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钤与北京中山公园》新书面世  尽述北京中轴线文化地标百年风华

朱启钤,中国营造学社创始人、中国古代建筑学研究奠基人、北京城市保护和规划专家、建筑史学家。他造铁路、开煤矿、办轮船公司、收藏文物,做营造……每一项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百年之前,朱启钤先生以其远见卓识,开创性地将社稷坛辟为全国首座向公众开放的公园——中央公园,开启了北京旧城改造和皇家建筑公众化的开端,这无疑是古都北京迈向现代化的一大里程碑。今年,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社稷坛(中山公园)作为其中十五个遗产构成要素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年,也是北京中山公园对公众开放110周年。百又十载,栉风沐雨,中山公园里的人物与故事、文化与历史都值得后人深深探寻与细细品味。

近日,由北京市中山公园管理处与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共同主编的《朱启钤与北京中山公园》,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面世。该书从新旧与古今两个维度,讲述了中山公园承载的百年历史,收录了朱启钤建立中央公园所作的论述及诸多名家、大家的纪念性文章,其中史料、文献具有相当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本书共分为三个篇章,分别是:篇一从中央公园到中山公园、篇二中山公园话今昔及附录北京中山公园简史(1913—2024)。

篇一讲述了朱启钤筹建中央公园的前因后果及营造过程。1914 年,朱启钤顺应时代之变,将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成的崇高且神圣的社稷坛,辟为北京第一座对公众开放的城市公园——中央公园。这是当时北京城内第一座公共园林。为筹办公园,朱启钤多次与清廷交涉,成功将明清两代的市民禁地皇家社稷坛划为公园建设用地;创办《市政通告》,发表大量文章为建立公园摇旗呐喊;为筹措资金,朱启钤向社会各界发起募捐,不到 6个月,便筹集到 4 万余元,使中央公园建设步入正轨。公园成立后,朱启钤组织建筑学者们不断改建、新建,辟园门、开道路、增建亭台楼榭,布假山名石,挖塘栽荷植树,使一个荒凉的皇家社稷坛,变身为一个坛园结合、有中国传统风格及现代西方样式的综合性公园,其中的来今雨轩、兰亭八柱亭、唐花坞、蕙芳园已成为20世纪建筑遗产,颇具研究与观赏价值。

篇二则收录了朱启钤《中央公园记》《一息斋记》,以及华新民、姜振鹏等研究者的研究文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公园廿五周年纪念刊》这一珍贵的北京中山公园历史文献。其中的二则序言、编辑述要,以及原书珍贵书影,不仅令更多读者了解北京中山公园的创建历程、景观特色和文化内涵。更展示了百年前朱启钤、华南圭等建筑前辈的营建苦心——“古之国社”,亦应成为市民自由出入休闲的大众乐园。

附录则详细介绍了中山公园百年来发展与变迁的历程。公园不仅是市民赏景、品茗、下棋、钓鱼、听乐的休闲娱乐场所,亦是北京知识分子精神凝聚之地,这里诞生了如行健会、中国营造学社、文学研究会、中国书学研究会、中国画学研究会、光社等大批重要的学术、社会、文化、艺术团体,在“来今雨轩”茶社,鲁迅译成《小约翰》,张恨水完成《啼笑因缘》,京派文人创办《大公报》副刊、《语丝》杂志等;这里更是中国共产党组织政治集会、宣讲思想主张的思想阵地。李大钊在这里发表了《庶民的胜利》演讲,陈独秀在这里散发《北京市民宣言》传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山公园成为党和国家重要外事活动的场所,举办了很多重要的文化活动。1949 年 5 月 22 日,北平院校学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举行。1949 年 7 月 21 日,全国美协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正式成立。徐悲鸿当选为第一任主席。1949 年 8 月 9 日至 14 日,北平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中山堂举行……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会长单霁翔高度赞赏了该书的价值。

他指出,该书在彰显朱启钤在北京中山公园创立过程中的卓越贡献的同时,也以此纪念北京中山公园对公众开放110周年的重要时刻,对中山公园开放如何促进古都北京现代化的进程表示了深刻的认同。另一方面,该书内容丰富详实,汇聚了公园研究领域的专家智慧、城市设计师的独到见解以及遗产文化传播者的深厚底蕴,是一部集众家之长的作品。

《朱启钤与北京中山公园》

北京市中山公园管理处、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 主编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24.10

定价:86.00元

Read Previous

行役前贤 嘉惠后学 | “纪念顾廷龙诞辰120周年讨论会暨《为前贤行役》出版发布会”举办

Read Next

习近平: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