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设计的理念观照生活|“凤凰空间”推进精品生产调研报告

文|刘焱

2024年5月13-15日,根据凤凰传媒编辑出版人才库参访要求,笔者所在的主题出版研学组前往天津凤凰空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研学精品生产体系的构建案例。

一、调查缘起

主题出版研学组承担的课题是“新时代主题出版策略研究”,痛点和难点是主题读物的营销推广。研学组由来自凤凰集团下属人民、教育、少儿、文艺、译林的六位编辑组成,分别承担选题策划、质量管理、营销推广、装帧设计、人才队伍建设等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前期的研学中,相关子课题已经形成了阶段性成果。此次参访学习,本着拓宽眼界、加强交流的原则,研学主题可以突破课题范围。研学组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结合课题研究,探究“凤凰空间”这匹传统文化领域的“黑马”,是如何把“传统上不属于空间的”主题出版,做得有声有色的。

考虑到研学组成员来自不同出版单位,全员出动,不易组织,在协调成员工作安排的基础上,最终确定由来自人民社的刘焱(意识形态检查和选题管理)、刘葶葶(装帧设计),来自教育社的陈彦理(质量管理),来自文艺社的周璇(合作出版项目统筹),代表研学组前往天津实地调研,依照研学组沟通确定的调研提纲,深入工作现场,求取真经。

二、“凤凰空间”的专业定位

凤凰空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凤凰集团控股子公司,主要从事建筑设计、规划类选题策划和营销业务,在业内以设计类选题专业出版为其专业方向,近年来,凤凰空间的产品线不断丰富,已经形成了以设计类选题为中心,艺术类选题和生活类选题为两翼的出版结构,在历史文化和服饰文化的普及方面,拳头产品已经形成,围绕《图解中国传统服饰》这一优势产品,延伸开发基本贯通中国古代历朝、整体风格一致、侧重点各异的“图解中国传统服饰”系列,《图解中国传统服饰》自出版以来,已经重印12次,每次印量稳定在4000册左右,累计销量突破5万册。该系列中的《我在明朝穿什么》《我在宋朝穿什么》实现了非华语地区版权输出,并输出中文繁体字版权。《藏在木头里的智慧》入围“中国好书”年榜,《食日谈》入围中华优秀科普图书榜,中央电视台读书频道对《我在明朝穿什么》进行了专题推荐。

这些现象,引起了研学组的好奇。我们的研学,是从这样一个疑问开始的:

作为建筑设计类选题的专业策划营销机构,“凤凰空间”涉猎传统文化普及领域,是突围自救的权宜之举,还是深思熟虑的慎重选择?做传统文化类选题,与凤凰空间的出版定位冲突吗?

三、我们向“空间”学什么?

我们向“凤凰空间”提出了如下几点交流提纲:

1.策划编辑营销全流程管理:以《藏在木头里的智慧:中国传统建筑笔记》(2020年度中国好书提名)、《食日谈:餐桌上的中国故事》(2023中华优秀科普图书榜提名)为例。

2.新媒体营销的做法经验介绍。

3.人才培养。

4.“凤凰空间”文化“走出去”经验分享:以《我在明朝穿什么》为例。

5.双向交流。

5月13日,在研学组到达天津之后,凤凰空间副总经理王彩霞、执行总经理姜新祈、总编室主任彭娜与小组成员仔细沟通了交流的形式和流程,最终确定采取双向交流的方式。在交流过程中,实地观察凤凰空间的视频号直播全过程,与主播现场交流,深入业务部门、职能部门工作现场,交流图书发行、设计、新媒体运营、人才培养等环节的成熟做法。在“凤凰空间”领导层、策划编辑、新媒体运营部门毫无保留地分享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应“凤凰空间”邀请,向全体编辑分享了在出版工作中整理的常见编校差错辨析和审读过程中的意识形态问题,实现了此次研学预期的双向奔赴目标。

四、让设计照进生活:做传统文化,我们是专业的

凤凰空间以翔实的数据,丰富的案例,消除了研学组的疑虑。

2020年,凤凰空间向人民社提报了《红砖建筑实录》等以随笔、诗词为体裁的选题,以及少量以小微企业运营、商业谈判为主题的选题,同过去以艺术画册为主的选题,形成了很大的反差。这一批选题来源于设计类选题的主要作者。结合当时线下物流受阻、实体书店经营困难的实际,人民社对接编辑认为,凤凰空间这个阶段的选题转型属于生产自救,单品出版之后,很快会回归原有的高定价艺术画册出版方向。但事实是,其后凤凰空间很少向人民社提报高定价画册选题,在符合人民社选题定位的范围内,连续推出了数种传统服饰文化的平装选题。并且,首先推出的“纹藏”系列图书引起了有关媒体和榜单的注意,媒体对“纹藏”系列数据库的运维者和选题策划、写作者进行了专访。《我在明朝穿什么》出版后不久,即有日本出版商与人民社接洽,促成了日文版等语种的输出,凤凰空间完成了其他语种和中文繁体字版权的输出。《我在明朝穿什么》每年重印,目前销量已经超过2万册。这样一本“试水”的传统服饰文化选题,并没有浅尝辄止,宋代、魏晋、唐代系列选题相继完成了组稿、编排、审校,进入出版流程。在服饰的基础上,“历代冠服图志系列”也已进入出版流程。它们作者各异,有研究型作者,从历代官修正史记载中寻找线索,绘制图样,实拍演示效果;有的是汉服推广者,很少引经据典,但对服制规定、面料、穿搭层次和穿着场景,有精准的分析。同系列图书,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特点,或重在梳理传统服饰演变过程,或重在普及推广汉服文化,整体采取了通俗易懂的文风,用美吸引汉服爱好者的关注,普及汉服里的历史文化知识,是非常接地气的普及读物。

凤凰空间给出的回答是:凤凰空间是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专业出版理念的出版机构,“让设计和艺术照进生活”是它的出版理念。“设计”是中心,即使是生活类选题,也要体现设计的中心地位。凤凰空间90%以上的图书是常规开本、常规纸张的平装图文书,定价不超过100元。首印不低于5000册,每个品种至少重印一次,在选题论证、发稿前论证、付印前论证等论证会上,必须提供至少三种设计方案供讨论,无重印可能的选题,论证不予通过。研学小组到访凤凰空间当天,凤凰空间正在组织发稿前论证会,有十个选题的策划编辑按要求提交了论证材料。因为行程的关系,研学小组没有现场观摩发稿前论证会。但从交流演示中,论证流程、营销物料的准备、内容生产各环节的顺畅配合,已经给研学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凤凰空间”在传统文化普及类选题的运作方面,有几个经验值得推广。

一是凤凰空间的“会”很务实,十个符合要求的选题提报论证材料后,论证会就会很快举行,领导层、策划编辑、编校人员、营销部、新媒体部相关人员充分讨论,当场形成决议,没有议而不决现象。

二是凤凰空间的营销力量,非常强大,新媒体营销矩阵已经形成。实体店渠道有分片区营销队伍,自营网店、新媒体平台对营销物料有不同的要求,图书付印前提交的营销基础物料有表格、图文、视频等多达几十种资料,营销部有专职美编,新媒体部自己动手制作不同平台使用的物料,视频素材方面,专业素材通过购买形式获得,图书内页展示等简单素材由新媒体运营人员自行拍摄制作。

三是在人才培养方面,采取导师制加干中学的形式。新人的培养期通常只有三个月到半年,新人入职的部门负责人是新人的当然导师,其绩效与部门挂钩。导师在带教的过程中,与新人共享资源,帮助新人挖掘选题资源,通过项目合作,逐步让新人成长,最终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出版人才。研学组在“凤凰空间”交流期间,就有新入职的编辑全程参与研学组的交流活动,现场提问交流,互留联络方式,现场气氛很好。“凤凰空间”内部的审校人员、外审老师审读完成之后,会不定期地向全体编辑分享审读发现的问题,帮助编辑提升业务水平。对出版社返回的审稿意见,也会组织编辑总结提高,并以书面的形式向出版社反馈策划编辑、作者的意见,双向交流随时进行,往往能够纠正出版社编辑的错漏。

四是拒绝内耗。“凤凰空间”所有图文书排版,都由自己的美术编辑负责,没有外部排版服务。这样做可以控制排版改样的周期,作者、文字编辑、美术编辑沟通及时顺畅,比较容易达成共识,图文排版整体风格比较一致,有利于形成空间图文书的辨识度。空间的书“好看”或者“美”,既是它的追求,也是读者的共识。文字编辑、美术编辑的配合,可以用丝滑来形容。甚至有策划编辑,利用居家办公的时间,自学了专业图文排版。这一点让研学组非常震惊。

结语

研学活动虽然时间不长,但刷新了小组成员的认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作为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者,要时刻保持对先进经验的好奇心和敏感度,虚心学习,不断提升我们自身的专业素养。

“凤凰空间”精品生产体系的构建,以“专业出版”为引领,无论产品线怎么延伸,“让设计和艺术照进生活”的出版理念,始终不动摇,市场导向,引领精品生产,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出版业落实“第二个结合”的要求,需要立足专业出版,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精神产品生产、推广紧密结合起来。“凤凰空间”在把历史文化普及读物、生活类艺术类读物做美做精做优方面的尝试,启示我们:

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深耕专业出版,服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黑马”会变成“金凤凰”。

Read Previous

知名绘本作家柴田启子力作《神秘面包小子》简体中文版系列新篇正式登陆中国

Read Next

2024年8月“中南好书”发布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