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图书论斤卖

我老家的方言使用量词比较独特,突出的例子就是把“一个人”叫做“一条人”。大学一年级现代汉语课,老师是研究方言的,上课时就兴致勃勃地举了这个例子,说我们省这个方言区,有些地方居然把“一个人”说成“一条人”!那个时代青涩大学生笑点低,居然哄堂大笑,我的同室笑得更放荡,因为他们知道我就是这个地方的。我很郁闷呀,我坦坦荡荡地说了十几年“一条人”,我的父母,我的兄弟,我的老师,我所有的亲朋好友,都是“一条人”,今天却突然成为了大学课堂的笑柄!也就是那时,我隐约感觉到量词的使用也是我们博大精深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能限制主词是哪类东西,还暗含了对主词的道德评判。所以,当我看见书店书摊堂而皇之地拉出“所有图书15元一斤”这样的标语时,感觉应该就像那帮只说“一个人”的人第一次听到我把他们叫成“一条人”。

“斤”这个量词在汉语中绝对只能用来限制物质性的东西,鸡鸭鱼肉、蔬菜水果、破铜烂铁等等,十分形而下,离精神层面很远,缺少基本的高贵气质。书是什么?那是智慧的结晶,是灵魂写照,是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精神探索的夜航灯,那是……!论斤卖书,简直就是沙咤利霸占了章台柳,就是阿Q滚上了秀才娘子的宁氏床,就是尹志平奸污了小龙女——说白了,“斤”跟书籍搭配在一起,它就是一小流氓!

然而,近几年来,这种文化非礼在全国各地不断上演。2014年初,南京、杭州等地就相继出现了大量“论斤卖书店”,腔调甚好的上海则成为此类书店的重镇,福州路书店一条街上竟有两家“论斤卖书店”赫然而立。当时,青年报等媒体就对此事进行过报道,知乎上也有相关讨论。之后,这种卖书方式却在全国多地开花,去年国庆期间,我在长沙一个全国文明小区的门口就见识过;五六个书摊堆满各式装帧精美的图书,后面拉着巨大的标语横幅,声称要为全民阅读做贡献,摊上摆放了几个标签牌:“所有图书15元一斤!”惊叹号打得特别夸张。我当时的感觉很有些不爽,拍了几张照片,想发点文化人的牢骚;但一夜黑甜之后忙于柴米油盐,发牢骚的冲动也就烟消云散了。

昨天晚上,一个在海口工作的小学同学微信发来几张街头论斤卖书的摊贩被城管驱赶的照片,问我作为出版人有何感想,我说当然有些斯文扫地的感觉啦,结果她发了一通议论:“总觉得,书怎么能这样在大街的路边上吆喝着论斤贱卖?以前也见过街边卖书的,但那是一些粗制滥造的盗版书,这次就不一样,看上去都是正规出版社的书,那么,包装精美纸质也挺高级的书怎么就沦落到街边论斤贱卖呢?结果引来了城管,后来的场面更让人心酸,城管粗暴地把书一通乱整,和书贩拉扯,还不准路人拍照。我,难受,看不下去。”

说实在的,我心里有点乱。从生意层面说,“论斤卖书”就是个比较成功的营销策划。首先,似乎没有任何法律法规禁止论斤卖书,因此,这种售卖方式从中国最大最国际化的都市延伸到了天涯海角。其次,相对于毫无新意的打折销售、亏本甩卖等等,把“册”或者“本”改成“斤”,卖方只付出了一个字的创意成本,却更吸引眼球、撩拨情绪,为书店带来了成倍增长的流量。再次,它巧妙迎合消费者贪便宜的心理,让你觉得论斤卖书比打折销售还优惠;其实论斤买来的书并不比论册打折买来的书更便宜,据说最早的几家书店还因此大赚了一把。

但往深处讲,一“斤”之易确乎是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解构,想想中国社会千百年来“敬惜字纸”的传统,想想《燕京旧俗志》中“倘敢不惜字纸,几乎与不敬神佛、不孝父母同科罪”的记载,想想印光大师“字为至宝,远胜金珠,人由字智,否则愚痴。世若无字,一事莫成,人与禽兽,所异唯名”的教诲,想想季羡林先生从不糟蹋任何字纸片儿的故事,论斤卖书可真是唐突了西施。如此说来,论斤卖书与杜尚拿小便池当艺术品、戏说孙悟空爱上了白骨精,属于同质事件,它只是现代社会解构文化大潮中一朵不起眼的小浪花。而对于实际上无处不在的文化解构,我们这代以李白、杜甫、巴尔扎克、托尔斯泰为圭臬的文化人,大多只会一脸懵圈,不知所云。

 

出版人杂志 
[publishers]

随性读书,认真写字

严肃活泼,偶尔脱线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span

Read Previous

当群主成为一种职业……

Read Next

有声产业究竟有多火?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