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中国好书”入选选题分析

文|王 晶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分类分析和词频分析等方法,全景式呈现近十年“中国好书”入选选题情况。

“中国好书”是在中宣部指导下,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的图书评选活动。作为图书出版行业的权威榜单,活动秉持“为读者发现好书,为好书寻找读者”的理念,以精品图书评选为契机,自2013年创办以来,旨在通过好书推介传递正能量,引领图书出版风向,推动和引导全民阅读。

本文以2014—2023年入选“中国好书”月榜和年榜图书为基础,从选题数量、选题类别、选题名称和选题内容等角度,通过对比分析、分类分析和词频分析等方法,全景式呈现近十年“中国好书”入选选题情况。

选题数量

2014—2023年,“中国好书”累计举办119次评选活动,选出1506种优秀图书,其中:组织109次月度好书评选,选出月度“中国好书”1159种;组织10次年度好书评选,选出年度“中国好书”347种。

近十年入选“中国好书”月榜和年榜的选题数量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体现“中国好书”通过行业的宣传影响力,持续推进精品图书推荐,提高图书曝光率,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推进书香社会建设。2023年月榜入选选题153个,数量为近十年最多,较2014年增长了27.5%;2023年年榜入选数最多共44个,较2014年的30个增长了46.67%。

入选年榜含月榜选题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2023年较2014年数量增长111.76%;从入选年榜含月榜选题比例来看,在56%~84%之间波动,比例最高的是2021年,为83.33%(见表1)。“中国好书”月度榜单具有较高含金量,半数以上“中国好书”年榜选题是从月榜选题中产生,侧面反映了参与评选单位的参与度不断提高,遴选精品图书的活动日益规范化和科学化。

选题类别

“中国好书”月度评选主要将图书分为主题出版、人文社科、文学艺术、科普生活和少儿5类。年度评选主要将图书分为年度荣誉图书、主题出版、人文社科、文学艺术、科普生活、少儿类、入围图书7类;2014年(仅当年)设立引进版,2018年(仅当年)设立网络文学类,2022年以来增设入围图书。

2014—2023年,主题出版类图书所占比例为7%~25%,2019年和2021年所占比例较高,2018年以前总体维持在10%左右,2021年之后维持在17%,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人文社科类图书在入选数量和所占比例上总体呈下降趋势,2020年以前比例维持在30%~40%,2021年之后比例降为20%以内;文学艺术类图书比例稳定维持在25%~37%,所占比例最高的是2021年,为36.61%,所占比例最低的是2019年,为25.45%;科普生活类图书在5类中所占比例较小,为8%~16%,2017—2020年比例稳步上升,2021年之后比例下降,比例稳定在10%以内;少儿类图书的入选数量和所占比例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2022年入选33种,所占比例最高,为26.4%(见表2)。

从近十年“中国好书”月度入选类别看,月度评选精品图书由最初重点关注人文社科和文学艺术类选题,逐渐转向以文学艺术和少儿类选题为主、主题出版类选题和人文社科类为重要支撑的格局,主题出版类选题的增长尤为明显。反映了读者和评选活动对阅读需求的变化及图书评选结构的优化,读者的阅读由最初以获取知识、开阔视野为需求,向多元化阅读转变,关切当今世界的历史、发展和变化,关心未成年人心灵和成长,关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工作大局。

2014—2023年,年度荣誉奖一般评选2种,2014年评选4种;主题出版类占年度“中国好书”总品种的13%~22%,占比最高的是2021年;人文社科类在数量和所占比例上均呈现总体下降趋势,占年度“中国好书”总品种的15%~29%,占比最高的为2018年;文学艺术类占比总体维持在30%左右,稳定性较强;科普生活类占比维持在10%,稳定性较强;少儿类数量和所占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所占比例最高为2022年,为23.81%,入选数量10种;入围奖自2022年设立,总体维持在20种;引进版图书占总量比例较小,2014年之后出现断崖式下降,2017年之后“中国好书”月度和年度评选图书以本土作家的作品为主(见表3)。

近十年“中国好书”年榜与月榜相比,选题类别占比浮动小,结构稳定性较强,有利于各类图书均衡发展;年榜与月榜在构成类别上具有相同趋势,由文学艺术和人文社科占据主流,转为文学艺术、少儿、主题出版和人文社科均衡发展。“中国好书”年榜入选选题数量的激增,特别是增设入围图书,充分保障各类别图书的曝光度,提高图书出版单位参与的积极性,有助于向读者推荐更多精品图书。

选题名称

1.近十年选题名称汇总词频情况

根据2014—2023年入选“中国好书”月度和年度榜单1506种选题名称,通过在线词频统计分析软件,整理汇总成近十年“中国好书”入选图书主题词情况表,根据主题词词频分为3类:100(含)次以上、100~20(含)次、20~10(含)次(见表4)。

根据词频统计数据,“中国”在1506个选题名称中出现259次,突出体现“中国好书”评选的图书立足中国实际,回应现实关切,符合时代需求;高频词“故事”“孩子”体现少儿类选题以故事讲述的方式,向青少年传播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简史”“时代”“经济”“哲学”体现“中国好书”评选对历史、经济和哲学类图书的重视,这些图书能反映当今社会历史和时代进程中的重要发展变化,促进人们思想观念重要变革,帮助读者正确认识社会变化,紧随时代前进步伐;高频词“中国共产党”“百年”体现主题出版类图书中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传承革命精神砥砺前行的趋势;高频词“故宫”“敦煌”“书法”等体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趋势。

2.近十年选题名称分年度词频情况

将2014—2023年入选“中国好书”月度和年度的选题名称,通过在线词频统计分析软件,按照主题词频率从高到低进行逐年筛选,形成“中国好书”入选图书主题词情况表(分年)。

2014—2023年,历年“中国好书”选题名称的主题词词频最高的均为“中国”,但根据各年份特点主题词有不同侧重。2014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大运河申遗成功,2015年是陈云诞辰110周年,201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澳门回归20周年,2020年是故宫建成6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鲁迅诞辰140周年,2022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2023年是毛泽东诞辰130周年、港珠澳大桥全线合龙。历年主题词的变化,充分体现“中国好书”评选活动积极与时俱进,呼应时代主题,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精品图书出版,引导读者通过阅读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趋势。

3.近十年选题名称按类别词频情况

2014—2023年“中国好书”入选图书根据选题类别可分为5类,其中:主题出版类249种,人文社科412种,文学艺术449种,少儿类236种,科普生活160种。通过在线词频统计分析软件,按照5类选题的主题词频率从高到低进行筛选,形成“中国好书”入选图书主题词情况表。

通过分析主题词频数据可知,“中国好书”5类选题关注的内容各有侧重。主题出版类选题侧重讲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国道路和发展历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带一路”倡议、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等内容,以达到讲述时代故事、传播时代风采和宣传新思想的目的;人文社科类侧重哲学、经济、文化、历史等方向选题,既包括中国改革发展变化,也包括世界文明历史;文学艺术类侧重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类选题,艺术史、书法、建筑等方向选题较集中,讲述方式包括纪实、笔记、自述等;科普生活类侧重科学史、科技史、健康、生物学、医学、宇宙等话题,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传递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少儿类选题以孩子的视角、以故事或童话方式讲述,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引导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建立健全人格、照亮精神世界,达到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升思维的目的。

选题内容

1.主题出版选题范围扩大、类型丰富

主题出版类图书主要围绕国家重大事件、重大主题或重要时间节点展开,相关选题集中但不局限于当年的重大事件或重大主题。主题出版类图书围绕国家工作大局,把握关键节点,抓住社会热点,回应时代关切,体现时代主题。近些年,主题出版类图书选题范围不断扩大,选题类型日益丰富,包括介绍中国探月记录、卫星遥感技术、青藏高原科考的科技类主题出版,角度新颖、内容鲜活,从科技角度呈现时代发展;记录中国空军试飞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军事类主题出版,从历史角度体现时代精神;讲述少先队百年史、红船精神、毛泽东人生经历等的少儿类主题出版,从思想层面树立“时代楷模”,赓续文化血脉。

2.选题内容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选题

选题内容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艺术角度分析敦煌、龙门石窟等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介绍国画、传统手工艺、古乐器等背后的故事;从思想角度解析庄子哲学、儒家经典等先秦诸子作品,讲述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人生和主要思想;从科普发明角度呈现造纸术、中医、瓷器等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水平,以《本草纲目》《天工开物》《梦溪笔谈》等著名科技典籍讲述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从语言文化角度讲述甲骨文、汉字的起源和内涵,书体的演变发展和兴衰更替。

3.选题内容关注心理疗愈方向

自2020年以来选题关注心理疗愈方向。少儿类图书大多以小说的形式,以贴近青少年主人公的经历为例,主要以校园、乡村等为背景,向孩子们传递如何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如何在挫折中成长;文学艺术类图书以小说、纪实文学等形式,讲述平凡人生故事,分享人生感悟和对人性的思考,传递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根据儿童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运用童话、故事、小说等文体,通过同龄人的故事,使儿童产生共鸣,并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客观世界。

4.选题内容关注医学科普

选题内容关注医学科普,从大众关注的问题入手,介绍实用性家庭健康生活指南,调整和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关注身体健康和养生;将真实案例与医学理论结合,讲述科学实验、疾病史、医学发展史,满足读者对于医学的求知欲;融入叙事医学,由一线医生或专家分享实际医学案例,或以纪实文学方式记录与死亡搏斗的经历。医学科普关系全民健康,通过科普宣传医学知识,提升公众健康管理意识,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5.选题内容关注生态保护

选题内容关注生态保护主题,包括自然环境、地球生物、人类环境、生态环境的保护。少儿类主要从保护野生动物、海洋生物、鸟类、生态环境角度展开,让孩子在故事中知晓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将生态融入童年生活,呼吁孩子爱护大自然、关爱野生动物,让孩子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科普类图书从科学考察、河流和海洋保护研究、植物和动物观察等角度,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文学艺术类图书以小说、纪实文学等形式,从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等角度展开,挖掘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主题的文化价值,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6.选题内容关注生活美学

选题内容出现关注生活美学方向,通过讲述美食考古的方式,将饮食背后的文化娓娓道来,讲述中国历史上餐桌的独特风景;以考古发掘的文物为基础,讲述古代服饰和装束,呈现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服饰特点和变迁;探究城市营造、宅邸设计、街道坊巷与园林艺术,从建筑艺术推及审美意趣、文化理念和文化内涵等。

Read Previous

“上山”与“爬坡过坎”

Read Next

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科技图书出版融合发展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