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货即亏损,出版业该如何自救

出版业“狼来了”的言论喊了20多年,如今怎么样了?

渠道变革带来的阵痛正席卷整个行业。随着传统分销体系崩塌、新媒体渠道价格失控,图书行业陷入“发货即亏损”的怪圈。在此情况下,从业30年的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郑重展现出了难得的清醒与定力。他重建出版社新媒体渠道秩序,在不断尝试下,2024年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以下简称“浙少社”)《国之脊梁》一书,半年实现销售破250万册的成绩。在传统出版与新技术不断碰撞的节点上,《出版人》杂志与郑重展开深度对话,试图为少儿出版破局寻找方向。

 

出版业已沦为算法的附庸

《出版人》:您曾提到“少儿出版吃红利的日子已经过去”,2025年这一观点是否有所变化?

郑重:少儿出版市场在2000年后迎来了长达20年的高速发展期,但从2020年起,这一市场却遭遇了连续4年的下滑。从行业的宏观视角来看,少儿出版市场曾经的红利期确实已经落幕,但还是有机会的。少儿出版市场的下滑并非基本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少儿出版而言,新媒体数字化阅读虽然带来了挑战,但尚未构成致命的冲击。同时,出生率的下降虽然会对未来8~10年产生影响,但目前也未对少儿出版造成明显冲击。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 郑重

《出版人》:您认为少儿出版连续4年下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郑重:少儿出版之所以连续4年下滑,根本原因是少儿出版的渠道生态被破坏了,尤其是价格生态的崩溃。2020年疫情以后,少儿出版赖以生存的传统渠道基本消失。传统分销体系的崩坏,让“铺货”这种传统成了过去式。

曾经,少儿出版在传统渠道中占据绝对优势。现在的少儿出版,如果没有达人带货,没有入选书单,没有重点渠道的发行或定制产品,图书根本卖不出去,所以品种大幅萎缩。浙少社传统渠道的下沉体系曾经很厉害,但当下三四线城市的下沉渠道几乎全部消失了。

《出版人》:您认为传统渠道分销和新媒体渠道分销最大的差异表现在哪里?

郑重:传统以货盘为核心的分销体系,转化为以流量为核心的分销体系,最明显的表现是在价格上。传统分销体系之下,乱价最多影响方圆三公里。但是在新媒体的分销体系之下,乱价影响的是全网。大家看好的书,只要一发出去,所有的平台就开始一路比价,很快低到地板价,几百上千家店都在低价抢流量。这种乱象又没有有效的办法去管控,货是出版社的,但是出版社管控不了实际售价。传统渠道崩塌后,新媒体渠道的不规范加剧了行业困境,近两三年成为出版业的至暗时刻。

《出版人》:在地面店流量不断减少、传统三大电商流量见顶、短视频电商流量也在下降的现状下,您预计,渠道的形势还会有所改变吗?

郑重:我们已经无力改变渠道形势的基本面了。流量日益昂贵,平台从“割腰部”转向“割头部”。我们只能发起呼吁,推动各方来共同改变局面。因为现在整个出版产业都已沦为新媒体平台免费获客的工具,整个图书行业都已沦为大数据算法的附庸。尽管我们生产的是文化的火种,但我们是无力的,在资本的血腥逻辑之下,我们被碾压得体无完肤。

《出版人》:您认为线下渠道的变化是可逆的还是不可逆的?

郑重:一定程度上可逆,因为地面店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书店是人类家园中的文化港湾、文明窗口和地标建筑,甚至是网红打卡点。只要价格秩序恢复正常,地面店仍有回升空间。

 

在短平快的当下,要坚持长期主义

《出版人》:新媒体渠道改变了出版社传统的发行模式,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近几年许多出版社都抓住了这一风口,您认为在新媒体渠道出版社都有哪些红利?

郑重:新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虽存在问题,但也蕴含机遇。我们要拥抱它,躬身入局、与狼共舞,这样才能推动改变。新媒体渠道可以在短时间精准地集聚大量全国各地的用户,这就是大数据算法的优势。大数据的算法功能强大,在ABCD(A是人工智能,B是区块链,C是云计算,D是大数据)时代,如果价格秩序恢复正常,这个产业还有5~10年的黄金期。新媒体时代无论多小众的书,都能在全中国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的精准读者。比如浙少社的《国之脊梁》,在传统渠道时代只销售了几万册,但是在2024年,在新媒体渠道“破圈”之后,半年发行量突破250万册,码洋超1.7亿元。

新媒体渠道下,我们是有读者红利的,传统渠道能触达几千万的读者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但是在新媒体时代,有10亿部手机,就有10亿个读者,尽管这些读者在线上是浅阅读,但有很多会转化为深阅读,相比传统渠道,新媒体渠道能触达的读者是倍数增加的。

《出版人》:今年浙少社的重点品会沿袭《国之脊梁》在新媒体渠道上的做法吗?

郑重:《国之脊梁》系列将被打造成一个品牌,未来将有7本精品图书陆续面世。在心理自助领域,我们将推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新书,为读者带来心灵的慰藉。同时,我们将从儿童文学作品中精选出富含故事性和人文关怀的心理读本,重新推向市场。

浙少社未来的产品将严格遵循流量、货盘、分销、控价、成本这五大核心逻辑,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精准。因为只要其中有任何一个环节操作不当,都可能会满盘皆输。此外,我们还要做好新渠道的基础建设,要去培育达人和新媒体用户,我们将引导家长如何为孩子选择真正有价值的图书,让他们明白简单的贩卖焦虑和“321上链接”的做法已不再适用。我们相信,有优质内容的图书才是孩子和家长真正需要的。在这个追求“短平快”的时代,我们要坚守长期主义。

《出版人》:从业者对新媒体渠道的感受是矛盾的。新媒体渠道兴起后,许多出版社曾经良性的产品结构被打破了,腰部图书几乎消失,出版社和平台都过于依赖几个品种的头部书,这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情。

郑重:新媒体渠道是个新渠道,它还不成熟,有很多问题。有些问题是八大线上渠道(京东、当当、天猫、抖音、视频号、快手、拼多多、小红书)同时协同才能解决的,比如价格生态问题。

腰部图书的消失,是因为在新媒体逻辑下,只有少部分品种才能畅销,大部分的长尾品种都没有见光的机会。2024年,大多图书的ROI(投资回报率)已经降到1.4,甚至很多产品的ROI降到了1.1。价格崩坏,投流费用高,把图书行业跟大众百货放在一起竞争流量,平台简直是在竭泽而渔。

近两年,新媒体渠道达人数量急剧减少,对平台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情。如果达人和图书商家都退出,那短视频平台就如董宇辉退出东方甄选一样,商业缺少了人文关怀,就会降低客户黏性,导致流量大降。

新媒体渠道要认清一件事情,尽管5%的图书能为平台带来95%的销售,但是95%的图书为平台引流95%的顾客,并能维持顾客和平台的长期黏性,图书为平台提供人文关怀,提供精神慰藉。图书行业还是平台免费获客的工具,如今一个有效的用户的获客成本至少需要300元,但通过图书,不需要一分钱就能够获客,这是图书行业对平台最大的贡献。

我认为新媒体渠道要把流量倾斜到长尾品种上。除了发展短视频和直播渠道,还要发展货架电商,做中国的亚马逊书店,货架电商要成为超过短直渠道的板块,流量要免费倾斜到货架电商的培育上。

《出版人》:您觉得未来少儿出版在儿童文学和科普读物板块,会发生哪些变化?

郑重:我在很多场合说过,近几年的少儿出版,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伪出版,不是给孩子做的书,而是为家长做的,因为买单的是家长。在育儿焦虑下,对功利性读物如科普读物(大多是知识类读物)的过度追求,对图书行业的伤害很大,这也导致曾经占据少儿出版半壁江山的儿童文学,经历了腰斩式的下降。但我坚信儿童文学经历波折后一定会回暖,其实2024年儿童文学已经有了回暖的迹象。如今整个社会已经开始反思了,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阅读。

 

人工智能替代人是大势所趋

《出版人》:2025开年,最大的热点是DeepSeek的爆火,您认为今年 AI技术会为出版业带来哪些变革?

郑重: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在部署整个出版产业链条人工智能的系统,包括人工智能反哺编辑、校对、营销各个环节。人工智能肯定会大大加快传统编辑出版的效率。

《出版人》:您认为DeepSeek会带来哪些比较长远的影响,当下许多行业已经因此滋生失业焦虑,您认为出版行业会因此出现裁员潮吗?

郑重:人工智能替代人是大势所趋,许多岗位的需求一定会变少,这是不可避免的。但这种变化在出版业的影响没那么大,没那么快,不像制造业很多工种都可以被替代。人工智能作用在出版业上,会有一定的滞后性。

《出版人》:您认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下,纸质书的不可替代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郑重:出版业“狼来了”的言论喊了20多年,最开始出现纸质书会被替代的声音是在电子书兴起时。事实证明,新技术没有摧毁出版业,反而给出版业带来了红利,引领了出版业的高速发展。我相信,人工智能一定是反哺出版业的更多,替代出版业的更少,它会倒逼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出版人》:您对少儿出版行业的未来有信心吗?

郑重:我是一个谨慎的乐观者。出版行业是内容行业,我相信好的内容借助技术一定会获得好的销售,好内容永远不用担心没有市场。目前行业发展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是阶段性问题,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Read Previous

刨根问底说出版

Read Next

人工智能翻译助力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