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政治、法律学术出版影响力报告

文|刘佳艺

法律出版社以其出版的26068种图书获得了1370801次被引量,排名第一。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学术出版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发展。学术图书作为知识传播和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其影响力不仅体现在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升上,还包括国际影响力的扩大和学术评价体系的完善。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学术规范的日益严格以及出版技术的革新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中国的学术出版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地位不断提升。

本报告旨在按学科分析新世纪以来中国学术图书的影响力,重点探讨其在出版数量、学术质量、影响力等方面的表现。通过数据统计、案例分析等方式详细呈现中国学术出版各学科图书在过去20多年中的发展轨迹和未来趋势,以进一步推动学术出版图书的高质量发展。本报告参考《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将所有图书分为社会科学总论、自然科学总论、经济、文学等22个一级学科和341个二级学科。《出版人》杂志推出新世纪以来各一级学科学术出版影响力系列报告,本期为第四期,选定的一级学科为政治、法律。

报告选取了2000年至今的图书进行统计分析,《中国图书引证统计分析数据库》的数据显示,数据库中收录分属22个一级学科、341个二级学科总计3836070种图书。

新世纪以来政治、法律学科学术出版总体趋势

政治学是以社会公共权力的形成、运作及发展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法学是以法律、法律现象及其规律性为研究内容的科学。政治、法律学发展至今,在帮助理解国家治理运行原理、保障社会有序运转、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政治、法律的学术出版记录了社会形态和思想的发展,也为政策、法律提供了落实依据。

新世纪以来各一级学科图书出版情况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至2024年,政治、法律学科的相关学术出版成果丰硕,在22个一级学科中,政治、法律学科的出版总量排名第7位,总出版量达243492本。

在2000—2024年这20余年里,政治、法律学科的图书出版数量呈现上升趋势,2000年的出版数量为5289本,到2023年已增长至15891本,这反映了该领域持续的学术活跃性和研究需求。2016年和2017年是出版数量的高峰年,分别达到16982本和16500本,虽然2017—2020年连续4年出版数量略微下降,但2021年开始回升至高水平。2024年(10426本)由于不是完整年,数据尚未完全统计。

从总被引频次来看,2001—2003年总被引频次逐年增长,从569169次增长至759652次,这一时期政治、法律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受到广泛关注与引用;2004—2008年,总被引频次保持较高水平,但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从2008年开始,由于电子资源的兴起,传统出版和引用的方式被改变,图书被引频次出现显著下降,由2003年759652次下降至2013年208315次;2013—2016年呈波动上升趋势,2017年回升至281749次。此后政治、法律学科总被引频次不断下降,2023年仅4284次,2024年数据尚未完全统计。

在政治、法律学科最高被引前20位的图书中,2014年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总被引频次最高,达132249次,2017年出版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和2017年出版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新疆人民出版社)均在前10位内。此外,2000—2004年同样出版了大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政治、法律学图书。在政治、法律学科最高被引前20位的图书中,《治理与善治》《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法学方法论》等12种图书在此期间出版,其中4种出版于2000年,其余4个年份均有2种。

政治、法律类图书主要出版机构

总被引频次可以较为客观地说明各出版单位出版图书的总体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2000年至今,经济类图书排名前100的出版单位图书总被引频次达977697次。

新世纪以来政治、法律类图书出版数量与总被引频次(注:2024年数据尚未完全统计)

被引频次最高的前10位出版社为法律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中国法治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人民法院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以其出版的26068本图书获得了共1370801次的被引量,图书均被引频次达52.59次,这使其成为政治、法律学术图书出版机构中被引用频次最高的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分别以6163本和5773本政治、法律类著作在该领域内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总被引频次达到584781次,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总被引频次达到568724次,显示出其该领域的强大影响力。

法律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创建于1954年,是享誉业界的法律专业出版机构和法律信息提供商,连续多年保持我国法律图书市场总体占有率、品种规模领先地位,创建至今出版图书逾2万种。出版物涵盖全面依法治国、法律文本、法学教育、法律考试、法学学术、司法实务、法律应用、法律普及以及法律文化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法律出版行业前列。

代表性图书:《德国民法通论》《行政法学总论》《知识产权论》

优势学科:民商法、经济法、诉讼法、刑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其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的综合优势,始终高扬人文社会科学的旗帜,秉承“出教材学术精品,育人文社科英才”的出版理念,实施精品战略,是中国重要的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出版基地。

代表性图书:《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物权法研究》《合同法研究》

优势学科:刑法、民商法、政治学、政治理论、社会学、经济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79年,依靠北京大学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代表性图书:《政治学基础》《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民法总论》

优势学科:经济法、刑法、各国哲学、心理学、中国文学评论和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政法大学主办的专业法学图书出版机构,其宗旨是为中国的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服务。多年来,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法学教材荣获教育部、司法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的优秀教材奖,被广大读者誉为“中国重要的法学教材出版基地”。

代表性图书:《债法总论》《民法总则》《法哲学范畴研究》《侵权行为法》

优势学科:民商法、诉讼法、法律理论(法学)、经济法

人民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始建于1921年,重建于1950年,是党和国家政治读物出版社,也是我国第一家著名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出版社。半个多世纪里,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图书20000多种,发行图书期刊30多亿册,成为名扬海内外的国家出版社,为共和国的出版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代表性图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

优势学科: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中国哲学、各国哲学、中国近现代史

政治、法律二级学科影响力分析

根据同类可比的原则,我们参考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完全采纳了其一级分类的方式将图书分为22个类别。在二级分类上,本报告一方面参考中图分类法的分类,另一方面尽可能让同一分类下各二级分类的被引图书数量大致在一个数量级上,故将政治、法律学这一学科细化为经济法、诉讼法、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及各国地方法制等34个二级学科。

政治、法律学各二级学科图书出版数量与被引频次

在政治、法律二级学科的图书出版数量方面,“中国国家行政管理”以36366本遥遥领先,但其被引频次仅为320640次,表明它尽管研究数量庞大,但在学术界的影响力相对不足,其研究深度和创新性有待提升。

相比之下,“民商法”的总被引频次最高,达到1162417次,展现出政治、法律类学术研究者对其的高度关注,“民商法”相关图书成为重要参考。

在一些图书数量较少但总被引频次较高的学科中,“政治学、政治理论”值得关注。尽管该二级学科仅出版14115本图书,但其被引频次高达852383次,排名第二,说明该领域的研究发散性较弱,但集中研究和深度研究能够产生显著的学术效应,其研究成果也更加权威。

其他二级学科如“中国共产党”和“经济法”同样具有较高的被引频次,分别为695169次和660382次,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与此同时,“行政法”与“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被引频次则相对较低,分别为356818次和140721次,研究者在这两个领域的深入探索尚有空间。

在政治、法律类34个二级学科被引频次最高的图书中,法律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均有5个学科。

法律出版社的高被引图书和影响力二级学科分别为《宪法学导论》(国家法、宪法)、《行政法学总论》(行政法)、《公司法论》(经济法)、《德国民法通论》(民商法)和《司法改革研究》(司法制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高被引图书和影响力二级学科分别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中国国家行政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刑法)、《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诉讼法)、《海商法专论》(国际法)、《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政治、法律(其它)]

数据说明:本文所引用的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开发的《中国图书引证统计分析数据库》(以下简称“数据库”),其书目数据来自中国版本图书馆。被引频次数据来自中国知网知识资源总库的4个源数据库,包括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图书引证统计分析数据库》将著作分为译著、古籍、年鉴、工具书、标准、报告、文艺作品、普及读物、中小学教材与教辅资料、国内学术著作等10类。此报告所分析“图书”基础即总概此10类。为了反映一种图书成果的总体影响力,数据库对图书进行了版次/卷册的合并,其标准是在书目数据中书名、责任者、出版单位规范完成后,若这三个字段完全相同,或者在书名、出版单位相同情况下具有相同的单一责任者,则视为一种图书,并将其被引频次累加,从而得到合计的被引频次。■

Read Previous

引领打造“十五五”原创科普出版高峰 《十万个为什么》第七版正式启动

Read Next

第四届两岸青年网络文学大赛颁奖典礼暨第五届启动仪式在杭举行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