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套再版学术著作做得荷尔蒙爆表

这是我三十岁后转行到图书编辑的第一套书。不管如何,与它们相伴的这段时光都需要也值得记录一下。

文|徐 鹿

“双十一”后,得到了“日本美学关键词”中的两本书要加印的好消息。这是我三十岁后转行到图书编辑的第一套书。不管如何,与它们相伴的这段时光都需要也值得记录一下。

 

兜兜转转之后回到起点

2019年的3月底,刚从日本回来,我这个无业者还在厦门“葛优瘫”的时候,就收到了编辑恰恰的信息——你知道大西克礼的美学系列吗?我查了下,原来“幽玄、物哀、侘寂”三个概念正是由大西克礼提出并丰富的。熟悉日本文化的人,对这三大日本关键词都不会陌生:能乐中的幽玄、落樱的物哀之美和茶道的侘寂⋯⋯不过对于一个无业游民而言,这些物事实在是太过渺远了,因此我在回复之后并没太把它们放在心上。

没想到的是,当我结束无业状态,来到北京加入“一頁”之后,它就成了我案头的第一份稿子。

其实操作“日本美学关键词”这套书,于我也不算无源之水。我从小学掉进日本二次元动漫的坑中之后就一直没出来过,高中大学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日本文学、艺术,开始了漫长的日语学习阶段。即便日后跨专业选择了民俗学专业,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对日本民俗民艺的偏好,柳田国男、柳宗悦、井上园了、宫本常一⋯⋯这些一般读者或许并不熟稔的名字,在我的心中都是闪着光的存在。

2018年是我人生的转折之年,那年我一鼓作气辞了工作,跑到日本游学。在日本的一年间,我游荡在各座城市,徜徉于美术馆和博物馆,去艺术节做志愿者⋯⋯一年后,回想起过去读《叶雨书衣》、《天才的编辑》时的那份悸动,便毅然决然地在三字头的年纪选择北漂,开始了我的中年编辑生活。

而在拿到大西克礼的这套书之后,更让我惊喜的是,“侘寂”美学的当代代表人物比如杉本博司、安藤忠雄等的作品,在我飘荡于日本的那段时间里都曾亲眼目睹,那种黯淡素朴之美我都曾于一呼一吸间感受过。一切好像冥冥中自有安排。

 

打磨书稿的二三事

“日本美学关键词”系列中的《日本色气》和《日本侘寂》均属于再版书。做再版书绝对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儿。有人可能会说,这有什么难的?不就是拿着老版的内容,换个新装就完事了。我接这套书的时候也一度以为会相对轻松,毕竟原作者都是日本举足轻重的哲学家、美学家,译者又是国内知名大学的东亚比较文学教授。但事后才发现,出版中就没有简单的事,再版书自然也是如此。

通读文稿以后,我就发现书稿的内容并没有那么容易让人亲近,两本书属于严谨中带着创新的日本哲学美学类著作:《日本色气》是角度刁钻的美学书,把原本登不上台面的“色道”这种独特的美学概念哲学体系化、伦理合法化、价值判断美学化、形式艺术化;《日本侘寂》是提到日本文化就无法避开的三大美学精髓之一。因此,书稿中的抽象概念非常庞杂,“意气”“色气”“粹”“通”“侘”“寂”⋯⋯这些关键词无一不与国内的读者隔着一层距离,要如何最大限度地让读者愿意拿起这两本书,成了我们重新策划这套书系必须攻克的难题。

我们希望在重版之后,这两本书能够更接近时下年轻人,吸引到更多的日本文化和艺术爱好者,为此就要对书进行360°的整体重新打造,包括但不限于内容编排、装帧设计和文创周边的开发等。

我们首先对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

原先两本书的书名与框架看起来更学术,有点高冷,有点不易接近。

《日本色气》的第一版书名为《日本意气》,取自书中第一部分九鬼周造《“意气”的构造》。但由于书稿的内容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九鬼周造《“意气”的构造》和阿部次郎《德川时代的文艺与社会》,只取“意气”显然无法将两本著作都囊括进去,而这两本著作的核心关键词便是“色气”“色道”。熟稔日本流行文化的人对“色气”这个词更不会陌生,打开搜索引擎搜索“色气男/女俳优榜”,小栗旬、斋藤工⋯⋯这些熟悉的名字一定会让人会心一笑。“色气”这个概念从江户时代到令和时代都充满着鲜活的生命力,不曾凋谢。

而《日本侘寂》第一版书名是《日本风雅》,同样取自书中第一部分大西克礼的《风雅之“寂”》,而忽略了第二部分松尾芭蕉与弟子们的俳句论。而“侘寂”则是“侘”与“寂”两个词的合璧,“侘”是茶道的概念,“寂”是俳谐的概念,但其美学内涵是一致的。深入了解到“侘寂”美学概念的具体内涵之前,大部分人(比如我)其实最早接触到的是实体艺术,比如日本茶道的“一期一会”、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原研哉的设计、安藤忠雄的建筑、大野一雄的日本暗黑舞踏,铃木大拙的禅与艺术,等等。而在这些艺术中,都由“侘寂”一以贯之。因此书名直接使用日文词汇“侘寂”(Wabisabi),有助于读者感受日本独特的俳谐美学与茶道美学。

出于这层考量,我们在与译者王向远老师深度沟通后,得到了王向远老师的认可,因此在两本书的译后记中王老师同样做了简要的解释说明。

目录与书中篇章名的进化,同样也是为了能够引领读者以最佳状态抵达日本之美的深层。

在通读稿件、把握每一章节阐述内涵的基础上,我们或抽取其中的关键意象或凝练概念,对所有的章节名都做了修改,希望通过文字的力量,让读者打开目录的瞬间,就能感受到这套书背后的美。

接下来的难点,还是书稿的内容。由于两本小书皆属于相关领域的开山经典之作,涉及哲学与美学,加上九鬼周造和大西克礼深受西方哲学影响,读起来并不容易。九鬼周造的“意气”“色气”论大约在四五万字,很是短小精悍;但大西克礼的“侘寂论”由于概念关键词本身很抽象,作者花了很多篇幅从语义学、解释学等多角度阐说。

为了让读者不至于产生过重的阅读隔阂,我们在反复研读之后优化文本,精删了部分语义重复、细枝末节和重要概念不是那么有联系的内容。因此,目前两本书的译文版本是经过译者编者多次删改后的优化2.0版本。(补个八卦,译者王向远老师也是性情中人,自己都忍不住吐槽大西克礼啰啰唆唆、拉拉扯扯的解说。具体可以阅读两本书的“导读”部分。)

再者都是些比较细碎的细节:照着日文原文作校译,核对专有名词、人名地名、文献出处⋯⋯其中遇到的好笑事,随手举两例吧。

由于日语语言的特点,英文人名多为片假名,以音译为主,有时就会造成一些笑话。比如“ベートーヴェン”,音译为“鲍德温”,而我们在审读的时候光看这名字就觉得怪怪的,后来核查发现原来是“贝多芬”。

再比如俳句诗人的名字。日文原版书针对日语读者,多使用两字姓名。为了能提升读者的阅读感受,形成漂亮的阅读“蜘蛛网”,在看到感兴趣的俳句诗人时,能真正做到按图索骥,我们尽力一个个人名去核对,把姓名补全,比如“乙由——中川乙由、土芳——服部土方、支考——各务支考、许六——森川许六”⋯⋯好给感兴趣的读者作为阅读的延伸补充。

在过了四遍文本以后,开始与主编商量确定腰封文案,一次次讨论、打磨,为了一个词语的表述斟酌良久,只是希望把原本可能有些深奥的日本经典文化论能更日常生活化地展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不要错过这套书。

文案定稿后,就该马不停蹄地与设计师汐和沟通整体设计了。当时读原稿的时候,我就留意到两本书中提到了不少色彩,后来与设计师想到了日本传统色这个设计灵感。

确立了设计大方向后,再加上汐和对日本文化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初稿诞生得很顺利,我还记得看到第一稿时的心动感觉。(要知道我原本可是拒绝粉色的钢铁直女,但够色气就值了!)

即便我们每个人都很喜欢初稿,甚至打算一稿过,不过秉持着精益求精的品质,小天使设计师还是开始陷入了自我怀疑的怪圈,开始了旷日持久的细节战。

现在这两本小书拿在手里,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粉色书页上一朵盛放的牡丹,绿封面上的树影摩挲⋯⋯一层层剥开,渐变粉、渐变绿就出现在眼前,一本像少女刹那间绯红的脸颊,另一本则是人迹罕至的寺庙里深浅不一的青苔。

有着美丽的外表,我们的内心也是有趣的。精选了与“色气”“侘寂”高度关联的插图,浮世春画、寺庙枯山水、枯寂茶器、艺妓与和服⋯⋯每本书的篇章页也有巧思在里面,期待被打开的那一瞬间。

文创周边也是一大特色。

我们团队本身就是个爱买买买的剁手团,为了让这套书更好玩,我们一开始就决定要做一些与之匹配的周边。

文身贴,美而无法持久,正如俳人小林一茶写下他美而简洁的叹息:我知这世界啊,如露水般短暂(露の世は露の世ながらさりながら)。但追寻片刻的欢愉,恣意放浪也是色气的一种啊⋯⋯

文身贴还有个讨喜的点是,这种身体展现形式非常符合年轻人的趣味,是表达自我个性的一种标签,与色气的身体美学本质完美贴合。

确定文创形式以后,又开始新一轮的内容编排——要选什么内容放进文身贴里呢?经过激烈讨论、几番定稿,最后确定了日本古典纹样、代表侘寂色气的俳句和短句,还有一些编辑(本人)偷偷夹带的私货。

需要再说明一下的是,在日文俳句旁我们还配了中文。而选择的中文字句并非是对日文的直接翻译,只是一种脑洞联想、氛围呼应,以起到相互衬托的效果。做书跟做文创周边是两套思路、两种方式,并希冀达到两种效果。其实细心观察三张文身贴,就可以发现内容主要是对时下流行文化的一种趣味消解和调侃,侧重的主要是氛围感和趣味性。因此,希望大家玩得开心就好,不如来数数这三张文身贴里都有哪些隐含小彩蛋呀!

“一笔笺”是小天使设计师的提议。一笔笺是日本文具中常见的便签条。窄窄一页,让写在一笔笺的每一笔都更郑重,隐藏在其中的心情好像也变得更缱绻。

 

抵达读者之后

这两本书从选题到上市,跨度大约在半年左右,许多看似容易的部分都需要在时间中浸润打磨。上市之后,天气已慢慢开始转凉,团队一直担心文身贴会没有用武之地。

这套书先是在豆瓣书店首发一周,不可否认最初应该是书的美貌和文身贴周边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同时也引起了一些争议。能收到读者的批评,也间接说明我们的书被人关注到了。我想任何一个做书的人,都希望自己的书能被更多的人看到吧,不过作为一枚新手编辑兼玻璃心的我还是不可避免沮丧了几天。

每天开工前的一个仪式就是,刷豆瓣看想读人数有没有涨。有一天我在办公室嚷着“天哪,前几天想读人数才个位数,怎么今天开始就有二三十人想读”,得到了主编的吐槽回复——你一定是太闲了吧!赶紧给你多加几本书稿看。

毕竟是我的第一套书(还是双黄蛋),上市后的反响对一个新手编辑来说,就像是下了功夫复习以后考试完了去看开榜一样,既期待又忐忑。“考官”的每条意见对我们都很重要。好评差评都记在小本子上,是为了提醒我之后进入下一本书的时候,能够继续发扬优点,以及避开雷区。

现在再回头看豆瓣上的评论。由于两本书本身自带阅读门槛,要读完注定需要花上一定的时间。而真实写下自己想法的读者们不论是夸赞点或吐槽点,都与我心有戚戚焉。如果硬要上价值的话,我始终觉得一本书做出来以后获得评价,正是编辑与读者的互相成就。很多好的书评,内容虽源于书,但也能反刍我这个做书的人。

这大概就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在这两本书上做的事情。我觉得还挺好玩的,也做得很开心。现在这两本终于重版出来啦,感谢衣食父母!

哦,忍不住再打个广告,“日本美学关键词”第三本书——四方田犬彦《摩灭之赋》也于2019年12月11日豆瓣首发上市。“摩灭”,就是将时间的残酷化为艺术。我们还做了个气质特别符合的周边文创,好奇的话,就上豆瓣吧。■

 

Read Previous

一位编辑离职之前的忠告

Read Next

2019出版业谁领风骚?第14届书业年度评选隆重揭晓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