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用一本书纪念他

《马克思画传》收录了550余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和中外名家的美术作品,从恢弘的历史场景,到动人的生活细节,精美的图片和简要的说明文字融合无间,思想的感召力和艺术的感染力交相辉映。

记者|邢明旭

“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孟子·万章下》中的这句话阐释了先贤对于文论的观念,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时代和写作背景,才能客观、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

卡尔·马克思之于中国的意义无需赘言。在5月5日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关乎这位伟大哲人的文章很多,再读其著作也成为很多人的选择。要完整地认识马克思,更好地读懂这位智者和战士,不妨跟随这样一本书的脚步,走近他生活的时代,走近他的心灵,认识他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和跌宕起伏的生活中展现的品德与情操,进而去阅读他的著作,或许才能更加真切地“聆听”到他关于历史与未来、自然与社会、宇宙与人生的教诲和箴言。

《马克思画传》便是这样的一本书。

 

再现壮丽史诗

无论你是马克思的忠实拥趸,抑或初识这位伟人,都会在翻开这本画传后被吸引。书中收录了550余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和中外名家的美术作品,从恢弘的历史场景,重大的革命题材,到动人的生活细节,精美的图片和简要的说明文字融合无间,思想的感召力和艺术的感染力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我们要研读马克思的著作,就不能不了解马克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只有具体地了解马克思考察和认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经历,了解他参与和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史实,了解他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探赜索隐、披沙拣金的历程,我们在阅读他的著作时才不至于产生隔膜,才能准确地领悟这些经典文献的背景、思路、意蕴和风格。”谈及编撰该书的初衷,中央编译局原局长、《马克思画传》主编韦建桦如是说。

然而,想要讲好马克思的故事,确实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马克思的一生波澜迭起,他的理论更是博大精深,而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又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正因为此,为了编纂这部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宗旨的传记,我们首先必须对浩繁的史料进行梳理和提炼,力求反映最重要、最本质的东西。正如唐人韩愈所说,‘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韦建桦告诉《出版人》。

真实是这本画传的灵魂。唯有保证史实记叙和理论阐述的准确,作品才能对学习经典著作具有切实的参考价值,同时对研究经典作家具有独立的学术价值。“因此,我们要求自己用编译经典著作的科学态度从事编纂画传的工作。”韦建桦介绍道,“我们重温了马克思的一系列著作和书信,广泛搜集并认真研读了涉及马克思生平事业的各种史料和研究成果,对画传的总体方案、条贯脉络、篇章结构、各章导言、各节提要和大事年表进行了反复斟酌和推敲,对反映历史事件、人物、组织、著述和文稿的大量图片进行了审慎的考证和精选,以保证这部作品成为真实可靠的信史。”

创新则是《马克思画传》的亮点。要让读者通过一部画传了解马克思的实践活动和理论贡献,就必须在叙述风格和阐释方式上勇于创新。在史实记叙方面,画传改变历来沿袭的单纯按时间顺序编排的模式,而是尝试开辟一条使编年叙事与专题介绍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的新路,并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在全书序言和各章导言中对马克思的革命生涯进行简练的概括,以便更加完整地反映马克思的生平事业。在理论阐述方面,画传注意避免史论分离和重史轻论的倾向,力求清晰地再现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同时充分利用最新的编译和研究成果,简明而又准确地介绍马克思重要著作的写作背景和思想精髓。

立体的语言是这本画传的特色。以文为经,以图为纬,经纬交织,图文互补,构成了这部作品独特的、立体的叙事语言。《马克思画传》借鉴了这种“左图右史”的思路,选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重要论述以及马克思的亲人和战友的生动回忆,以便让读者对这位革命导师的思想和品格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悟、更加真切的印象。

“我们真正期待的,是帮助读者完成一次穿越时空之旅,走进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如日初升的年代,走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扬帆启航的地方,去感受和体悟马克思的人生境界,从中获得启迪和教益。”韦建桦说。

 

几代出版人的坚守

《马克思画传》的成功出版背后,是68年来一代又一代重庆出版人在这片领域的沉淀,这也帮助该社积累了一大批优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出版资源和作者资源。

其中最具代表的作品之一便是由徐崇温先生主编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因其封面设计采用了亮丽灰色,在学术界树起了“灰皮书”经典的学术口碑。

据重庆出版社负责人介绍,该套丛书系统介绍了国外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各种流派的代表作,有利于帮助中国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研究者在与全球范围内各种思潮的交流与碰撞中,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念,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推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著名哲学家汝信曾评价说:“这套书中的译著都是国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名著,我国早就该由中央的出版社翻译出版。重庆出版社能在短时间成套推出,这在当时的气候条件下是很不容易的,有眼光,有魄力,抓住了时代的脉搏。”

除此之外,重庆出版集团还在2005年专门成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图书出版基金,制定了详细的图书出版计划,先后策划、组织出版了紧密联系实际的《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丛书》《生态文明论》《理论新视野丛书》《社会热点问题研究丛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丛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参考丛书》《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丛书》等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理论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研究著作,丰富和繁荣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对改革实践的探讨,及时总结了改革开放的经验,并将其上升到理论以指导实践。

“在当今商业社会中,社会科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书籍的出版,困难重重。”重庆出版社相关负责人指出。但重庆出版社依然坚守阵地,多年来逐渐与全国学术界、文化界,以及中国社科院、中央编译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学术机构及著名高等学府建立相互信任的长期合作关系,获取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凝聚了诸如徐崇温、韦建桦、俞可平、王学东、廖心文、陈扬勇、顾锦屏、林尚立、俞吾金、陈学明、吴晓明等一大批当今知名度高、学术影响大的专家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徐崇温先生已成为重庆出版社的功勋作家,他多年来的著作都指定在重庆出版社出版,如《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怎样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国际金融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等,可见他对重庆出版社的信任和关注。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其专著或主编的丛书多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全国性大奖。多年的苦心孤诣,终于结出了硕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图书,其影响、规模、质量、数量等方面,都是出版行业的佼佼者,赢得了广大作者、读者的信任与肯定。

面向未来,重庆出版社在马克思主义相关领域的出版上提前谋划、扎实推进。“未来我社将与复旦大学联合策划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当代解读与中国道路》,以及人民大学教授张宵博士领衔主编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丛书》等。”重庆出版社负责人告诉《出版人》,这些作品的出版,不管是单本著作,还是延续多年的大部头丛书,从起意到立项,都经过与作者的反复讨论和推敲,在撰写与编辑出版中更是精益求精,力求用精品力作来突出重庆出版社的价值引领、高端定位和发展导向。

重庆出版社负责人表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阐释研究,加大选题的策划开发力度,不断推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精品出版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多积尺寸之功。”■

 

Read Previous

增速放缓,结构调整——2017年出版上市公司年报解读

Read Next

当数字出版与“得到”“樊登”们同场竞技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