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群像“bibi动物园”的成功能否复制?

记者|谢  喆

来自新经典的“bibi园长”们这样说……

即便没有直接关注到“bibi动物园”这个微信公众号,你大概也在浏览某个心仪App时瞧见过这群浑圆可爱小动物的身影,无意中记下了这群“哔哔”对话的小动物们可爱治愈的日常。如果搜索“bibi动物园”,无论是呈现静态内容的微信公众号、豆瓣、小红书,还是动态视频内容平台的视频号、抖音、B站,都能找到这个数据亮眼的IP群像。追溯这个2019年夏天诞生的“动物园”原点,这些颇具个人创作风格的独特动物群像背后,原来是来自新经典创新内容部的诚挚心意。

若将“bibi动物园”复归到书业中的IP形象这个队伍里去比较,它的受欢迎程度可说一骑绝尘,从2019年7月正式诞生于微信公众号,至今攒下了65万的粉丝,每篇推文的阅读量都在5万以上;再到今年2月经历了两次意外限流,丢弃了两个10万粉账号,抖音仍吸引到超130万的铁粉;小红书的平台以内容分发的态度投入,也无意中收获了逾30万粉;“佛系”的豆瓣上数据虽谈不上夺目,但也收获了稳定的关注;今年7月刚尝试进入的B站,当周就涨到万粉,在投稿6个库存整理的短视频后,收获了逾4万的粉丝;凭借互联网平台上积攒的人气和高质量内容,今年秋天推出了第一本纸质书《忍不住想打扰你》,而该书一出版,销售成绩便堪称优秀……

而“bibi动物园”的特别之处也在于,其诞生地和孵化地均来自书业——作为优质文化的创作者和传播者的新经典文化,一直以来都低调地藏于“bibi动物园”这个创意IP背后,不费心去追根溯源,很难发现“bibi园长”们来自新经典的团队,与背靠品牌强势输出IP形象的打法不同,“bibi动物园”取得的佳绩似乎提供了书业IP的另一种答卷。《出版人》就此寻到了“潜伏”背后的“bibi园长”们——新经典创新内容部的统筹者饿发、运营人员李莉和《忍不住想打扰你》的责编李爱,回溯这个独特IP群像的成长轨迹,聊聊“bibi动物园”成功的偶然和必然。

“把内容做到极致”

“bibi动物园”几乎在所有热门平台上都占有一席之地,从微信公众号、小红书、豆瓣到抖音、微信视频号和B站,这些温暖治愈的小动物们都能成功吸引到一批批忠实稳定的粉丝,不同平台之间产品形态的壁垒似乎无意识中被消解了。“动物园”的园长之一,藏在“bibi动物园”背后的新经典创新内容部的统筹者饿发,谈到“动物园”在不同平台都能火出爆款的原因时表示——“我们在漫画内容上努力做到极致”,因为内容做到极致了,就不需要特意去为平台“量身定制”产品形态,在微信公众号上凭借内容吸人的“bibi动物园”漫画,到了抖音、小红书的平台,也不需要变成一个所谓适合短视频传播、加噱头的标题党之类的样态,“bibi动物园”以原初的样子转移一个平台,照样能吸引流量,因为“哪怕是再小的一个垂直的点距,只要你把内容做到最好,做到极致,它本身就是长腿的,可以靠着自己的内容实力生发,这是区别于其他流量思维的产品的,也正是‘bibi动物园’的核心力量”。

而内容的极致是如何达成的?“bibi动物园”试图建构一个清晰完整的世界观,为每一个出现的动物赋予更强的生命力;“bibi动物园”希望作品读完不仅令人会心一笑,还要在欢喜之后有值得回味的思索。也正因此,主创团队找了很多优秀的编剧一起来编创动物园里发生的故事,要在2〜8个格子的空间里来表达一个完整的小故事,这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便是很多厉害的编剧,也有直说做不来,或是写的故事不合格的情况。

原创无疑是内容极致化非常重要的根基,“bibi动物园”最初连载时便好评不断,但早期很多内容其实脱胎于网络段子,而非纯粹的原创打造,这类内容读者看来难免有种“似曾相识”之感,缺乏内在的生命力。作为这个动物园的打造者,新经典创新内容部的园长们不愿止步于此,不断付出时间和精力进行调整改进,期望“‘bibi动物园’的内容是有情感的,有自己内在的情绪的,和泛滥、同质化的网络段子是有本质区别的。我们做的内容,在2年、5年甚至更多年以后再来看,还是一个原创的、有根可寻的东西”。

目标是“艺术出版”

短视频和直播浪潮高涨的当下,出版业各个机构多在不同平台和渠道中尝试形象的输出,多旨在宣传品牌、图书零售等直抵变现的目标;反观“bibi动物园”,主创团队来自新经典的创新内容部,但标题和内容都更显出一种个人创作者的形象和姿态,置于新经典的整体布局中,它又巧妙地与“优质内容的创造者和提供者”这一核心文化极为契合。

与输出IP形象用于营销推广的流量思维打法不同,“bibi动物园”倾向的仍是打造内容,当内容质量保证了,自然就能吸引人进入到这个平台中。但“bibi动物园”也并不回避商业广告合作,只是要与IP形象本身的品牌调性相符为前提。在饿发看来,“一个产品的广告收入超过30%是不合适的,我希望的商业模式是长远的,而不是靠广告一年赚个几百万,在两三年之后产品就被耗尽死掉了。为了赚钱抹杀产品的生命周期,消费一些符号和常见的焦虑,不是我们的选择”。

从互联网形态转向纸质出版物,“bibi动物园”在今年秋天出版了第一本书——作者署名为“bibi园长”的《忍不住想打扰你》,但从IP形象到输出纸质出版物,对“bibi动物园”只是纵深发展的一环,纸质书更像一个文创产品,只是IP输出的方式之一。“bibi动物园”的主创团队提出了一个“艺术出版”的概念,不止图书,动画、电影、短视频等言说和呈现内容的方式也算一种出版,只要是从IP形象出发,所抵达的各种产品形态都属于艺术的范畴,都可以统称为艺术出版。

也因此,在直接问及“bibi动物园”的变现情况时,bibi团队更关注的是长远的收益,在艺术出版这个概念的引导下,“bibi动物园”计划会推出毛绒玩具、手办,未来或许还有无限的可能空间,“而不是说市场上什么火热,我们就去做什么,这是完全没必要的事”。溯源起点,“动物园”最初的预期也很纯粹——符合公司文化、想要的、喜欢的,在这三个条件的框定下,一群动物们以对话的形式“哔哔”自己的故事,“bibi动物园”由此诞生,甚至,“bibi动物园”是一个偶然“试”出来的意外之喜,在彼时的几个实验品中因为反馈颇佳,于是就一路坚持到了现在。

成书热卖,水到渠成

由“bibi动物园”脱胎,今年9月出版的《忍不住想打扰你》,甫一推出,就摘下了“当当新书热卖榜第一名”“京东新书销量榜第一名”和“抖音艺术类书籍爆款榜TOP1”三个销售桂冠。如此热销的原因,园长们的回答也很简单,就是粉丝很多,愿意为好的内容买单,一件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

回溯从互联网上的条漫、动漫,再到纸质书的过程,动物园的园长们最开始便想到过成书的可能性,从2019年7月“bibi动物园”开始火热更新,积攒到当年年底,已经形成了很大的体量,当时他们就尝试过把这些内容成书,甚至都完成了大部分的排版,有了成形的样稿文件,但再审视斟酌,彼时的“bibi动物园”里多见网络热梗的影子。“我们还是想做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所以把项目叫停了。”负责运营的李莉表示。2020年的夏天,bibi团队再次把内容做了升级和调整,直到秋天,终于对“bibi动物园”的呈现形式感到满意,又一点点积攒内容直到去年年底,出书的事终于又提上了日程。时间到了今年年初,筹备出书的事宜一点点推进,团队抱着今夏能出书的惊喜策划,对粉丝们说秋天会出版,但这个提前一季的惊喜礼物,在筹备一系列事宜的打磨中还是拖到了秋天才完成,于是《忍不住想打扰你》在九月如约而至。

对《忍不住想打扰你》的责编李爱来说,从“bibi动物园”公号上的漫画帖子到纸质的出版物,“bibi动物园”无疑是经得起考量的,第一眼看“bibi动物园”,先是治愈身心的温暖,然后是让人静默的回味,而再一次看又是不同的感受,不管翻看几次,再熟悉的内容也会带来新的体悟,这一特点使得它作为一本书是完全立得住的,具备着情感层次的深度,经得起推敲和反思,让读者在翻阅时能沉浸其中。

成书的过程中还有几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插曲,大概也是只有“bibi动物园”化身纸质出版物才会遇到的特别共识和困惑。首先是书名的共识,在拟定书名时,主创团队奇异般地就《忍不住想打扰你》这个标题达成了一致,认为符合“bibi动物园”的调性和风格,全票提出这一章节作为书名,而这一章节的内容恰也是公众号连载中数据最好的一篇,有4000万的阅读量;其次是排列内容的困惑,这本书并没有特意标出的目录和章节名,虽然最初计划以亲子、朋友、陌生人的善意、自我和解为四个章节整理内容,但却违背了为这本书定下的基调,编创团队更希望还原“bibi动物园”公众号带给人的阅读感受,毕竟公号推文并没有限定类型推出,只是内在有一种情绪的起伏变化,故而整个团队尝试了一件听上去微妙的排列挑战——按照情绪的起伏来排序。他们首先从700多篇已连载发出的漫画中选出了40多篇备选,然后增删讨论,定下了42篇内容,把这些章节全部打印出来,铺开在会议室的大桌子上,编辑们一一去整体阅读,从第一篇读哪章开始,下一篇接着读哪章,直到最后一篇,可能在轻快的内容接续出现之后,需要一点有情绪冲击的部分,或许在接着读了几篇亲子的内容之后,有所倦怠需要换一个类型,就这么靠着难以明说的阅读情绪,整个重复了七八次的时间,《忍不住想打扰你》才有了现在的呈现序列。

《忍不住想打扰你》的腰封上有两句话,“随手一翻,嘴角一弯”和“其实最珍贵的爱,就藏在很小很小的事情里”,这都是“bibi动物园”的编创团队,动物园里哔哔不停的动物们想要传达给读者的心意,正向的、温暖的抚慰力量使得这本书也具有一种礼物的属性,符合互联网空间中诞生的分享理念。

“bibi动物园”的成功能否复制?主创团队认为,如果有合适的人以恰当的方法去引导和完成,或许可以复制,但成功离不开偶然的运气眷顾;再者,“bibi动物园”这一独特的IP群像也不是一个条框规定的产品,要机械化地复制下来,也不见得完全现实,而在流量思维主导、短平快的打法之外,其IP形象的输出确有更多值得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和可能。

Read Previous

黄轩庄:建设共享型的国际化发展平台

Read Next

中英合作的英语教程有机会赢吗?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