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有光亮,可抵岁月漫长

为什么阅读《巴学园的父亲》,会让我们觉得平凡的小林宗作是了不起的教育家?

文︱刘美文

一份好奇心、一个执着热切的渴望、一种生命的启示与回响,就可以把平凡的日常变成美好的时光。编辑《巴学园的父亲:小林宗作传》的经历,就是如此奇妙的旅程,回看那些或皱眉挠头爬格理字,或豁然开朗欣然顿悟,或感动莫名潸然泪下的日子,每一刻都闪耀着光芒,带来穿行此间的力量。

 

一份好奇心

“妈妈,世界上真的有巴学园吗?”这是十多年前,刚入小学的儿子无比向往的发问。

彼时,刚入小学的他进入管束模式,课间只能端坐教室,不可外出,上厕所也要举手请假。和他共读《窗边的小豆豆》时,他很快就入了迷。书中天真无邪、老是闯祸的“小豆豆”在仿若梦境一般的巴学园里得到了呵护,快乐地成长。哪怕当时已然笼罩在战争阴霾之下,巴学园却以无比的包容、接纳和爱意,给战火中的孩子们一方成长的净土,那特别的电车教室、特别的教课方式,还有那温暖肠胃、安抚心灵的“山的味道,海的味道”,那每天都要夸上调皮捣蛋的孩子一句“你真是个好孩子”的小林老师……

这一切,在让他神往的同时,也让我们好奇,“巴学园是真实存在的吗?”“小林老师是什么样的人?”“被燃烧弹烧毁的巴学园,后来怎么样了?”……

萦绕心头的疑问终究弥散在如沙漏般的光阴里。直到2023年初,前同事小雨突然联系:“美文,有一本首次引进的巴学园的创始人的传记,《小林宗作传》的译稿,想要出版,你觉得怎么样?”未有半秒钟的犹豫,满怀着欢呼雀跃的欣喜,开启了编辑出版《巴学园的父亲:小林宗作传》的美好旅程。

 

一个执着热切的渴望

“事实比小说更神奇”,《窗边的小豆豆》一书的作者,也就是“小豆豆”本人黑柳彻子,在本书序言开篇提及了这部传记的作者佐野和彦与她相处13年,却不知各自记录、寻找、发现巴学园及小林校长的戏剧性过程。小豆豆是想一定要趁还记得住的时候,把她至爱的小学——巴学园,还有她发自内心尊敬、热爱的小林校长写出来。出于这种心情,她开始写作《窗边的小豆豆》。

为小林校长立传的第一人,本书的作者,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从事过儿童音乐教育的佐野和彦,其研究写作的初衷与起点,是想要了解这一位说出“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向前看,看到二十年以后”的小林校长,他到底是如何学习的?他如何对待孩子?他有着一种怎样的感受力,从而成为孩子的知音?

带着执着热切地寻找答案的渴望,佐野和彦在小林宗作先生的儿子金子巴的鼎力相助下,多次到巴学园原址和小林宗作的家乡实地调研,四处拜访了解小林宗作的人士,查阅小林宗作撰写的大量作品及相关文献资料,收集了小林宗作几乎所有的散文、论文、报告、译著等,悉数收录并据此写成这部传记。

跟随着佐野和彦孜孜以求的身影和足迹,想象中的小林宗作先生的形象在字里行间逐渐清晰了起来——他是15岁代课初登讲坛,迈出漫长教育生涯第一步的热血少年;他是不断求索,在东京音乐学院师范科学成,并历任三所小学训导,抱定终身投身教育的有志青年;他是心中点燃幼儿教育灯火,苦苦寻觅教育本源,真心实意想要实现纯粹教育理想的困顿中年;他是年过三十,毅然决然辞职,两次远赴欧洲拜师求学,不要名誉、地位、财产,归来专心致志创办实现独特教育理想的巴学园,对日本的幼儿教育、儿童教育、成人教育及音乐教育、人格教育做出巨大贡献的平凡而了不起的教育家。

《巴学园的父亲》一书中收录了一封小林宗作先生的《幼儿园来信》,读罢,深切感受到小林宗作对孩子至诚的爱,让身为责任编辑的我热泪盈眶。于是,编辑好此书,做好传播,让更多人知晓、看见小林宗作先生,便成了责任编辑执着热切的渴望。

多方协力,确保编辑质量。此书为首次引进,篇幅体量不小,由四位译者合译,涉及音乐教育、幼儿教育、人格教育的专业内容,虽幸运在于,责任编辑毕业于师范专业,任职编辑岗位前有过多年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其间还做过五年音乐教师,但毕竟时隔已久,教育专业已有些许生疏。

为确保编辑质量,责编在初审书稿,对书稿不同译者的表述进行统稿润色及两次通读的基础上,还邀请上海教育出版社副社长、资深教育编辑庄晓明做书稿终审,严格把关;并请音乐分社编辑复核音乐教育部分内容;同时请校对科安排有丰富教育学术图书校对经验人员校对全稿,最终多方合力,确保了图书的编校质量。

反复打磨,呈现独特审美。此书为目前关于小林宗作的最完整的传记,可以和超级畅销书《窗边的小豆豆》互为补充,如何在封面的装帧设计上呈现与《窗边的小豆豆》的相关性,唤起熟悉“小豆豆”的读者记忆的同时,更要体现作为现代教育家小林宗作先生传记的厚重典雅与艺术呈现的独特性,还要通过宣传语的提炼引发教育人的共鸣成为审美呈现的多重考量因素。设计师黄婷有着丰富的童书设计经验,为了更好地在体现巴学园特征的同时区别于童书,体现教育经典著作的厚重感,她绘制了多稿底图,经过多轮打磨,多次选纸,最终选定了成稿方案。

多管齐下,推进营销宣传。在无营销不出版的当下,要让更多的教育人、小豆豆的读者能够看见、知晓小林宗作的生平故事、教育思想和理论建树,让这位平凡却又伟大的校长广为人知,用他夺目的光芒,照亮众多教育者和所有对孩子关怀与热爱的人,就必须多管齐下地推进营销宣传。书清样付型后,责任编辑即和策划团队召开营销专项会议,制作营销物料,拟写宣传文案、邀约名家背书,拟定书评人、媒体人、知名教育人和荐书人赠书联络名单,并积极报送相关奖项。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顺利邀约《窗边的小豆豆》的策划人、译者猿渡静子老师撰写书评,联络多家媒体进行新书推荐,获评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八月世纪好书”,更有几十位如刘莘、蔡朝阳、冷玉斌、吉忠兰等儿童阅读推广人、教育名师以各种形式推荐,得到了广泛的好评与赞誉。

 

一种生命的启示与回响

近年来,人物传记类图书广受读者喜爱,呈现出欣欣向荣发展态势。人们对传记人物的看法,往往会受所处时代意识和价值观的影响,从而以“今日之眼”从传记人物的人生中获得对当下的启示、认知和预判。

观照当下的启示:找到作为“人”的精神力量

教育史上群星闪耀,为什么阅读《巴学园的父亲》,会让我们觉得平凡的小林宗作是了不起的教育家?

作为曾经的教育工作者、现在的编辑和一位母亲,编辑此书的过程中,不禁观照当下,难免忧思重重。而小林宗作在乱世中用无私至诚的爱庇护了众多边缘儿童,他创办的“巴学园”像一颗流星,光芒让几代人感到温暖;他带给儿童充满诗意的教育,是自然和美的、是真正的适合“人”的教育。在充满不确定性和焦虑的当下,他极大地抚慰了我们的心灵,告诉我们:必须“给孩子发展天性的乐园和童年,给教育者自由创造的智慧和勇气”;更要去思考作为一个“人”,我们和孩子该如何去找到精神力量,活出价值与尊严。

照见未来的信念:不懈坚守与执着追求

回想本书开篇,小林宗作站在大火燃烧着的巴学园前对他的儿子说:“下一次,我们再办一个什么样的学校?”这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信念,在让人动容的同时更加深受鼓舞。

文末,读到小林宗作去世时,作为责任编辑的我潸然泪下,不能自已。想到巴学园还有很多未竟之事,但更感动于这一位“寓伟大于平凡的教育家”的不懈坚守与执着追求,从小林宗作先生身上我们看到,平凡的个体也会闪耀微尘的光芒,它可以破除黑暗,照亮前路,引领我们前行,也带给我们温暖。

即使现实让我们暂且沮丧失望,但有着对教育的赤诚,对书的热爱,便有光亮和希望!我们只须在每个编书和教育的日常,从容做好当下,诚实尽责每天,“爱”自会给我们一切答案。■

(本文作者为上海教育出版社美文工作室负责人)

Read Previous

甘居幕后,编辑能在一本书中获得什么?

Read Next

浅谈初中英语同步阅读图书的选材加工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