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孩子,也写给每一段乡愁

文|范小青

王一梅之前的作品,无论是童话、纪实文学,或是非童话小说,大部分是写别人的故事。可是《合欢街》不同,这几乎就是王一梅自己的故事,或者说,至少也是王一梅自己童年生活的记忆、印象,以及对家乡、对童年的思念和眷恋。

写作上的变化,给《合欢街》带来的是文本的新意和意境的提升。

首先是从内容上看,它是实与虚的成功结合,既接鲜活的地气,又有飞扬的想象。小说的实,来自于作者对于“合欢街”的熟悉和爱。小说的虚,则是一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长期写作操练的结果。《合欢街》较好地将作者的记忆情感和想象功力融合在一起。

唐丽和沙小雨是两个同样因为家庭矛盾而受到伤害的女孩。她们心思细腻而敏感。小说分别写了她们在不同年代的经历,而连接她们的就是家乡,是合欢街,是她们对家乡、对童年的既忧伤又美好的记忆和情感。

第二个方面,是写作技巧的讲究。《合欢街》的写作可谓深入浅出。情感的埋伏,乡村生活的细节,都体现出作者在写作上的讲究和用心。

从人物来看,《合欢街》在塑造人物方面是有独特追求的。书中的两个主人公是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女孩,家庭的变故让她们饱受挫折。敏感脆弱的心灵,孤独无助的人生,她们的挣扎,她们对于未来的希望,既相同又不同。她们是专属于王一梅的“这一个”。小说写到众人眼中的“骗子”唐爸爸离开之后,唐丽心思重了,开始不停地眨巴眼睛,这样的细节十分精准和生活化。

从文风来说,《合欢街》的写作吸收了一些散文的技巧,比如第一章“醒来的老街”,就是用散文的笔法,画出了一幅全景式的老街图,生活图卷逐渐展开,生活场景烟火气十足。但是作品并不止步于此,它引导读者走上老街,看着老街的风景,接着,故事就展开了。

再看《合欢街》的语言,也是有相当难度的 ,既要适应孩子的阅读,又要体现出语言背后的滋味。王一梅在这方面的把握应该说是驾轻就熟的,用外号来定型人物特征,十分形象,更能适应孩子阅读习惯和需求,比如“唐老鸭”,“大棕熊”“温吞水”等等;此外还有许多特别适合孩子阅读的形容词句,都是十分有趣并含有孩子们能够接受的哲理。

《合欢街》的对话也十分生活化。方言的恰当使用,更是让人倍感亲切,穿越书本中的故事,让成年人回到了自己的童年,让孩子们了解他们所不熟悉的从前的故事。

整个故事娓娓道来,不疾不徐,有着很大的空间,我想,这样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引领孩子们提高阅读和理解水平是有很大帮助的;如果成年人阅读这样的作品,也会倍受触动。可以说,这是一部老少皆宜的儿童文学作品。

第三个方面,这是一部饱满的情感之作。情感的投入,决定了作品的感染力。《合欢街》的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于老街、对于家乡人的深厚情感,尤其在塑造两个女孩时,作者倾注了满满的爱、同情和希望。唐丽喜欢爸爸,可是爸爸却借了别人的钱逃走了,成了“骗子”,这是唐丽成长中永远的痛和疑惑。一直到最后,唐丽终于走进了爸爸的小木屋。此时的唐爸爸已经成了一个自食其力的人,通过劳动还清了当年的债务。他要回家了,要补偿这么多年欠下家人的一切。

小说同样着重描写沙小雨内心的痛苦。由于家庭的矛盾,母亲带着她出走,离开老家四处飘泊,小雨却一心想回合欢街。她一方面想家,一方面又夹在爸爸妈妈的矛盾中,就是在这样曲折的过程中,沙小雨渐渐成长起来。

不难看出,在唐丽和沙小雨身上,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和美好的愿望,那是一种对风雨之后有彩虹的向往,是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认知,无论少年还是成年,一定能从《合欢街》中读出他们自己的故事和希望。

(作者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

Read Previous

《小镇疑云》里的短暂和漫长

Read Next

打开童年记忆的钥匙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