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卫生出版社70周年:做好医学出版“国家队”

20世纪50年代,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建设和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卫生部决定将原华东军政委员会所属华东医务生活社和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所属东北医学图书出版社迁京合并,于1953年6月1日正式成立人民卫生出版社(以下简称“人卫社”)。作为新中国最早开设的专业医学出版机构之一,人卫社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医学图书出版事业的兴起。

从翻译苏联的医学教材以满足国内教学需要,到组织国内一流作者自编教材,人卫社一直致力于“让中国医药院校学生使用最好的教材”“使中国的医生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医学图书”,医以德行,锐意进取70年。如今的人卫社,累计出版图书4.1万余种,总印数约11亿册,已然成为集医药教育出版、学术出版、大众出版、数字出版、医药相关多元产业于一体的卫生出版传媒集团,荣获全国首批优秀出版单位、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等重要荣誉,打造了医药卫生界和出版界的人卫品牌,成为国内最有实力的出版社之一,当之无愧的医学专业出版“国家队”。

2023年6月1日——人卫社迎来70周年华诞。7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人卫人”坚持推陈出新、精益求精,构建起了由精品教材构成的规模宏大、质量一流的人卫版国家级教材体系,打造多部高质量、数字融合的学术经典,推动医学学术传承创新。

医学教材出版“国家队”

北京市交道口南大街南兵马司3号,是人卫社最早的社址。建社初期,人卫社只有120人,随着1957年卫生部所属的卫生教材编审委员会并入,规模逐渐增大。而后三年困难时期,使出版生产力受到影响。彼时的人卫社除了翻译出版大量苏联医学教材和参考书外,还编印了多种防治疾病、普及宣传卫生知识的读物,出版了全套自编的大专和中等医药卫生教材以及一批中医古籍和现代中医著作。因当时认为中级医学教育应为医学教育的主体,人卫社建社之后便出版了第一套自研教材——中级卫生教材,以张孝骞、邓家栋主编的《内科学及护理》为代表,由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组织编写。

1966年至1976年,刚刚恢复发展的出版业再次受到冲击,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编辑出版工作受到严重挫折,业务与生产工作陷于停顿。尽管如此,一套后来被老一辈医学教育家和科学家亲切地称为中国医学教育的“干细胞”教材——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材却仍在紧锣密鼓的筹划出版中。
1978年,该套教材首轮出版,而在这套教材首轮出版的封面上,并没有编者的个人署名,他们不图名利、无私奉献。但如今回望,这套教材的编审全都是医学大家,吴阶平、裘法祖、吴孟超、陈灏珠……他们以字斟句酌的工匠精神,赋予了这套教材经典之魂。2023年,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材从最初的28个品种增至56个品种,总印次超3000次,总印量超过1.2亿册,创造了中国医学教育教材建设历史上的奇迹,是中国医学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教材,更是人卫社的镇社之宝。
为了让教材紧跟学科发展,人卫社积极推动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材的修订。“医学教材中的知识,一定要体现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钟南山如此说道,“要及时对教材的内容、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尤其要注意对疾病的诊断标准的更新、手术方式的更新、治疗方式的优化等,以此确保教材的适时性及先进性。”在内容的更新与创新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将医疗卫生服务从以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融入新教材的编写中。对此,人民卫生出版社董事长兼党委书记王雪凝在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十轮规划教材主编人会议上谈到,为进一步加强医防融合,本轮教材调整和强化了预防医学相关教材种类,并对各部教材中交叉重复的部分进行整合。同时,面对老龄化趋势加剧、全生命周期理念强化等新挑战、新需求,新一轮教材还增加了《重症医学》《老年医学》《临床营养学》《医学人文导论》,以更好适应新时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人才培养需求。

在新时代、新媒介下,教材的形式创新也在发生。从最初的配套光盘到网络增值服务,直至第九轮的纸质教材和数字资源融合一体,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材一直在尝试着借助新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在第十轮修订中,更将推出“纸数融合、纸电一体”的新形态教材,这是人卫社半个多世纪以来对优质内容的坚守和传播形态的深耕。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精,不只是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教材,而是整个人卫版国家级教材的体系构建。王雪凝表示,“建设人卫版国家级教材体系,是为我国千百万学生的培养和成才提供根本保障。通过教材的创新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推动了我国高等医学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了我国医药学相关学科或领域的教材建设和教育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医药学教育和卫生事业发展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医药学教材建设和发展的道路,创建了中国特色医药学教育教材建设模式”。
从面向中级医学教育,到如今涵盖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个教育阶段,全面覆盖中职中专、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八年制等层次,满足各个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需要,规模宏大、门类齐全、层次分明、专业齐备、质量一流的人卫版国家级教材体系,使用人卫版教材成长起来的各类人才成为我国医学界骨干力量。
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发展历史,也是中国现代医学教材建设与出版的发展史。70年立足医教,服务医药教育事业发展。作为我国最大的医药教材专业出版机构和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秘书处所在地,人卫社历来把教材出版当作一项崇高的事业,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建立和完善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两局领导支持,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评审委员会论证,院士专家把关,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参与,知名专家教授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投入出版的医药教材建设运行机制,为提升我国医药教材质量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绕不开的经典双星——

《实用内科学》《黄家驷外科学》

如果说人卫社煌煌70年出版史上有哪本学术专著是不得不提的,那一定非《实用内科学》和《黄家驷外科学》莫属,这两部巨著照亮了人卫医学的出版库。
比人卫社建社更早的是《实用内科学》的出版。早在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本内科学英文讲义(Lecture Notes of Internal Medicine)在内迁至西南内陆的医学生中广为传习,这就是实用系列中《实用内科学》的前身。在70年后,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它已经成为中国影响力最大、版次最多、印数巨大的大型临床医学专著。该书也因其广博的内科知识覆盖、缜密的临床思维与实用的经验分享,深深地影响着几代中国医生的成长。

经典的诞生离不开一代代医学大家的励志求索,也离不开人卫社一代代编辑的长远坚守。在长达70年的悠悠岁月里,《实用内科学》早已成为人卫社精品学术出版的一颗明珠。“根植卫生健康,服务健康中国”的人卫社宗旨也融合在一版版的修订之中。

1956年秋,黄家驷院士(学部委员)受原卫生部委托组织全国知名专家,为我国医学院医学生和医师编写一本外科学各论教材。第1版于1958年夏全书脱稿,1960年5月正式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全书107万字,称为《外科学各论》。第2版增加了外科学总论内容,执笔人数增加至13人,全书字数增至150万字,于1964年11月问世,称为《外科学》。1975年5月,第3版修订工作正式启动,黄家驷院士、吴阶平院士担任主编,由于内容大幅度增加,《外科学》第3版正式成为学术专著。《外科学》第4版于1986年12月正式出版,为了纪念黄家驷院士对新中国外科事业发展和《外科学》巨著出版的杰出贡献,正式更名为《黄家驷外科学》。
从第1版黄家驷、吴阶平、方先之、兰锡纯、曾宪九及裘法祖六人执笔,到第8版全球华人杰出医学科学家、外科学家近300人参加编写,《黄家驷外科学》已成为我国乃至国际一部医学科学“圣经”样经典巨著,版版修订、代代相传、人才辈出。王雪凝表示,“《黄家驷外科学》作为外科学传世经典巨著,让历版编者的学术思想、学术精神得到传承弘扬”。
而为我国迄今为止仅有的一部连续出版的大型医学外科专著做编辑,也必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社领导明确了出版方向和总体要求后,编辑部门利用专业内学术会议、专家访谈等机会进行学科调研,充分掌握医学外科发展趋势和整体情况,详细准备资料,与主编团队深入交流,组织落实第8版编委会的编写工作会议。以确保这部经典图书长久的生命力和活力,助力学科积淀、发展和传承。
“在这样的重点图书的组织修订过程中,我在社领导和学术中心前辈的带领下,在工作中学习前辈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体会到编辑是‘为他人作嫁衣’的一份职业,但是一本于读者有益的图书,编辑在其中的作用虽不如编者般闪耀,但却不可或缺,也因此收获了职业成就感。”医学学术中心编辑如是说。

“人卫人”的专业精神传承

正是因为人卫编辑长期坚守、细致打磨的专业精神一代又一代地传承,才会有70年人卫社旺盛的生命力和宝贵的内容积淀。人卫社经验丰富的老编审多,不仅对自己工作认真负责,也愿意传帮带年轻编辑。“老编审提醒我,不论什么规模的图书,都要细致打磨,努力做成精品;编写专家告诉我,他们非常愿意在人卫社出书,因为编辑对学科发展的把握和对书稿的打磨建议对编者很有启发。”
2010年,人卫社完成转企后,为了全面适应各项事业的发展,不仅完成了内设机构和下属单位的调整,也转变为学习型企业,实行常态化“每月一讲”的全员培训,启动“师带徒”。延续至今已有13年。彼时的青年编辑,如今也逐渐成长为骨干编辑,人卫社骨干编辑表示,“我们从老编辑的身上学到了认真、负责、敬业、爱社的优秀品质,更要把老编辑们曾出版的优秀学术著作一版一版传承下去。更有责任培养好年轻编辑,不仅要打牢他们的编辑基本功,更要带领他们深入学科发展中,领他们进入策划选题的大门,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编辑”。
人卫社的传承,在新入职的编辑身上体现得更为充分。从毕业起怀揣着对医学出版工作的向往进入人卫社,不少青年编辑在“老带新”的优良传统下,已经逐步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编辑。“每一部经典学术专著的诞生,必然是编者学术思想与编辑出版智慧的紧密交织与完美融合。”做学术出版,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积累,更要有使命与担当。“我认为每一位编辑都承担着繁荣医学出版,服务医学人才培养的责任。特别是,作为一名学术编辑,我认为身上还有‘为质量负责’‘为原创精品负责’‘为人卫品牌代言’的责任。责任带来了压力,但与此同时还带来了动力,因此也在鼓励着每一位编辑要踏实努力,爱岗敬业,践行人卫工匠精神。”在和人卫社编辑交流中,总能听到这样的回答。

走向未来,走向数字化

随着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数字化已经成为出版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自1995年开始,人卫社即启动其数字转型进程,历经电子音像出版阶段、互联网出版转型阶段、公司化运营阶段和加速发展阶段,以2013年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成立为标志,通过公司化运营,加速实现医药出版转型升级。经过近30年的发展,人卫社已具备深厚的数字理念积淀,建成了一支有较强专业能力的专业化数字出版团队,搭建了以人卫融合出版平台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效数字出版平台,形成了以中国医学教育题库、人卫INSIDE知识库等为代表的一批双效益数字产品,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新闻出版业绘就了融合发展规划路线,为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数字化转型升级增速最快的五年,更是出版融合发展高质量提升的五年。人卫社在管理模式、内容资源、平台服务、技术应用、人才队伍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走出了一条具有人卫社特色的深度融合发展之路。
人卫社入选2021年度国家出版融合发展示范旗舰单位,多项融合产品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数字出版优质平台遴选推荐计划,已有24项自主研发的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家全资子公司被认证为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人卫社数字出版收入达到1.42亿元,在融合发展中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好结合。
以“健康中国、数字人卫、智慧平台、智能服务”为核心发展理念,加速构建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人卫融合发展体系。人卫融合出版平台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2年度数字出版优质平台遴选推荐计划,“中国临床决策辅助系统——‘人卫助手’系列知识服务数字平台”和“中国医学教育题库”分别入选2019年和2020年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
在稳步运营人卫助手系列、人卫e教、人卫融合教材等十余个重点数字平台和产品基础上,创新上线人卫继续医学教育网,启动人卫健康知识库、人卫标准临床专科知识库等特色知识库建设,研发眼视光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人卫3D解剖学软件等系列虚拟仿真软件,打造内容优质的数字出版产品与服务。多个项目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国家级奖项,入选国家百佳数字出版精品项目、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人卫融合图书累计发行近1亿册,中国医学教育题库使用院校达500多所,人卫智网用户880万人。人卫助手C端用户累计30万,人卫inside知识库部署600多家医院。“人卫健康”关注用户185余万,人卫强国号订阅用户4350余万人,新媒体平台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
在医学教育领域,人卫社实现了人卫融合出版平台和人卫融合教材建设。除此之外,人卫社还打造了中国首套国家级医学数字教材、全球首个医学教育慕课平台。创新研发虚拟标准化病人、人卫模拟医院等产品。全方位推出人卫实训中心整体解决方案,服务模拟医学教育。
在医学考试领域,成立中国医学教育题库院校联盟,建设近百万试题的中国医学教育题库;搭建人卫医学考试辅导平台,累计用户1000多万。
在医学学术领域,创新孵化中国临床决策辅助系统,即“人卫助手”系列知识服务平台,助推医疗信息化发展,服务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在健康科普领域,建立了以“人卫健康”微信公众号、人卫学习强国号、人卫快手号、人卫抖音号为核心的新媒体矩阵,有效提升人卫社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传播的综合水平;2023年人卫社启动了《面向人民健康 提升健康素养——十万个健康为什么丛书》,通过图书、新媒体、互联网平台,打造纸数融合科普出版物,为不同人群的不同健康需求提供全媒体、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知识服务。
人卫社通过系统规划研发ERP管理系统和OA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实现常规选题管理、编写、生产、印制、发行、财务信息流等基础上,整合融合图书、数字产品的信息流管理,实现出版全流程线上协同。建设集人卫数字资源存储与管理功能于一体的富媒体资源总库——人卫内容云,精细化整理数字内容,为生产提供资源支持。打造在线协同编审管理平台,实现在线编写、编辑加工、稿件管理、数字排版、二维码生成于一体,为多渠道、多场景、多终端传播的数字产品提供核心创新竞争力。
70年的春华秋实,波澜壮阔,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出版史描摹出中国医学出版发展史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人卫社见证并参与了新中国医学出版事业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代又一代“人卫人”精于专业,投身于医学出版事业,用一部又一部精品力作陪伴了亿万医学学子的成长。未来,人卫社将站在新的起点,继往开来谱华章!

Read Previous

万册图书抵达“西域明珠”,“为你读书”续写“喀什情”

Read Next

以语言文化架桥 丰富中马人文交流 ——外研社与青城文化举办新书发布暨签约仪式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