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苏里携手罗振宇,让经典走向知识大众

记者|朱 妮

截至11月30日下午6:00,上线一个月的“名家大课”订阅用户为17465人,全年售价199元,按单本35元的图书定价折算,已经售出了近10万册图书。

时刻更新的信息洪流,接踵而至的新闻,日常生活的矛盾,精神世界的困惑,普通人该如何在这个繁杂的世界里自处?面对冲击,“名家大课”里的思想家们也许能赋予你一些定力。

10月30日,万圣书园的掌门人刘苏里在罗振宇的得到App上推出“名家大课”。

了解“名家大课”需要了解四个关键词:万圣书园、得到、刘苏里、罗振宇。

万圣书园,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民营学术书店,接待过海内外数以万计的著名学者,见证了出版与知识界24年的兴衰荣辱。

得到——罗辑思维的拳头产品,内容付费领域的代表性App。其2017年3月公布的用户数据显示,得到App总用户数超过558万人,以专栏、课程和有声书的模式平均总营收2.45亿元。

刘苏里,万圣书园的掌门人。经手图书超过40万册,可以在30秒之内预判一本书的好坏,被称为中国读书最多的人。

罗振宇,罗辑思维和得到的创办者,拥有粉丝超千万,一本书经过他的推介后销量可达十万册。他创办的得到更是引领了中国知识付费的风潮。

2016年11月1日,罗振宇在一场直播活动中说:“应该去把中国主流知识界那些重头的各个领域的带头知识分子引入‘ 得到’来”。

他的计划在一步步实现。2017年10月30日,继著名财经记者、《经济观察报》前主笔李翔的《李翔商业内参》,科学作家、《万万没想到》作者万维钢的《精英日课》,果壳网主编徐来的《给孩子的博物学》,北大国发院教授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等各专业领域大咖开设的一系列专栏之后,得到订阅专栏迎来了50位著名学者的思想课堂——刘苏里的《名家大课》。

什么是名家大课?

作为人文社科学术领域的枢纽性人物,刘苏里请来了邓晓芒、周国平、郑也夫、刘小枫、陈嘉映、徐友渔、赵汀阳、刘瑜等影响了几代知识青年的顶尖学者,给大家解读霍布斯的《利维坦》、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休谟的《人性论》等不朽名著。

“它是一次空前的尝试,此前没有过,此后也很难再现。它继续的,是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持续将近四十年的人类知识—观念整理活动,也是对这一活动的阶段性总结,并惠及更多终身学习者的新尝试。”刘苏里在《发刊词》中写道。

名家大课专栏的加入使得被质疑能否习得真知识的得到内力大增。甚至有人说“刘苏里挽救了罗振宇在读书人圈子中已经扑街的口碑”。

但刘苏里对罗振宇以及得到的印象并不坏。还不认识罗振宇的时候,刘苏里曾经听罗辑思维每天早上的语音推送达七八个月,并表示如果方便的话他还会继续听下去。“很大程度上,罗振宇的努力,让知识以简练优雅的方式呈现成为可能。当我了解得到后,我对很多质疑得到知识呈现方式的声音反而觉得可疑,甚至可笑。”

名家大课的诞生

当罗振宇因为看了刘苏里《1+12:通向常识的道路》来找他讨论“名家大课”的事情时,一个人想要网罗各个知识领域的带头知识分子,一个人把“读书荐书”这件事做了二十多年,他们几乎没有任何讨论,20分钟内就达成了一致。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替人读书’ 这个事儿我在二十年前就想过了。2006年,我有一个基于互联网出版的完整设想,其中就包括目前在做的这部分。” 在刘苏里的设想中,内容可以分六级在一个轨道上根据用户需求陆续呈现,不同分级以不同的字数来讲解一本图书,人们可以挑选任何一级。第一级,140字,说清楚一本50万字的图书。这样的表达若是一本书的话,一个人一年可以看3000多本书,每本定价2分钱,一年可以卖出2000万本;第二级,1000~1500字,了解内容后还需要了解作者;第三级,5000~6000字,比传统书评的深度和广度大一点;第四级,一本书的十分之一左右,可以算是读完了;第五级,原著,只有2%的人能够走到这儿;第六级,不仅有原著,还有注释本。

遵循得到的音频传播逻辑,现在名家大课每一课音频文本的字数在1.3万字左右,处于刘苏里假想架构里的第三级和第四级之间。

内容当然是由刘苏里精挑细选而出。如同罗振宇说的:“没有刘苏里老师和‘万圣书园’在知识界的威名,不可能做这么大的文化工程——请各个领域的学界名家,对人类思想经典做现代转述。”

对于受众,刘苏里提出了一种说法:知识大众。区别于普罗大众群体,主要指“对学问有向往,但又不是专门钻研这个领域”且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知识大众人群占有并创造国家85%的资源,目前的人群数量至少在3亿以上。

“得到”上的描述则更为直接,产品适宜人群——“1.希望掌握几百年来政治、哲学、法律、经济等思想菁华的人;2.希望读透52 本改变世界的思想名著,透彻理解当代中国和世界的人;3.希望跟随名家,提升思想和观念的高度,在未来走得更远的人。”

在经典里得定力

抽象哲思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比较远,但人们对其总不乏兴趣。其实,若干世纪以来,一直有人在努力将哲学经典推向大众。

1970年代中期,英国广播公司(BBC)播放电视系列节目《思想家》,请五位当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如以赛亚伯林、马尔库塞、奎因、乔姆斯基、德沃金等)到节目中与布莱恩·麦基对谈,直接面对非专业的、很少哲学知识背景的观众。这种在电视中进行哲学对话的形式在当时十分新颖,大受欢迎。麦基在BBC有《思想家》和《伟大的哲学家》两个名牌电视栏目,其后都结集成了畅销书。三联书店出版了麦基的《思想家:与十五位杰出哲学家的对话》,其通俗易懂的风格颇受我国大学生和哲学门外汉的青睐。

同样,关于哲学的优秀普及书也不少。华夏出版社在2012年到2015年期间出版了一套西方思想家评传丛书,包括维特根斯坦、罗尔斯、弗洛伊德等人的传记;译林出版社从牛津大学出版社引进的“牛津通识读本”系列丛书里,关于哲学思想史、理论流派的介绍亦深入浅出,“充满生气且流畅易读如斯”。

如今,互联网上出现了大量不同的内容承载体,得到App以听觉为主。相比书籍和电视节目来说是一种不一样的传播介质,但其制作思路与目标基本与前者一致。

“实际上,这就是个开蒙的事情。”刘苏里说,“现在这个时代,人们面对着太多的将信将疑和混沌。跟随经典,人们就能一点点给自己的精神筑巢,给自己观察世界、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筑巢。日常生活中的困惑困厄、艰苦困难是很多的,人们几乎天天都能遇到,情绪极易处于焦虑与愤怒当中。而经典,很大程度上能在你的筑巢过程中教会你某种定力。在你碰到某种事情的时候,会觉得‘哦,这件事儿我遇到过,几千年前柏拉图说过’,而发生过的事情是不会让人惊慌失措的。天底下哪里有什么新事儿呢?面对不同状况,你得找到方法,经典就是通过十代百代精英人群锤炼而出的方法指南。所以,阅读经典的功用,不只在于排遣孤独和度过时间,更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让你有定力。”

刘苏里团队负责内容,包括选择作者、译者和组织内容;得到负责呈现,包括提供技术资金支持、平台展示。达成一致只花了20分钟,做成第一个模型他们磨合了8个月。从10月30日上线到11月30日,“名家大课”已经上线了5个课程,刘瑜解读《多头政体》、郑也夫解读《心流》、张笑宇解读《利维坦》、阎克文解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王建勋解读《论美国的民主》。截至11月30日下午6:00,本课程订阅用户为17465人,全年售价199元,按单本35元的图书定价折算,已经售出了近10万册图书。

制作之初,作为一个保守主义者,刘苏里并不乐观。“冷峻的花儿不是大红大绿的。”毕竟,不论时代如何变迁,看哲学的始终是少数。一本言情小说三个小时就能看完,一本经典有时要看三个月。“我对数据没有兴趣,唯一感兴趣的就是全力以赴地做好内容,兼顾实用性和精神性,将工具和观念传递出去,授人以渔。”刘苏里说。

Read Previous

山东出版上市,出版股还有多大想象空间?

Read Next

我国新闻出版广电领域园区建设得如何?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