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复合型编辑人才的培养

文|陈学龙

年轻编辑要重视继续教育,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和融合出版能力,成为适应融媒体时代发展的复合型、全能型编辑人才。

编辑是出版的核心,在技术飞速发展的融媒体时代,如何贯彻落实《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的要求,如何把握媒体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契机,迅速成长为一名适应时代和行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是每一名编辑从业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复合型编辑人才是相对于传统编辑而言的,什么是融媒体时代的复合型编辑人才?复合型编辑人才是复合型人才和传统编辑人才的结合体。复合型编辑更像是一个项目负责人,他除了必须具备传统的文字驾驭能力与内容把控能力以外,还要充分理解并利用互联网对出版、发行的促进和颠覆,要向前后两端延伸,即具备全球化选题策划和组稿能力,以及多媒体产品生产能力和多种新媒体渠道营销推广能力。

融媒体时代编辑的角色重构

出版边界逐渐消弭,编辑须重构职业角色

传统编辑的主要工作是策划选题、编辑加工纸质媒体的内容,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在融媒体的冲击下,传统的出版边界正在逐渐消失,受众从各种渠道获得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随后发布在自己的媒体上,成为信息内容的发布者和传播者。这使得编辑的工作更加复杂和多样,角色呈现模糊化的特征。编辑这个职业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除了需要编辑把关纸质媒体的内容,还需要发挥自身的职业优势,拓宽知识边界,将信息转化为适合不同媒体发布形式的内容,做好融合出版工作。在融媒体时代,编辑的角色可能出现集成多元状态,使得原本的单一化角色向多元化角色转变,演变为新型复合型角色。

生产关系进步,编辑须延伸角色空间

融媒体时代“众生喧哗”,优质的内容再辅以恰当的表现形式,借助头条、直播平台等多样化的渠道来传播这些信息内容,就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这就要求编辑不仅要具备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除了完成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和编辑出版工作,还必须进行角色调整和延伸。他们需要跟摄影师、数据库技术人员等其他专业人士合作,完成短视频、VR视频等形式的内容创作。编辑还要主动拉近自身与受众的距离,将受众的需求贯穿于产品策划、设计、制作和传播的全流程。编辑要重视受众的体验感,将产品和受众连接在一起,根据受众的反馈对产品进行调整。此外,编辑还可以扩展自己的工作领域,参与市场调研、品牌推广等工作,为产品的销售提供更多的支持。这样,编辑就从内容加工者、信息把关者、产品宣传者对应转变为内容运营者、信息引导者、产品运营者,角色在悄无声息中发生着转变。融媒体现在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编辑的出版工作中,成为编辑传播优质内容的有力工具。编辑也可以借助融媒体的传播优势,借助新技术,不断开发时代特色突出、受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为内容呈现创造无限可能,同时全方位地延伸自身角色空间。

技术快速更迭,编辑须加速角色转型

新技术的迭代换新势必引发一个行业的变革,继而产生观念的革新。大数据技术,加速推进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云计算技术,强化数字出版资源聚合和数据管理;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数字内容智能生产与营销;5G技术,营造数字出版新场景和阅读新体验;AR和VR技术,重塑出版业商业模式;区块链技术,促进数字出版物版权保护和安全交易;元宇宙,从线上阅读到虚实交融……新的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创新,推动数字出版不断涌现新业态、新模式。在技术快速更迭的形势下,编辑须加快角色转型,革新出版观念,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和作用,增强创新意识,利用新技术整合编辑手中掌握的优势资源,从而打造出优质的出版融合产品。

融媒体时代复合型编辑人才的实现路径

融媒体集合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优势,可以实现资源通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融媒体时代呼唤复合型编辑人才,其实复合型编辑人才可以从复合型、编辑两个方面进行解读:编辑是主体,而复合型是对编辑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

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

融媒体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人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递者”,通过便捷的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面更广,信息量更大,互动性更强,个性化更明显。编辑作为信息内容的把关者,要直面媒体融合时代的新变化、新冲击,一定要有政治敏锐性和政策理解力,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提升杂中求专的学者素养

中国著名出版家、辞书编纂家罗竹风曾经说过:“把编辑称之为‘杂家’,无非是指这个行当知识面广,杂中求专,是很不容易办得到的。”在融媒体时代,知识传播方式发生明显变化,各种信息呈爆炸式增长,各个学科的知识在不断丰富,不同学科之间彼此交叉、融合,编辑的这种“杂家”身份更加凸显。编辑不能囿于学校学过的书本知识,必须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地了解前沿信息,培养数据搜集能力,借助“大数据”来整合各种资源,掌握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包括处理图片、视频、音频,利用数字技术对选题的内容进行多种形式的拓展和延伸,最大限度地挖掘和提升选题内容的附加值。这样才能使“杂家”的广度越来越广,“专家”精度越来越精,才能适应融媒体时代复合型编辑的工作。

增强推陈出新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动力,同样复合型编辑人才也需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与策划能力,积极地接受新事物,拥抱新技术,实现从选题、作者、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全方位立体策划。好的选题一定是来自编辑长期的积累和周密的准备,在融媒体时代,海量的信息给受众带来海量的选择,也给选题策划提供了更多的来源。编辑在策划、打磨选题时,要对自己策划的选题有清醒的认识,了解市场上相关选题的现状,借助出版社的优势适时进行调整。

追求卓越的项目管理能力

在融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编辑不但需要具备扎实的文字编辑功底、熟悉互联网和融媒体的特点,还要具有综合的项目管理能力,才能适应时代和行业发展的需求,才能逐渐成长为复合型编辑人才。编辑出版的每一本图书,实际上就是一个独立的项目。从选题到作者、从内容到形式、从语言到修辞、从结构到装帧、从销售到售后,都需要编辑来参与完成。因此,复合型编辑人才一定要打破传统的“编—发”出版模式,要像一个项目经理那样,需要具备产品研发的思维、市场运营的理念、整合资源的能力。从项目一开始,编辑就需要冲在一线,跟作者沟通解决内容的优化,和设计师沟通创意和设计。

除了把控内容和文字质量以外,编辑还要考虑各种媒体和不同电商渠道的特点,以及不同媒介的受众需求,跟技术部门的同事商讨确定选题的不同呈现形式。同时,编辑还要负责营销文案,制作视频,开直播、做主持,帮助市场部门做好营销推广工作。

富有想象力的营销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图书营销模式正在发生巨变:从过往的“书展”订货,到前些年很火的电商销售,再到当下最火爆的短视频领域。抖音、快手、小红书等一系列视频卖书、达人带货的新场域、新生态如雨后春笋般冒头、抽枝、茁壮成长。融媒体下的网络渠道在图书推广和营销过程中的强势,迅速替代了其他营销渠道。编辑可以借助自家出版社的优势积极参与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还可以邀约作者与读者进行直播在线互动。百度的一个热搜、微信公众号的一篇推荐、朋友圈的一个说说,就可以让无数的人获得图书信息并转化成购买行为,所以复合型编辑需要抓住机会,转变传统的销售思路,不断提高自己的图书营销能力,加强图书融媒体营销渠道的建设。

在融媒体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各种媒介相互融合的趋势日渐加深,这为整个出版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出版业人才培养是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年轻编辑要重视继续教育,不断增强个人与时俱进、自我成长的内驱力,不断掌握新媒体技术,灵活地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和融合出版能力,成为适应融媒体时代发展的复合型、全能型编辑人才。这样才能保证传统出版行业更好地向融媒体出版顺利转型,进而保障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作者单位为青岛出版集团)

Read Previous

清华简整理研究工作系列成果集中发布,照亮文明交流之路

Read Next

以音乐出版坚定民族自信,抒写壮志豪情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