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友柏的“名片”

记者|郭盈盈

“我出生的时候是somebody,但在成长的过程中变成了nobody。设计与文化又让我成为了somebody,但我现在所追求的,却是再次成为nobody。”

“姓蒋让很多人认识我,也让很多人不认识我。”对于蒋友柏的半生,他自己的这句话堪称精辟的总结。

初见蒋友柏是在一个下午,在工作人员的包围下接受采访的他用简明精准的语言认真地回答每一个问题,脸上挂着招牌式的微笑。蒋家后人的身份令他在宝岛台湾无人不晓,而帅气俊朗的外表也给他增添了几分偶像气质。曾几何时,正处于叛逆期的他也抵触过这些标签:“我不要做蒋家第四代,我要做蒋家第一代!”但时移世易,不知是不是因为步入不惑之年的缘故,如今的他已学会了和这些标签相处,并感谢这些先天与后天带来的一切。

不久前,蒋友柏携新书《你好,这是我们的名片》在北京SKP RENDEZ-VOUS书店和阿那亚创始人马寅、主持人麻宁就设计、品牌、创意、生活等话题进行了一场对谈。“这并不是一本设计的工具书,它更像是一种经验的累积。”蒋友柏说。书中凝聚了多年以来他的设计理念,同时剖析了文化与设计的价值,其独创的“六芒星理论”更是将设计这种大多数人认为天马行空的工作变得有理可依、有据可循。

设计是为客户,艺术是为自己

在蒋友柏选择创业的2003年,“设计”在中国台湾仍称不上是一份体面的工作。倔强的蒋友柏偏偏认准了近乎在行业鄙视链底端的行业,不仅要做,还要将它做好。十六年来,他始终致力于把新技术、新材质与中华传统文化艺术进行嫁接,实践着世界领先的设计创新理念。他创立的橙果设计如今不仅风靡台岛,更是在大陆创办了多家分公司,成长为备受关注的行业翘楚。从一开始要去“找活儿干”到现在“只和对味的人一起合作”,除了品牌的快速成长,他对于设计本身的理解也在不断更新。

设计是一份苦役,蒋友柏深知这一点。他曾多次提到:“设计并不是天分,它是需要根基的。不深入第一线,你就没办法务实地做设计。”或许是因为他并非设计科班出身,所以他比同行承担了更多的压力,也不得不把自己逼到一个又一个的极限。

“我认为设计应该有更简单的方法。”看过了许多设计理论之后,蒋友柏仍旧不得要领,这时他脑海中萌生了这样的想法。的确,和众多专业设计学院毕业的人相比,从未上过任何一节设计课和营销课的蒋友柏算是一个“野路子”,也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够跳脱出课本的框架,找到适合自己和橙果的生存方式。

在国外生活多年,他深知品牌之于市场的重要性。在同行为了表现自我而渲染设计光鲜夸张的那一面的同时,他把公司定位为“解决方案提供者”,把商业性作为公司发展的首要目标。“设计就是一门生意,如同其他所有生意一样。”蒋友柏说,而他本人也不避讳外界称他为“生意人”。对他来说,设计和艺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对于设计而言,个人的喜好永远不是第一出发点。“设计是为客户服务的,艺术是为自己,而客户所满意的方案就是这个设计的最优解。”

基于对商业性的追求,蒋友柏始终在寻找着能够完美呈现他设计理念的最佳方案,从而使设计与需求产生积极正向的连接。或许是因为独特的成长环境,蒋友柏始终相信自己可以在一定的高度上来定位直觉,用他的话来讲,看懂人心并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本能。他依据人的心理结构总结出十三种基本的人心价值:公平者、支配者、展示者、体验者、云端生活者、名誉者、都会女爵、辛普森、放纵者、不完美者、愤世者、无欲者、无思想者,又依据消费者可运用的资源、行为和价值观念,将这十三中人心价值划分为十三个细分市场,其中资源、行为和价值观念可进行可再次细化。进而他又研究出能够驱动上述十三种人心价值的因子:成就感、顺从、条理、展示、自主性、联合、内省、求助、支配、屈尊、培育、变革、耐久、迷恋、侵略。

六芒星原理

这些看起来不断裂变深化的人心与情感是蒋友柏“六芒星原理”体系重要的基础,依托于此 ,蒋友柏刻画出六芒星的第一个三角形,形成一个稳定性结构。在此之前,从未有人将设计如此结构化地定义过。然而,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雏形,此时的橙果发展并不乐观,这也让蒋友柏迫切的想要完善他的设计理念。针对公司现状,他在思考究竟怎样的服务能让创意实现商业付费。于是他观察了市面上设计公司的服务模式,确立了帮助创意落地的另一个三角形,由此六芒星的理论正式形成,变成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橙果的六芒星的用途,就能够帮助创意者找到最适当的设计逻辑、蓝图和方式。”他说。

“六芒星”的落地催生了橙果的成熟和壮大。至此,人们对他的印象从一开始的翩翩贵公子转变为橙果创办人、跨界设计师。时至今日,蒋友柏的肩膀上有许多战徽:第一个商品“爱的圈套”是一个供情侣使用的围巾,在7-11便利店创造了最高、最快的销售量;他让凤凰和白虎的图腾登上了“雷诺方程式赛车”;2015年他做出世界最大的大数据实时互动艺术“生生不息”;2018年在广州农商银行大厅实现了全亚洲最大的即时性大数据联动艺术……

过去五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企业面临着转型,而这些被时代大潮洗礼过的企业无不在思考一个问题,大家需要的究竟是什么?“现在我们都在说‘消费升级’这个词,我一直认为消费升级的背后其实就是设计和审美的升级。”阿那亚创始人马寅说,“我和蒋友柏的合作已经突破以往很多的设计,室内、多媒体、数字媒体这些他都会做,而且他会把所有的设计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这些经典案例清晰地写在蒋友柏个人档案里,也成为了橙果走到今天的金字招牌。

很少有人的生活能像蒋友柏这样浓缩。从那个仿佛拥有阿拉丁神灯的少年,到从零开始创业,再到现如今以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份出现在大众眼中,这样如过山车般起伏的人生,也只不过是短短几十载。然而这没有改变蒋友柏。他始终坚持按时上下班,工作遵循着严格的时间表。通常情况下,许多人认为设计和自律的理念是相悖的,但在蒋友柏看来,正因为设计天马行空,所以更需要自律将它实现。和对的人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同样是蒋友柏始终奉行的人生态度。在他看来,只要人对了,即便是事情做错了也可以获得很多经验,他把这种关系称之为“对味”。对于不“对味”的人,蒋友柏的态度也是一如既往的坚决,“三个提案中你没有选到你想要的,不是我做错事就是你看不懂,那我们就不要浪费时间。”

在《你好,这是我们的名片》一书中,他这样写道:“我出生的时候是somebody,但在成长的过程中变成了nobody。设计与文化又让我成为了somebody,但我现在所追求的,却是再次成为nobody。”创业之初,蒋友柏曾坦言这是一个寻找自己的过程,而现在虽然还未找到自己,但在更清晰的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之后,生活和工作也到达了一个自在的平衡点。从他的言谈中可以感受到,他已经不需要再通过语言极力地证明什么,也不需要构建一个未来十年的宏图伟业,因为经历过所以懂得尊重每一个过程,就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这是他的态度,也必将跟随他享受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人生就像一条溪,只会留下同心的人。有些人陪你涉水一段时间就着急上岸,因为要去的地方不同,或者被不同地风景吸引。最后留在身边的,会是眼界一样的战友。与这些人一起摸索未来,就是我想要做的事。”蒋友柏说。

Read Previous

一家地方科技出版社的升级之路

Read Next

2019“华东六少”社长会释放了什么信号?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