展,方所书店5个城市店、单向空间3个城市店、晓风书屋2个门店展出,还有南京先锋书店、苏州诚品书店等书店参与此次联展。5—7月同期,万达影城、青海西宁嘛呢石影业、百老汇影城全国4城的“万玛才旦电影纪念展映”活动中,7家影院展出“永恒的一天——万玛才旦创作生平展”,成为书影联动的很好案例。整个5—7月,读者能够在书店里看到作为文学作者的万玛才旦,观众能够在电影院看到作为电影作者的万玛才旦。正如我在创作生平展的前言里记录下的那句:他已经去往那永恒之地,留下如孤儿般的作品。

我的第一次文学策展,非常荣幸能够献给我的作者——亲爱的万玛才旦!■

Read Previous

出版业AI Agent的设计与实践

Read Next

述往事,思来者——《民国教育视导研究》出版始末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