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与出版社深度融合,书店才有广阔的未来。
文|陈 叶 彭 波
自网络书店崛起,线下渠道尤其是实体书店的销售一路走低。近三年的局势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图书销售的环境,还改变了读者的阅读和购买习惯,加剧了渠道的复合演化。面对危机,书店一直也在积极探索,寻求突破。近几年,书店的做法大致集中于三种:装修升级,打造特色店面;多元跨界,混业经营;转战线上,布局电商,发展私域流量。
图书销售是出版链条上的最后一环,卖书不光是书店的事,也是出版社的诉求。渠道和读者购书习惯的变化,给书店带来了无可避免的颓势,也让出版社节节失守、迷茫无措。网店和短视频平台虽然带来了强劲的流量和翻倍的销量,但因为折扣低、佣金和平台费用高,很多时候赔本赚吆喝,出版社利润空间被压榨殆尽。即使是名社和品牌图书,在强势渠道和流量面前,也毫无议价权。笔者认为,书店应该加强跟出版社的合作,社店融合,创新共赢。
笔者所在的凤凰传媒下辖出版和发行板块,既有多家优质出版社,又有覆盖全省1300多个网点的新华发行集团,两个板块由总部统筹协作,生产、销售一体化。出版板块和新华发行精诚合作,积极推动资源共享,既是业务关系,也是兄弟单位,具备了社店融合的基本条件。本文即以凤凰集团为例,浅论社店融合的几种模式。
模式一:共享图文物料,促进本版销售,提升书店新媒体账号影响力
搭建头部社群固然重要,但头部社群未建时,凤凰旗下众多新媒体账号亦可抱团取暖。以微信公众号为例,凤凰旗下出版社均有影响力不弱的官方账号;新华发行总部和代表性门店均有自己的账号。若所有门店开通公众号,每个号保守预计覆盖500个用户,凤凰旗下1300多个网点,总用户可达六七十万之多。
对门店来说,开通账号容易,内容创作才是痛点。书店的痛点,正是内容生产方——出版社的长处。出版社与新华发行共享图书推文、视频等物料,共同发力,推广效果将成倍提升,新媒体账号内容和影响力也得以丰富和提升。
凤凰传媒以“统分结合”为指导思想,从总部和各社两个层面,促进集团内出版社优质内容和书店的融合。在总部层面,2022年数字化中心组织旗下出版单位及新华发行集团,构建联合运营小组,依托“少年的知识树”以及“凤凰优选”两大项目,打通营销—销售闭环。其中,“少年的知识树”为青少年阅读项目,入选社店融合推广图书15种。项目启动半年累计发布原创推文16篇,由“凤凰大语文”公众号首发,依靠各社和凤凰书苑新媒体平台传播,后发行集团若干网点公众号加入,助推售出69.9元福袋139单、图书1.5万册,码洋22.3万元。“凤凰优选”项目,秉持“做你生活的选书官”理念,打包自然科普、传统文化、文学艺术类图书,做专属优惠,首批入选25种图书,2个月累计发布13篇推文,总阅读量10万+,更通过双十一直播等,销售图书17658册,码洋超100万元。
在出版社层面,由各单位发行部门挑选重点好书,按期提供好书推文和视频物料,由发行总部统一部署各个网点同步宣发,赋予图书更多增量和曝光机会,也能保证书店新媒体账号稳定输出优质内容。
模式二:出版社名家直播资源与书店共享,触达更多读者
书店也在挖掘直播的潜力。但图书直播,不同于一般的卖场吆喝,以内容为王的输出对直播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缺乏相关内容人才的情况下,邀请作家、名家坐镇,成为替代方案,但名家出场费不菲。出版社拥有众多明星作者资源,亦可做免费分享,但这种分享往往限于各社平台,受众覆盖率不高,观看人次和话题热度难以突破。笔者认为,在规划直播活动之初,各社可跟发行集团和重点书店配合,多账号或同步多平台直播,有条件的书店安排大屏播放,受众、播放量的难题均可迎刃而解。挂上相关图书购买链接,即可助推销售。
此外,新华发行每年都会与出版社共同策划校园人文行活动。或可考虑线下活动与线上直播联动,让单场活动触达更多的读者,为书店和出版社带来更为可观的收益。
模式三:社店同力,丰富线下文化活动
书店在发展线上业务的同时,更要守住线下流量。如何把人流引入实体店面,值得认真思考。
社店合作最原始的一种操作是:出版社策划线下分享活动,招募观众,将人引到书店;书店免费提供场地,做好销售服务。但这样的活动,无异于等天下雨,其痛点是:书店前期不参与,出版社无定期规划,能为双方带来的收益甚微。社店共同策划固定品牌活动,笔者认为大有可为。
书店可在已有的活动设计中,增加书的内容,与出版社联动。如南京凤凰书城的“博物研习社”,是面向小读者的收费活动。目前主要与店外的研学场地合作,如组织紫金山昆虫博物馆研学活动、古生物博物馆探秘之旅等,算是非书业态的延展。但稍加调整,在主题活动中加入书的元素,邀请出版社编辑、作者等参与,既可丰富活动内容,降低成本,也可让书城活动拥有不同于其他亲子机构的特色,可谓一石三鸟。
出版社也可主动出击,挑选适合品种,开发寓教于乐的课程或者游戏,与书店长期合作。80后、90后家长已习惯于知识付费,K12教培低迷的当下,社店联合,解决他们假期带孩子寓教于乐的需求,市场潜力巨大。比如,译林社以《大侦探福尔摩斯》为蓝本,开发衍生剧本游戏,以购书免费参加/收费赠书的方式,联合凤凰盱眙文化广场发起招募活动,读者反响热烈。三场活动102人报名参加。对文化广场来说,全新的文化活动带来了不错的口碑,累计带来客流1.43万、车流0.9万,达成85万元销售额,小费用撬动大效果。对出版社来说,不仅达成了50余套图书的销售,也丰富了图书的形态。
模式四:注重与凤凰电商深度合作,抓住流量热点
凤凰新华发行升级门店的同时,也一直在布局电商。凤凰电商已经成长为国内五大电商之一。社店融合,尤其要注意与凤凰电商的深度合作。我社《云彩收集者手册》出版于2018年,起初年销量约2万册。2020年7月热播电视剧《三十而已》带来一波流量。出版社抓住热点,主动出击,邀约各类网络大咖进行深度推广。抖音、微博、小红书等社交软件刮起拍照分享云彩的潮流,图书热度日益攀升。凤凰电商在与社里信息互通之后,紧追热点,第一时间承接流量,安排各类营销工具,进行流量精准投放,同时通过官方微博与出版社合力开展营销活动,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话题,收集云彩。经过不懈营销,该书2022年发行量跃升至20万册,其中凤凰电商的销售占一半。
模式五:书店数据反哺出版选题策划
这是社店融合的另一维度:书店反哺出版社,为出版社开辟新蓝海。书店准确抓取客户信息,建立客户资料档案库,针对大客户进行多维度精准画像,同时还可通过会员制等方式,精准找到消费群体。这些信息对出版社的选题策划和图书营销来说至关重要。
凤凰传媒也有自己的打法:每年发行板块和出版板块会选派骨干人员交叉挂职。尤其是出版板块人员,积累门店、电商工作经验后,能够敏锐捕捉渠道需要,策划出版适销选题。如今凤凰新华发行集团也在进一步升级,实现集中采购后,ERP系统后台数据将形成精准用户画像,捕捉市场热点,为图书选题策划提供更准确的支撑。
出版社和书店的长期发展依靠有价值的图书,这是双方合作的基础。只有与出版社深度融合,书店才有符合其定位的广阔未来。凤凰传媒内部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顶层设计明确提出社店融合策略,出版板块和发行板块积极探索,拓展业务融合,在合作共赢的过程中,有效提升双方的品牌和效益。■
(本文作者工作单位为译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